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人生的报表4 | 制定个人养老金规划,养老早规划、早积累

发布时间:

2022-11-29 11:41:02

来源:博望财经
个人养老人生的报表4  | 制定个人养老金规划,养老早规划、早积累

来源|博望财经

我们已经了解了养老的基本构成、养老的准备、养老要避免哪些误区。现在,我们将带领大家正式开始做养老的资金规划。越早了解,越早规划,未来的养老品质才会有所保障。

01“四步走” 制定个人养老金规划

“三十岁只想退休”明显是一句玩笑话。但年轻人在认真考虑养老,却已成为当下的事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家人健康长寿,退休生活品质舒适。而养老金的使用趋于刚性,个人养老金缺口持续扩大,且伴随着养老金替代率持续走低,有必要提前开启一份科学、合理的养老投资规划。通过逐步的财务积累,为退休生活做好充足准备。那么,如何开启一份养老规划呢?

第一步:算“家底”

首先,借助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对个人/家庭资产情况进行评估,了解现有的“家底”。(链接前文《健康的家庭财务报表哪项需补齐?》)

其次,合理预估未来的生活开支。除了对日常开支的预估之外,也要对未来的可能大额支出提前布局,如子女是否有出国留学规划、是否要购买房产等。

对退休后的开支预估,在不降低生活水准的基础上,更要结合实际情况,不盲目追求超高标准(按照世界银行建议,如果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要不低于70%)。

第二步:读“政策”

根据我国养老相关政策,养老资金主要源于三个部分: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三者定位不同,互为补充。可根据自身缴费情况,估算未来能从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中领取多少养老金,同实现品质养老还有多少缺口。(链接前面的文章《实现品质养老需要多少钱?》)

大家可结合自身情况,参与个人养老金计划、选择相匹配的产品。此外,个人养老金享有税收优惠,大家更要做好“功课”合理开展税务筹划。

第三步:定“策略”

各类养老金融产品具有不同的收益风险特征,投资者可结合自身风险偏好等因素,选择不同的产品投资。

表:各类养老金融产品汇总表

产品类别

发售机构

产品概要

养老储蓄

商业银行

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种方式,产品期限分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档,产品利率略高于大型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的挂牌利率

养老理财

商业银行

浮动收益

税延型养老保险

保险公司

积累期采取“保证+浮动”的收益模式,不同投资组合的保证利率可以不同,但不得超过新型人身保险产品法定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

保险公司

收益确定型、收益保底型、收益浮动型

养老目标基金(FOF)

基金公司

浮动收益

资料来源:

1.养老储蓄产品概要内容引自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和发布的《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

2. 养老理财产品概要内容引自《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第二条相关条款以及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养老理财产品相关产品登记信息;

3. 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概要内容引自《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指引》第六条收益类型相关条款;

4.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概要内容引自《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第三条积累期和领取期设计相关条款;

5. 养老目标基金产品概要内容引自《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第二条相关条款。

选定适当的产品之后,对于资金的投资方式,可考虑:初始投入+持续几十年的投入。这种方式类似于买房首付+按期还贷的形式。

一次性投入:可优先使用一笔较大额资金,作为初始本金,进行一次初始投资,稳住养老储备底仓大盘,提升投资效率;

持续几十年分批投入:有利于降低波动,持续积攒。

投资额要量力而行,根据家庭财务结余状况,动态调整。

第四步:调“配置”

制定一份养老投资规划后,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环境、自身风险偏好等都会随之变化,需要我们定期检视、优化,确定不同资产类别的配置权重。

长期资产配置是养老金实现长期投资目标和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发挥着控制风险和稳定收益的重要作用。投资者也可以把资产配置交给专业人士来做,例如,目标日期养老基金就是一款配置型的产品,随着投资者退休日期的临近,权益类资产的比重不断降低。

养老投资是一个长达数十年的过程,其本质在于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因此,需要及早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那就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家人开启一份“养老投资规划”吧。

02战胜“心魔” 养老早规划、早积累

漫长的旅途中,绘出安全健康的人生报表,常常要跨越“道理都懂”和“开始动手” 之间的鸿沟。有一些“心魔”可能会阻碍和影响我们为养老早规划、早积累,我们需要正视它们、战胜它们。

即时回报偏好:更想拿“桌面上”的钱

心理学家做过一项测试,要求一群人做两道选择题:

1、现在拿到100美元,还是一个月之后拿到120美元。

2、12个月之后拿到100美元,还是13个月之后拿到120美元。

第一题,大多数人选择了现在拿到100美元,虽然等一个月收益就能高20%;大多数则在第二题选择了13个月之后拿120美元。

这个测试告诉了我们,“远见”往往知易行难,“眼前回报”的吸引力是强大的。而当桌面上没有“立刻就有回报”的选项时,人们的行为才会更加理性。

养老储备是“留给数十年后的自己”的礼物,更想拿“桌面上”钱的偏好,会弱化人们的决策理性和提早启动养老储备的决心。

“舒适”的拖延:不想改变

当人们面对未来不确定事件时,总是会努力忽视或者贬低这件事的重要性,以此为借口,沉溺于当前的享受。减肥塑身、戒烟戒酒,都会遭遇这样的心态。当面对发生在几十年后的退休养老需求、面对从传统理财向养老金组合切换时,这种心态或许会更加明显。

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回避,以及对“保持原样”的偏好,导致人们也不愿对养老规划做出改变,或者干脆对即将面对的养老需求视而不见,在“舒适”的拖延中,白白流逝了储备资金、利用复利效应的大好时光。

确定性偏好:你要告诉我一定能赚多少

要提高养老金账户的中长期投资回报,需要开展多元资产配置,账户的投资收益无可避免会出现波动,甚至可能出现亏损。对一些小伙伴而言,“赚200元的快乐远不能抵消损失100元的痛苦”,参与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计划常常希望能够“一定保本”,“一定可以获得X%回报”,而当这样的承诺不可能呈现在面前时,或者在频繁查看账户投资收益的过程中(查看次数越多,看到的阶段性波动和损失也越多),容易产生怀疑、动摇甚至恐惧心理,最终减额参与、拒绝参与或者提前退出养老金计划,从而失去长期增厚养老储备的机会。

信息过载和惯性决策:嫌太麻烦,只想“躺平”

选择太多可能会导致无法做出选择。有一项著名的消费行为研究显示,商场里陈列简约的货架比琳琅满目的货架,更容易吸引顾客快速完成采购。

养老财务规划时常也是一样,你一言我一语,众说纷纭,信息多、选择多、产品多、策略多,会让人不知所措,抵触去深入了解、分析、比对,选择和优化最适合自己的方案。结果导致有些人或视而不见,或墨守成规、随波逐流,未能及时进行适当的规划决策。例如,因选择焦虑而直接放弃,升职加薪时没有及时提高积累金额,当还是“小鲜肉”时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过低等等,最终追悔莫及。

总而言之,谈及个人养老规划,大家一般首先会联想到的是“金融”、“理财”、“计算”、“配置”、“避税”等等关键词,其实从另一个层面看,这更是一场心态和意志力的较量,甚至是反直觉的考验,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恒心,需要克服惰性、惯性和非理性。让我们尽早动手,用自制力、自控力,在生命周期中延期消费,精心规划,完成一项长期、艰难但正确的“工程”,交出一份完整、安全、稳健、靓丽的人生报表!

免责声明:泡财经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泡财经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