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庆福
编辑/嘉嘉
“如果你在 8 亿用户上碰到瓶颈,那就国际化,就像突破第一宇宙速度一样,从地球到太阳系,那里有 60 亿用户”,每当回忆全球化时,滴滴创始人程维会分享自己的体会——走出中国,去海外淘金。
程维的建议源于滴滴国际化的成功经验,2024年财报显示:滴滴国际化业务占到其总订单量的三分之一,并且已经实现了盈利。
滴滴的成功看似是流量触顶之下的无奈之举,但实则是大势所趋——在技术、运营等方面全面积累后,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必然出路,而以滴滴为代表的中国出海品牌,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全球话语权,中国互联网不再是Copy to China,而是China to Global。
【1】巅峰之后的战略决策
在滴滴成立的13年里,2017年绝对是滴滴承前启后的一年——在2017年之后,滴滴已经不再是起初的滴滴,而进化成为一家从全球布局,从全球赚取利润的全球平台。
但在2017年之前,滴滴只是一个国内出行领域的中国独角兽企业。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在与优步中国合并后,滴滴当年占据了出行行业85%的市场份额,覆盖 8 亿城市居民出行,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出行类APP。

(来源:环球网)
彼时的滴滴正站在出行行业的巅峰,俯瞰全国,没有对手。
滴滴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是继续守住中国出行市场这一亩三分地,还是像当时其他互联网公司那样,四处出击,开展金融、即时零售等多元化业务,建立生态增加营收?
“我们告诉全世界,中国主场的比赛结束,接下来滴滴要打客场比赛”,在战略决策的十字路口,程维给滴滴选择了一条被行业忽视,也是最难的路——走向海外市场。
彼时能够走出海外的只是中国家电等制造业,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潜规则是Copy to China,将欧美等发达地区的互联网创新模式Copy到中国市场,在中国本土发展。
这种Copy to China的做法,让中国互联网企业只能自守,不要说像facebook、推特、谷歌那样让全球用户成为其用户并实现盈利,就连在国外开展互联网服务的企业都少之又少。
以至于当时的全球互联网,分为两个“帮派”,一个是占据全球市场的美国互联网公司,另一个则是“占山为王”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中国互联网企业不应该把自己局限于中国市场,可以尝试通过与优秀企业进行国际合作的方式建立一个全球化平台,实现国际化”,对于程维来说,走出中国,走向全球,不仅是滴滴这一家公司的未来战略,更是为中国互联网开拓新天地。
【2】开启国际化
“修炼内功、智慧交通、专车决胜、全球布局、洪流落地”,2017年一开年,滴滴CEO程维和总裁柳青就通过邮件的方式向全员发布了滴滴的五大战略,出海、全球化被提升到了公司五年规划的战略高度——打造中国人领导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
制定战略目标很容易,横在滴滴全球化面前的确是海外竞争对手的坚固城墙。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市场被Uber和Lyft两家公司瓜分、欧洲地区,聚集了Uber、Taxify、Yandex.Taxi、MyTaxi四大巨头、东南亚地区则被其本土品牌Grab垄断了70%~80%的市场份额……
世界不是真空的,致力走向海外的滴滴该如何打破海外竞品的防御,难道在每个市场都要再来一次依靠补贴烧钱的价格战吗?
滴滴明智地选择了技术赋能的合作模式。
“就规模体量、技术难度、产品创新性几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共享出行行业的中心,滴滴在这个领域的大数据分析、拼车、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和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领先地位,并迫切地被世界各地需要。”

(来源:互联网)
在程维看来,滴滴的优势在于技术,北京、上海等城市,拥有巨大的人口密度和庞大的城市面积,在网约车业务中需求语塞、运力调配的难度是纽约的20倍,而滴滴通过技术运营优势,能够帮助当地网约车平台快速成长。
滴滴开始吹响进攻的号角,重击海外市场。
2017年1月,滴滴成为巴西最大的本地移动出行服务商99Taxis的战略投资者,为其提供技术、产品、运营经验、业务规划等全方位战略支持;
7月,滴滴投资欧非地区移动出行企业Taxify;
同月,滴滴与软银联合领投东南亚移动出行平台Grab20亿美元;
8月,滴滴出行宣布投资中东北非地区移动出行企业Careem;
在滴滴的扶持下,被投企业竞争力快速提升,以99Taxis为例,2019年3月,在巴西Google Play 的地图导航类应用中和Google Play 的地图导航类应用中,99Taxis均超过Uber,位居下载榜单第一。
这是滴滴技术给这些企业带来的新生,而这也让滴滴实现了全球化的初步目标——走出去。
据数据显示:滴滴建立的跨境出行合作网络已触达北美、东南亚、南亚、南美1000多个城市,超过60%的世界人口。
【3】国际化再次进化
如果要问中国出海做得最好的出行企业是谁?那么除了包括SHEIN、Temu、速卖通(AliExpress)外,滴滴也一定能上榜单。
据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滴滴在海外业务上,订单量总量达到36.13亿,交易总额913亿,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4.8%。
更为重要的是,滴滴国际化业务已经成为其重要的业绩支柱,国际化订单占到滴滴总订单的三分之一,其规模达到日均1000万单,并且其网约车业务已经实现了盈利。
在地域上,滴滴业务覆盖了拉美、非洲、亚太三大洲,具体国家有新兴的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马来西亚、泰国,也有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这些老牌发达国家。
在业务上,国际网约车为滴滴贡献出了全部订单量的三分之一,而且还发展出了外卖业务和金融业务,其中外卖业务是墨西哥最大的外卖平台,市占率超过50%;而包括信用卡、信贷等在内的金融业务,已经位居当地消费金融行业第一梯队。
而这也是之滴滴国际化的一个数据缩影,现实的感受更为明显。
滴滴在国内App上线海外聚合出行服务,接入Grab、Kakao T等本地网约车平台,只要中国消费者在日韩等国家约车,都能用支付宝、微信等APP支付。
可以说国际化已经成为滴滴最具增长潜力的业务之一。
“第二个五年,希望打造世界级科技公司,推动未来交通和未来汽车变革”,在程维看来,滴滴国际化的第一步已经走完,实现了企业出海,这次迈出的第二步,滴滴将不仅仅是一个网约车平台,而是在全球引领交通行业变革。
在第二个五年规划的指引下,滴滴开始从一家互联网公司转型为一家全球化的硬核科技公司。
滴滴发布概念车DiDi Neuron,并且计划在2025年推出首款量产L4级无人驾驶网约车;建立自动运维中心“慧桔港”,让充电、检测、维修等环节90%全流程自动化;采用“1名司机引导2-6辆无人卡车”模式、布局自动驾驶货运……

(来源:互联网)
而这些硬核技术的探索和储备,除了是在国内发展业务外,滴滴也是希望这些技术能够在全球应用,一旦目标实现,滴滴将不再是对接需求和运力的平台模式,而是一家掌握国际化的高科技公司。
滴滴的国际化征程,不仅是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第二宇宙速度”,更是中国互联网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蜕变的缩影。通过技术赋能、本地化深耕与生态协同,滴滴在拉美、非洲、亚太等市场构建了“出行+科技”的全球化版图。
未来,滴滴的星辰大海或许不仅是60亿用户的太阳系,更是以技术创新重构全球交通生态的无限可能——从“中国模式”到“全球标准”,这场出行革命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END

投稿合作:Jack
Tel:17316757969
VX:fqf_1020
商业合作:Navy
Tel:15001379985
VX:lv547483820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