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人所有文章、言论都可能有错误、疏漏之处,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参考或据之操作盈亏自负盈亏自负;
公众号自带赞赏功能,如有粉丝赞赏过文章又后悔,随时可以联系胖哥,全退。
广告会以“广告”、“特约发布”或“商业信息”等词汇标注,广告内容非本人撰写,本自媒体主体、运营者、作者不承担担保责任。因广告内容及相关产品、服务所造成的盈亏、后果请自负。
(注:本文分为市场评述、闲聊两部分,读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阅读以节约时间。)
市场评述
有一个消息,被认为利空。

据《第一财经》:
有机构统计显示,截至三季度末,A股机构投资者对TMT板块的整体配置比例已攀升至40%。这一数值已超越2021年新能源浪潮巅峰时期机构对泛新能源板块的持仓峰值,逼近“历史阈值”。
10月30日,西部证券发表了一篇基金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TMT行业持仓过高,建议行业配置更加均衡。
简单讲,部分科技牛b赛道的“拥挤”,越来越被认为是风险。
这其中,值得注意的当然就是这波行情的科技主力,算力硬件啥的。
胖哥此前多次讲过算力硬件相关的风险了,PCB、CPO之类的,英伟达产业链。
还有算力芯片啥的,现在也上天了。
周五,新Y盛、中JX创、胜HK技,三大算力超牛股集体大跌,可能就是市场对风险的情绪的宣泄。

事实上,配套海外AI需求的算力硬件厂商里,有一些,业务在相当程度上,是制造业厂。门槛当然有,但可能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高。
那么就有个风险,你赚了钱。别人眼红,也跑来入局,或者业内纷纷扩产,咋办?
这是胜HK技2024年年报,研发人员学历情况。大专及以下占了近7成。

中JX创,2024年年报,研发人员中,大专及以下占了近4成,本科和大专及大专以下,构成研发人员主力。


都是2024年年报的情况,2025年还不知道。
如果整体学历并不算高,那就要思考一个问题:技术护城河有多高?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吗?
大家再想想,华为这种公司,有多少人大专及以下?英伟达,有多少人大专及以下?
当然,我不是说以上举例的公司不好,相关公司当然超级牛逼超级好。业绩好,股价能涨那么高,说明公司是成功的。
但涨太高了,自然也要思考一个问题:风险有多大?
大盘方面,如果下周算力这条线继续调整,小心市场整体承压。
方向,可以逢低关注新能源,储能、光伏、锂矿、固态电池啥的。
闲聊。
现在,关于国产汽车,争议非常多。有些品牌,几乎成了网友吵架热门话题。
如果你想跟一个人断绝友谊,可以选择以下几个话题,跟他讨论,他支持啥你就反对啥,到最后不打起来算好的。
1、俄乌;
2、中医;
3、某些流量特别大的国产新能源车品牌。
但现在,万万没想到,国产汽车,在俄罗斯销量崩了。
这不是胖哥瞎说的,大家可以随便搜搜:


今年前9个月,中国对俄罗斯的汽车出口量同比下滑58%,腰斩还不止。
要知道,俄乌冲突后,此前中国汽车迅速“霸占”了俄罗斯市场。2021年中国品牌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只有7%,到2023年直接超过50%。俄罗斯塔斯社TASS报告指出,仅2024年,俄罗斯消费者购买的中国汽车就达90.6万辆,占整体乘用车市场的58%。
现在为啥突然销量大崩?
除此以外,俄罗斯从上到下,对中国汽车的指责越来越多。
据《汽车商业评论》:
2024年10月,俄罗斯媒体发布《俄罗斯出租车司机对中国车有所不满》一文,文章核心内容表示,在出租车行业里,中国汽车不耐用:中国汽车在使用15万公里后就要报废,而欧洲或者韩国的汽车通常被认为能跑25万-30万公里。
甚至有出租车公司指出,在短时间里,70%的中国汽车会有变速器故障。而且,中国汽车维修也不方便,还有假零配件的问题。俄罗斯国家工业信息局的分析数据显示,中国SUV的维护成本在五年内就超过了新车的价格。

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做出了如下五大差评:核心技术不足、可靠性与耐久性问题、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质量稳定性问题、表面华丽实际体验不足。

还有来自俄罗斯官方的措施:
7月30日,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宣布,禁止多款中国卡车在俄罗斯销售。

8月1日生效的2025年汽车报废税新规,可以说又给中国汽车上了一道枷锁。报废税的总额除了基础税率之外,还需额外支付车辆在俄销售价格与海外采购价差额的50%作为附加税费。这已经是继去年10月份报废税上涨之后,又迎来的再次加码。
还有俄罗斯汽车认证体系迎来全面改革,自7月起,所有进口车型必须通过俄罗斯本土实验室的强制性检测,包括碰撞安全和尾气排放等关键项目。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究竟发生了什么?
问题是多方面的。
首先,一些车企的产品和服务,确实存在问题。
俄乌冲突后,国际局势突变,俄罗斯遭遇制裁缺车,中国车企迅速抢占市场。
然而,很多车并没有按照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极端低温问题去改进。部分俄罗斯消费者自然有抱怨。这个很正常,比如在我们国内,南方能开的车,大东北未必好开,而俄罗斯,很多地方自然环境比大东北更极端。
此外还有服务问题。一些中国品牌,为了赚快钱,没在俄罗斯设立本地代表处,而是通过平行进口或中介销售,导致俄罗斯消费者投诉无门,服务口碑变坏。
此外,俄罗斯要保护自己本土汽车工业。
中国汽车短时间内拿下俄罗斯过半的市场,是因为中国汽车特别牛吗?并不尽然,一方面西方品牌退出,空出市场,另一方面俄罗斯本土汽车因遭遇制裁,缺少零部件,生产受阻。
等于是中国汽车抓住了机会,快速进去大杀四方。
但俄罗斯不可能坐视自家汽车工业从此衰退。出台各种措施,并不让人意外。
中国汽车品牌这几年在俄罗斯的“攻城略地”,留下了深刻教训,凡事欲速则不达,赚钱太快,但产品和服务深耕不够。销量从巅峰迅速断崖,口碑也坏了。以后想再向重新杀回俄罗斯市场,难度更大了。
你要问胖哥支持谁,胖哥坚决支持俄罗斯老铁。
为啥?
因为消费者天然是上帝,消费者不满,你就该挨打立正。俄罗斯人只是莽,只是刚,不是傻,人给了你机会,你自己没把握住,只顾着挣钱。
中国汽车产业,这些年发展非常快,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根源就是急功近利。一家一家新势力走向崩塌,还有压榨供应链、内卷、无底线夸大营销,导致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出手反内卷。
胖哥坚决支持国产汽车发展,但这个发展,必须是健康的,一些深刻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此外,时至今日,还没听说任何一家车企,去起诉俄罗斯人,或者寄律师函。
在国内,大杀四方的法务部呢?难道一出去就不好使了?
如果真有车企,敢去俄罗斯起诉,我倒敬他是条汉子。
消费者作为企业的衣食父母,天然就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不应动辄被威胁。希望这些车企们,在国内的态度,也能一样老实。
(留言区大家可以提问,胖哥尽量耐心解答,且完全免费。但注意,胖哥说的也不一定对,不构成投资建议。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转发或者点击“在看”,鼓励胖哥。)
(图片来自AI生图,如仍有侵权争议,请联系本人删除)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迁址公告
古东管家APP
关于我们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