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双重上市或成主流,新一轮资本热潮涌起?

ST银河

发布时间:

2022-08-10 15:42:46

来源:港股研究社

今年上半年因俄乌局势、疫情反复,叠加美国对中概股的审查政策,多家中概股出现大幅度下跌。

据中信建投的研究报告指出,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逾280多只中概股市值从峰值2.8万亿美元大跌至1.4万亿美元,缩水约一半。

对中概股而言,在这场疾风骤雨下,并不宜出远门,归家或是另一个转角的机会。

2022年截至7月底,仅有7家中国企业在美国成功敲钟,而知乎,b站等6家公司则通过双重上市归港。

那么,为何当下众多中概股公司会选择双重上市?

双重上市或成中概股摆脱窘境之法

什么是双重上市呢?

所谓双重上市,双重上市是指两个资本市场均为第一上市地。两市场股票无法跨市场流通,股价表现相对独立,可能产生价差。当前双重上市的通用模板主要是中概股回归港股市场。

细究双重上市的缘由,便离不开双重上市的“当事人”中概股当前所处窘境。

首先,环境的不确定或成回归主因。

宏观环境上看,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等都在不断向经济状况施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传导到股市,投资者对于未来预期呈现悲观情绪,对于科技型企业的中概股投资更为谨慎。

此外,SEC正式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细则之后,中概股年初至今(截止到4月22日),纳斯达克中概股整体市值下降了29.2%,股票价格平均下降了17.8%,其中近半数公司跌幅超过30%。

中概股双重上市或成主流,新一轮资本热潮涌起?

自去年滴滴事件,彻底引爆中概股信任危机的导火线,而之后对于中概股层出不穷的做空和沽空报告引发投资者以及市场的恐慌情绪,中概股陷入跌跌不休的恶性循环。根据中国银河证券整理数据显示,从美国知名做空机构机构的做空目标看,中概股占比普遍高于50%。

其次,进入预摘牌名单,或将面临退市风险成为中概股公司选择双重上市的直接原因。

截至7月30日,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已先后将包括百度、京东、凯信远达医药和富途控股等在内的159家中概股企业列入“预摘牌名单”。

根据纳斯达克市场要求,“确定摘牌名单”中的公司没有提交或提交的文件不符合美国证监会要求,在2023年年报披露之后将面临正式退市。

在此情形下,中概股公司选择将港股作为第二主要上市市场,通过在港股上市以对冲未来可能存在的退市风险也是情有可原。

最后,港交所放宽双重上市的规则,中概股借这股东风上市条件充足。

2021年11月,港交所发布了《优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的咨询总结》,进一步放宽和降低第二上市门槛,拓宽了双重主要上市的接纳度。其中,对于同股不同权和VIE结构公司,可以选择直接申请双重主要上市,无须为了完全符合港交所上市规则及指引而改变该等架构。

总而言之,根据推拉力原理,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预摘牌可能的退市风险形成的推力,港交所放宽双重上市规则所形成的拉力,使得双重上市成为中概股摆脱窘境之法。那么,未来又有哪些中概股公司会选择双重上市呢?

拉开序幕之后,哪些中概股或将回归港股?

2022年上半年,已有再鼎医药、贝壳与知乎等三只中概股成功登陆港交所完成双重上市;到下半年,中概股加快赴港上市步伐,仅7月就有金融壹账通、涂鸦智能和名创优品三只中概股完成双重上市。此外,哔哩哔哩预计将于今年10月在港完成由二次上市转换为双重上市,阿里巴巴在港主要上市也将在年内完成。

一方面,中概股实现双重上市首先要满足港交所双重上市条件。

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规定:(一)上市前两年利润总额为4500万港元,最后一年必须达到3500万港元;(二)上市时市值必须达到5亿港元;(三)公众持股比例最低为25%。如果发行人上市时市值超过100亿港元,最低可降至15%等。

根据中金测算目前符合条件回归港股的公司有27家,而满足双重主要上市条件的公司可能更多,基本可以覆盖主要头部中概股公司。

另一方面,港股流动性偏低,或将成为中概股双重上市隐形门槛。

据富途安逸发布的《境外上市微报告之解析香港IPO》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港股近三个月日均成交额为132亿美元,与A股的892亿美元和美股的4076亿美元的水平相差甚远。报告分析认为,港股流动性偏低与其投资者结构有一定关系。港股投资者以机构为主,多为长线持有,交易频率不会太高,这是港股流动性偏低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港股市场流动性有限且港股头部投资者集中特点下,优质和头部中概股公司能够获得港股投资者更多的倾斜。这意味着选择双重上市的中概股公司自身基本面并不足以打动投资者情况下,这些中概股公司或将面临成交活跃度低导致的流动性不足问题。

综上而言,未来双重上市或将成为中概股归港的主流。而这些中概股回归是否会掀起又一轮的资本热潮,这些都需要经过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文章来源:港股研究社,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港股企业,对港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泡财经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泡财经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