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华鹏飞(300350.SZ)在深圳隆重举行“大湾区首次自有TIR运输车辆‘一带一路’发车仪式”。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华鹏飞从国际货运代理向国际公路承运人的成功转型,更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一车直达”跨境物流新模式正式落地,为“湾区智造”高效出海按下加速键,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畅通注入强劲动能。
发车仪式:政企携手,共拓国际物流新通道
活动当天,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海关部门等政府和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TIR业务专家、哈萨克斯坦合作伙伴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华鹏飞董事长张京豫在致辞中表示,此次TIR运输车辆启运,将大幅度降低传统跨境陆路运输因海关查验和国内外车辆倒装引起的货损、货差与延误风险,为客户提供更高效、安全的“门到门”服务。
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邓小鹏科长指出,TIR模式下,海关对施封车辆实行“信任通关”,显著提升跨境公路运输效率,与中欧班列、港口海运形成互补效应,进一步完善区域“陆海空铁”立体物流网络,有效提升物流供应链辐射能力。IRU专家张骋盛赞华鹏飞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前瞻视野和创新精神,认为其率先投入自有TIR运输车辆,为“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树立了行业标杆。
TIR系统:跨境物流的“通关利器”
跨境物流的痛点在于“多国通关、多次查验、多次倒装,货损货差风险与超时风险较大”,TIR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金钥匙”。TIR(《国际公路运输公约》)是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性跨境货运通关系统,覆盖78个国家和地区。其核心优势在于“一次申报、全程免检、一车直达”:货物在始发地海关验封后,途经国免于开箱查验,可免除巨额过境担保金,通关时间大大缩短。以深圳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为例,传统卡航需10天,而TIR运输最多仅需6天,效率提升67%;对比海运60天、铁路45天的时效,TIR仅需15天即可直达欧盟,成本仅为空运的1/4,在时效与经济性间实现最佳平衡。
华鹏飞作为深圳首家获得TIR持证人资质的企业,凭借自有TIR监管车队和丰富的国际道路运输经验,助力公司获取高附加值客户资源,公司取得的相关资质、购置的相关资产及人员配置均为公司未来拓展通往与欧盟、中亚等地区的运输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助力公司在跨境运输服务领域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运营效率。
战略升级:从本土到全球的物流布局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互动多,外贸发展空间广阔,共建“一带一路”对于推动市场多元化和稳定我国外贸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据海关统计,2024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同比增长9.6%,充分展现出“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强劲驱动力。
一直以来,华鹏飞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前瞻性布局眼光,将国际物流业务作为核心战略方向,大力推进国际物流业务的发展,其营收占比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2024年前三季度,华鹏飞国际物流营收占比已提升至39%,客户群从电子元器件扩展至新能源、新材料、大件设备等高附加值行业。目前华鹏飞在不断推进中欧、中亚关键节点的布局,计划通过资源整合,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高效连贯的跨境物流通道。华鹏飞哈萨克斯坦合作伙伴代表Bokaiyihan Nuerdawulieti在活动当天发言感谢华鹏飞在推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深化合作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桥梁作用,表示将与华鹏飞携手持续推进中哈经贸合作与“一带一路”黄金通道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华鹏飞为了承运更丰富的货物品类,公司新购入冷藏车柜和常温车柜共同用于TIR跨境运输的自营车辆,进一步提升跨境运输能力。
华鹏飞总经理张倩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未来,华鹏飞将继续发挥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运输网络、自有TIR监管车队和智能化管理系统优势,持续推动TIR与‘湾区智造’深度融合,为‘一带一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共进共荣贡献华鹏飞力量!”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