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退役光伏板引发的千亿暗战:“国家队”豪掷180亿入场,小作坊高价争夺货源

发布时间:

2025-09-28 18:10:01

来源:时代周报

中国光伏领域正在诞生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5年我国将开始产生大批量退役光伏组件,此后10多年间,退役组件规模将以年增3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25年全国累计退役光伏组件将达到9GW左右,当年度退役组件超2.7GW,约合21万~27万吨废弃量。

而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数据,中国将在2030年面临高达150万吨的光伏组件,2050年将达到约2000万吨。《2024年中国光伏回收和循环利用白皮书》也指出,在提早退役情况下,2030年光伏回收累计市场规模预计达260亿元左右,205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200亿元左右。

一片退役光伏板引发的千亿暗战:“国家队”豪掷180亿入场,小作坊高价争夺货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大批量光伏组件退役前夜,“国家队”已经开始下场。

2024年10月,第98家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资环”)成立,专门从事资源循环利用,业务涵盖退役风电和光伏设备回收等,注册资本100亿元。而在今年,中国东方资产旗下两个光伏组件回收循环利用的大项目合计投资金额超180亿元,壮大了光伏组件回收领域的“国家队”力量。

在光伏组件回收这个千亿级的市场,长期以来充斥着大量“小作坊式”的商户,挤压正规企业的生存空间。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时代财经,小作坊没有环保费用,比正规企业至少高出一半利润,反而更容易生存。

事实上,在光伏组件回收这个细分领域,货源极为重要,小作坊可以通过避免污染治理投入,高价格去抢货,但对于正规企业而言,规模化是盈利的关键,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条产线的盈亏平衡点在5000吨左右。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光伏组件退役潮的来临,越来越多的集团资金及央国企下场,行业重新洗牌,光伏组件回收也有望更加“正规化”。

“国家队”下场,光伏大厂早有布局

“国家队”的进入是光伏组件回收领域最大的变量。

成立近一年以来,中国资环成立了子公司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光伏、风能设备等循环利用领域;并打造首批“资环驿站”对退役光伏再利用等;而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条全彩光电功能材料生产线顺利投产,能实现退役光伏组件的高值化再利用。

更重要的是,大规模的组件回收产线也在逐步建设。

2025年4月,一项总投资130亿元的光伏组件回收循环利用项目在乌苏开建,该项目由中国东方资产旗下首储万乾通循环科技(乌苏)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新建标准化晶硅光伏组件回收循环利用生产线100条,年处理量达100万吨(晶硅光伏组件4320万块)。

项目主要打造晶硅光伏组件回收循环利用产业链中心,配套建设企业总部基地、技术研发中心、产品生产销售基地,全部建设完成后,年产值将达51.5亿元。

9月7日,中国东方资产旗下首储万乾通循环科技(宁夏)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一项重磅招标计划,将在宁夏吴忠市投资53.47亿元建设年处理41条光伏组件回收加工生产线,形成年处理41万吨废旧晶硅光伏组件拆解回收线。根据招标计划表,第一阶段将建设13条生产线,第二阶段建设28条生产线。

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投资金额最大的两个光伏组件回收项目,“国家队”的“大手笔”也印证了这一市场的广阔前景。

韦伯咨询数据显示,晶体硅光伏组件中玻璃、铝和半导体材料比重可达92%,另外还含约1%的银等贵金属。若能全部回收,到2030年,可从废弃光伏组件中得到145万吨碳钢、110万吨玻璃、54万吨塑料、26万吨铝、17万吨铜、5万吨硅和550吨银,通过回收技术可获取的原材料累计价值达77亿元。截至2040年,累计可回收价值高达1100亿元。

而作为光伏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光伏大厂也在组件回收领域进行布局。

早在2019年,晶科能源开始搭建和试运行光伏组件回收示范线,并承接了“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晶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成套技术和装备”项目,推进规模化组件回收。一位了解晶科能源的知情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公司内部有条回收线专门在做,研发和技术端对于组件回收持续在推进。

晶澳科技官网则显示,公司正在投建废弃光伏组件综合利用的示范线项目,对光伏组件高效拆解进行试产验证测试。

隆基绿能则选择与第三方回收机构合作。今年7月,隆基与墨西哥知名光伏组件回收机构Rafiqui达成合作,将携手推动墨西哥光伏组件回收产业的基础设施发展,为光伏组件的回收与再利用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盈利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挂钩

在组件回收领域,主流的回收技术包括物理拆解和热解分离,两种回收技术各有缺点。

物理拆解的难点在于物料分选困难,物料回收率与回收纯度都比较低,物料回收价值低,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并让企业实现盈利。但这一前提是基于正规流程操作下的物理拆解,无视环保的“小作坊”则不受影响。

热解分离的难点则在于热解炉、氧气控制系统、尾气处理装置等系列设备投资金额较大,而回收需要加热至500℃以上,消耗对应的电或天然气。即便是实现可燃气体回收,但系统的启动和维持仍会耗能,且在尾气处理上亦需要投入成本。

据瑞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瑞赛环保”)相关人士介绍,光伏组件回收企业需要从组件生产企业及销售商处回收损坏组件,也回收部分自然灾害与退役组件。公司进行物理与热解拆解,销售再生材料(玻璃、铝、铜、银)获得收入,价格随行就市。

正如任何商业活动都需要计算成本一样,成本在光伏组件回收的商业模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前光伏回收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运输成本、规范化拆解成本和环保处置成本。其中,物流成本的有效覆盖半径约为500公里至600公里,超出该范围将导致运输成本占比显著攀升,进而削弱废旧组件的采购经济性。”上海晶环嘉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晶环嘉远”)相关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

晶环嘉远在安徽凤阳建成的万吨级光伏回收产线于2024年正式量产,月处理900吨光伏组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晶环嘉远便实现了盈利。

“公司一方面是全产业链及规模化效应,生产成本控制较低,另一方面工艺原因、产成品的纯度高、损耗低,所以产值也会相应较高。”晶环嘉远相关人士表示。

具体到拆解成本,四川永安光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安光循环”)创始人、董事长吕东东告诉时代财经,能耗、人工、设备折旧成本比例大概在3:3:3,整体运营成本约400多元/吨。“产品要获得利润,其实是根据大宗商品的价格来定。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会影响到我们产品的价格。”

以银和铜为例,根据生意社数据,自2020年至2025年8月末,白银价格累计涨幅约113.08%,铜价格累计涨幅约61.93%。在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期间,组件回收厂商也能获得更多盈利。

金辰股份CEO祁海坤则告诉时代财经,从拆解回收的角度来看,旧光伏组件回收依然存在很大的经济价值。对于中大型企业来说,光伏组件的回收需要有规模效益才能抵扣掉各种拆解成本,否则经济性依然要面临严峻考验。

瑞赛环保相关人士就表示:“公司对于回收业务还是相对明确的,会对整个退役电站进行打包处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时代财经从多位受访人士处了解到,一条投资金额在600万元、年处理量在2万吨左右的回收产线,一年的产值可以达到5000万元。但目前为止,光伏组件的退役潮未至,每年的报废量仅在30万~40万吨。而产线的盈亏平衡点在5000吨,同时毛利率需达到25%左右才有可观盈利;若毛利率低于13%、产线处理量低于5000吨,则大概率面临亏损状况。

组件回收也要“赌”成色

在当前的光伏组件回收市场,参与者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方面是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正规回收企业,另一方面则是“小作坊”式的商户。

“小作坊和大企业的差异主要还是在于小作坊低成本运营,通过规避污染治理投入,高价格去抢货。而报废组件的业主大部分以价格为唯一条件来处置售卖。所以,大企业需要在采购原料的资质和门槛上有一定条件,才可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晶环嘉远相关人士表示。

对于小企业和小作坊来说,他们更看重运输成本和回收组件的成色。时代财经以合作商的身份与多家光伏组件回收小作坊联系,不少小作坊会不断询问回收的货源地。

“大型的地面集中式电站都在偏远的地方,无论是山区还是荒漠,运输成本与拆卸成本都是偏高的。”祁海坤对时代财经表示,“把一个新疆的光伏板运到广东去,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中国的运费还是比较高的。”

“一片、两片的不要,货在哪个城市,我们要将运费算在里面才能给你报价。”刘强(化名)是一家小型回收企业的老板,他对时代财经说,“如果你就在我家门口,那报价肯定高一点;如果离我3000多公里,那价钱肯定要低一点。要知道货在哪个城市,大概有多少片,我们才好给价格。”

通常来说,小作坊会要求合作方先提供货源地以及组件数量(以块或片来计算),然后才会给合作方报价。数量上,往往需要合作方提供足够装载车身长度为17.5米的半挂大板车的组件(最大载重量约30吨)。

“不一定要几千片,哪怕有七、八百片,我们也收,而关键问题是你得有货。”刘强说,“如果是电站的货,你不用出价太高,160元~180元/片就可以了。我们经常和电站合作,他们的价钱卖不了太高。”

“如果成色好,价格还可以往上加;如果成色不好,价格就要另说了。”刘强补充道。

以650W的光伏组件为例,如果是组件破损,回收价格大概在70元/片左右;可以进行梯次利用的组件,价格可以达到150元/片左右;成色更好、更新的组件,价格则可以更高,但数量也更少。

“现在回收市场比较混乱,不可能一块一块地看组件,都是成堆的组件放在那,然后统一报价。比如看到(成色)好的就能报价,但如果回去一看有三分之一没挑到(成色)好的,那可能就亏了。”一位从事光伏回收的业内人士表示,“就是赌回来后能不能赚。”

有意思的是,刘强给“中间商”的报价是220元/片,这是他能给出的“天花板”报价。

据悉,刘强回收光伏组件是为了卖往海外的小国家。他介绍称,自己在海外有合作的销售渠道,一个月可以出口60~70个集装箱的组件。但他并未透露回收组件会销往哪些国家。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货源争夺更加激烈

时代财经从晶环嘉远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市场上可回收的光伏组件主要来源有三类:一是组件厂的报废原料,二是损坏组件,三是更新换代替换组件。

三种来源的组件年份有所不同,组件厂的报废原料和运输、安装或运维过程中破损的组件主要是近几年的2024~2025年;自然灾害原因(如台风、冰雹)损坏的组件年份范围会比较大,覆盖2010~2025年,主要集中在2018~2025年;而为提升发电效率而提前更换的旧组件主要年份是2000~2016年。

事实上,无论是中大型回收企业还是小作坊,货源问题都是公认的难题。尽管光伏组件即将迎来退役潮,但货源的争夺并不会因此变得轻松。

“今后大规模的退役组件都在‘五大六小’(业内对各家拥有大型地面电站的央国企的通用称呼)手上,民营企业很难拿到这部分货源。”瑞赛环保相关人士表示,“分布式光伏组件退役潮相对较晚,而且没有相关政策强制要求退役,会造成很多分布式光伏在回收成本后不会考虑再投入资金进行升级换代,尤其是现在电价进入市场定价机制后,电站收入明显下降造成投资动力缺失。”

而在组件退役潮来临前,组件回收技术迎来突破,让组件回收这个赛道变得愈发拥挤。

吕东东介绍称,目前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接近200家(包括小作坊),其中规模化运营的已有10余家。“自去年四季度光伏组件回收技术突破后,产线能够完成闭环,大家都觉得这个行业好、都往上面挤。现在已处于一个白热化竞争的阶段。”

此前几年,光伏组件由民营资本及小作坊进行回收处置,但小作坊在处置过程中极不规范,造成其处理成本低,规范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而在法律法规层面上,光伏组件回收行业尚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光伏组件回收处理专项政策,对废弃光伏设备的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与惩罚机制存在空白。在政策缺失的情况下,合规回收业务的最大难点是采购成本的问题,小作坊对企业的冲击影响很大,业主以价格为唯一指标来售卖报废组件,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晶环嘉远相关人士表示。

广东君信经纶君厚律师事务所律师罗海娜认为,要防止“劣币驱逐良币”,需要全国统一的准入与白名单制度,将技术和环保门槛立起来。其次,要有强制性立法和配套罚则,一旦违规拆解、非法倾倒,就要付出远高于守法的代价。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