IPO周报|优必选将成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出门问问获批备案通知书

发布时间:

2023-12-24 09:11:46

来源:IPO早知道
IPO周报|优必选将成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出门问问获批备案通知书

一周IPO动态,覆盖港股、美股、A股。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C叔

瑞浦兰钧

港股|挂牌上市

据IPO早知道消息,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浦兰钧”)于2023年12月18日正式以“0666”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成立于2017年的瑞浦兰钧作为一家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专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和储能电池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其中,瑞浦兰钧的动力电池产品包括用于各类乘用车、商用车和特种车辆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及三元锂电池产品,动力电池客户涵盖了成熟的汽车公司以及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储能电池产品则适用于各种家庭及工商业储能场景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储能电池客户主要包括家用储能集成商、光伏逆变器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及EPC公司。

2019年4月,瑞浦兰钧实现锂离子电池的批量交付。2022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在全球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中按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计算,瑞浦兰钧拥有8.8%以及5.7%的市场份额,分别排名第三以及第四;而在中国动力电池产品中按装机量计算拥有1.7%以及1.2%的市场份额,于这两个期间均排名第十。

2020年至2022年,瑞浦兰钧电池产品销量分别为1.55GWh、3.30 GWh和16.61GWh,复合年增长率为227.4%;今年上半年,瑞浦兰钧电池产品销量从2022年上半年的4.70GWh增加65.3%至7.77GWh。

目前,瑞浦兰钧在浙江省温州市和浙江省嘉善县拥有生产工厂,我们生产线的设计能兼容不同电池产品的生产。截至2020年12月31日和直至2021年12月31日,瑞浦兰钧的设计年产能达到4.2GWh,其后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和直至2023年6月30日达到35.2GWh。

财务数据方面。2020年至2022年,瑞浦兰钧的营收分别为9.07亿元、21.09亿元和146.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10.9%;今年上半年,瑞浦兰钧的营收从2022年同期的40.17亿元增加64.2%至65.95亿元。

成立至今,瑞浦兰钧已获得上汽集团、IDG资本、深创投等知名战略投资方和财务投资方的支持。

优必选

港股|上市在即

据IPO早知道消息,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必选”)预计于2023年12月29日正式以“9880”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这意味着,优必选即将正式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优必选计划在本次IPO中发行1128.20万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12.82万股,国际发售1015.38万股。发行区间每股86港元至116港元,即至多通过IPO募集约13.09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审计局下设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亦庄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本次发行,认购规模5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优必选的过往股东中也不乏柳州、重庆、珠海、杭州等多地国资的身影;另包括启明创投、鼎晖投资等知名创投机构,腾讯、科大讯飞、海尔、正大集团等龙头企业,以及工商银行、金石投资、民生证券等金融集团。据招股书披露,控股股东及上市前全体现有股东承诺禁售一年。

成立于2012年的优必选基于自主开发的全栈式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开发并商业化广泛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12月10日,优必选已服务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00多家企业客户,并于往绩记录期间(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已售出超76万台机器人。

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优必选是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极少数市场参与者之一,并率先实现了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

目前,优必选聚焦于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即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其中,智能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人形机器人将重新定义AI时代的工人,把人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2023年优必选研发了应用于工业领域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并与多家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合作,分阶段规划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场景中的应用;商用服务场景是人形机器人最快应用的市场,优必选首批人形机器人Walker X已落地沙特NEOM新未来城,成为第一代大型人形机器人市民,提供智能化服务;而家庭落地场景则是人形机器人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人形机器人尚处于技术探索和发展的早期阶段,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已较早实现商业化——今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贡献了724万元收入,较2022年同期再有显著增加。2022年,人形机器人业务则贡献了5184万元的收入,同比增长三倍有余,占优必选总收入的5.1%,相较于2020年、2021年均有大幅提升。同时,得益于人形机器人较高的技术壁垒,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在2022年及今年上半年均保持50%以上的毛利率。

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优必选总营收为超28亿元,总研发投入约16亿元,平均研发开支占总收入的比例约56.5%。

圆心科技

港股|更新招股书

据IPO早知道消息,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心科技”)于2023年12月18日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高盛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今年7月26日,中国证监会国际部披露了关于圆心科技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

成立于2015年的圆心科技现旗下拥有院外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以及医疗产业端赋能服务三大业务模块,为患者提供可信赖、高品质的全程医疗健康服务,致力于成为国民就医用药第一选择。

具体而言,通过全国性的线下药房网络圆心药房和线上药房「妙手医生」,圆心科技的院外患者服务运营专注于处方药销售的线下线上药房网络——截至2023年6月30日,圆心科技拥有并经营321家药房,其中265家位于医院附近半径1 公里以内的位置;截至同日,圆心科技在线下及线上药房提供约59,710个品种的产品,且产品组合涵盖国家药监局自2015年起批准的123款创新性肿瘤治疗药物中的96款。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2年收入计算,圆心科技经营中国第一大专注于处方药的线下线上医疗交付平台。另据招股书补充披露,截至2023年12月11日,圆心科技拥有并经营138家指定大病医保双通道药房。

为了提升患者的院内体验并解决中国长期患者管理的巨大的未满足需求,圆心科技于2019年开发供给端赋能服务,即基于自己的技术能力,提供一套软件、分析、技术赋能服务和网络解决方案,以推动线下医院负责工作流程的优化,使它们能够建立自己的线上医院管理系统并进行智能医院运营,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 的就诊体验。同时,圆心科技亦提供线上医疗服务,令医院能够将患者的就诊流程数字化。

截至2023年6月30日,圆心科技所提供的供给端赋能服务已与包括180多家三甲医院在内的467家医院进行合作,并与政府部门合作在33个项目中设立区域性医疗平台。

而圆心科技第三大业务板块医疗产业端赋能服务于2018年开展,并于2019年年底开始向医药公司提供营销服务。截至2023年6月30日,圆心科技为 321家医药公司提供营销服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提供的列表,其中涵盖中国十大研发实力最为强大的医药公司,以及按销售量计算全球20大医药公司的其中15家。

在保险端服务上,截至2023年6月30日,圆心科技为177家保险公司及八家再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40余款新特药保险产品,协助政府及保司在超过120个城市推出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并分销合计57项健康险产品;到12月11号,圆心科技在医疗产业端赋能服务下管理6530万份保单。

综上不难发现,圆心科技的“医—药—险”全链条生态布局已然形成,“护城河”亦日趋拓宽。

财务数据方面。2020年至2022年,圆心科技的营收分别为36.29亿元、59.38亿元和77.75亿元;今年上半年,圆心科技的营收从2022年同期的32.47亿元增加43.1%至46.45亿元。

从业务划分来看,作为核心收入来源的院外患者服务仍能保持41.8%的高速增长,而其收入占比有所下降;作为新业务增长曲线的供给端赋能服务和医疗产业端赋能服务收入均同比增长超70%,毛利率则分别增至52.2%和51.4%,从而带动圆心科技的整体毛利率较2022年同期进一步提升,亏损持续收窄。

成立至今,圆心科技已获得腾讯、红杉中国、启明创投、鲲翎资本、星界资本、渶策资本等数十家知名机构的投资。

知行科技

港股|挂牌上市

据IPO早知道消息,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20日正式以“1274”为股票代码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港股自动驾驶第一股”。

成立于2016年的知行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现拥有已商业化的L2级至L2+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并正为整车厂(OEM)开发L2至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2年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销售收入计算,知行科技是中国第二大第三方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提供商,市场份额为26.2%。

截至2023年12月4日,知行科技已获得与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奇瑞汽车、东风汽车等16家知名OEM客户相关的定点函;且截至2023年12月4日,知行科技是所有已取得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定点函项目的唯一供应商(只有在其中一个案例中另一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获聘提供该车型的低端版本的情况除外)。

财务数据方面。2020年至2022年,知行科技的营收分别为0.48亿元、1.78亿元和13.2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27.2%。今年上半年,知行科技的营收从2022年同期的3.59亿元增加51.3%至5.4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知行科技是中国少数实现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大规模商业化的公司之一。

成立至今,知行科技已获得明势资本、理想汽车、国中资本、建银国际、中银粤财、国家混改基金、华强创投、永鑫方舟、讯飞创投、雅枫投资、HL Klemove、乾融控股、招商启航等知名机构及战略合作伙伴的投资。

IPO前,国家混改基金持有知行科技9.0%的股份,为最大机构投资方;国中资本、HL Klemove和明势资本分别持有知行科技7.6%、7.5%和6.0%的股份,亦为主要机构投资方。

景昱医疗

A股|签署辅导协议

据IPO早知道消息,景昱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昱医疗”)于2023年12月14日同华泰联合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

成立于2011年的景昱医疗多年来深耕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领域,同时引领医疗用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沿探索。具体来讲:

景昱医疗的脑深部电刺激器经过不断迭代,在脑电刺激领域探索出了适合自身的差异化发展道路——依托自主研发的芯片,景昱医疗已上市的可充电款脑深部电刺激器较全球同类产品实现了体积最小、功能最多、耗电更低、寿命最长以及治疗场景更丰富的突破和拓展,在远程通讯、异频刺激等方面更是独步全球,产品综合性能更胜国际巨头一筹,尤其是在帕金森治疗领域中获得了充分的市场验证。

此外,景昱医疗还进入脑疾病治疗的“无人区”,率先提出双靶点刺激治疗方案,研发出脑机接口双靶点脑深部电刺激器,在治疗难治性强迫症、药物成瘾、酒精成瘾等适应症上已走在国际前沿,实现了突破性治疗效果。

某种程度上而言,景昱医疗是打破美敦力、波士顿科学、雅培等外资巨头垄断的中国脑科学企业——事实上,脑深部电刺激(DBS)技术最早由美敦力在90年代开发出来,主要用来治疗帕金森病;而景昱医疗基于 DBS 技术开创出的新型双靶点刺激疗法,让药物成瘾患者真正实现生理脱毒,其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资质,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在神经及精神疾病领域获得突破性医疗器械资质。

成立至今、景昱医疗已获得毅达资本、元禾、协立投资、千骥资本、软银中国资本、太浩创投、山蓝资本、启明创投、燕创资本、德屹资本、高瓴创投、红杉中国、思邈资本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IPO前,启明创投为景昱医疗最大机构投资方。

出门问问

港股|获批备案通知书

据IPO早知道消息,中国证监会国际部于12月21日披露了关于Mobvoi Inc.(出门问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出门问问”)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今年5月30日,出门问问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后于11月底失效,并于12月1日更新招股书。

成立于2012年的出门问问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人工智能企业的代表之一, 其现可提供以生成式AI与语音交互技术为核心业务的AI生成内容(AIGC)解决方案、AI 企业解决方案、智能设备及配件。

从发展历程来看,出门问问在2013年从头开始开发语音搜索引擎,包括开发ASR(自动语音识别)、TTS(文字转语音)及NLP(自然语言处理),即AI CoPilot的雏形;凭借自己的语音识别技术、基于语音交互的软硬结合能力及AI研发能力, 出门问问后又开发了AIoT智能设备,为消费者提供AI交互体验,并通过为汽车、金融、TMT及其他(例如医疗及零售) 行业的企业提供以语音交互及内容生成技术为核心的AI CoPilot体验,进一步扩展生成技术应用至企业场景。

当然,出门问问在过去这一年再次被广泛提及还是鉴于其是最早发现大模型趋势的公司之一——早在2020年,出门问问已开发出大模型“UCLAI”及垂直优化技术模块,并随后专门针对全球内容创作者及企业开发突出的AIGC技术及应用程序。今年,出门问问推出了一款名为“序列猴子”的升级版本。

自2020年以来至2023年11月28日,出门问问在全球拥有超过800万名AIGC解决方案累计注册用户;同样截至2023年11月28日,出门问问的AIGC解决方案拥有约60万名累计付费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2022年在中国其他市场参与者中,出门问问自AIGC解决方案获得的收入最多——2020年至2022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出门问问AIGC解决方案获得的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分别为0.2%、1.7%、8.0%以及15.8%。

财务数据方面。2020年至2022年,出门问问的营收分别为2.65亿元、3.98亿元和5.00亿元。2022年,出门问问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为1.09亿元。

今年上半年,出门问问的营收为2.62亿元,较2023年上半年减少23.91%;经调整净利润为0.65亿元,同比减少63.27%。

成立至今,出门问问已获得SIG海纳亚洲、谷歌、红杉中国、歌尔股份、真格基金、圆美光电等财务投资方和战略投资方的支持。

IPO前,SIG海纳亚洲持有出门问问17.03%的股份,为最大机构投资方;谷歌、红杉中国和歌尔股份亦分别持有出门问问超10%的股份。

在2019年9月完成D2轮融资后,出门问问的估值约为7.56亿美元,这也是出门问问在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泡财经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