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舜观察|“十五五”规划对股债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5-10-28 17:42:03

来源:同壁财经

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称“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

“十五五”规划作为中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纲领,其战略部署将深刻影响资本市场的长期结构。结合最新政策导向与行业动态,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分析其对股、债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与风险的影响。

一、资本市场的战略定位与制度支撑

规划明确提出“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助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将从融资工具向战略支撑平台升级。“十四五”期间,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已超过1/4,研发支出占企业总投入超六成,这种趋势在“十五五”期间将进一步强化。制度层面,“1+N”政策体系(如科创板、北交所扩容)持续完善,直接融资比重预计将向更高水平迈进,为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提供长期资本支持。

二、对权益市场市场的影响

新质生产力将驱动权益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1) 科技自立自强

关注硬科技赛道国产替代的政策红利。规划将半导体设备、AI算力、量子通信等“卡脖子”领域列为攻关重点。以半导体设备为例,“十五五”目标是将国产化率从当前45%提升至60%,大基金三期已开始布局三维集成设备等高端领域。相关细分领域如刻蚀机、清洗设备、光刻机光学部件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升。AI算力需求激增推动GPU、光模块等产业链持续受益,而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的政策试点可能催生新赛道。

(2) 绿色转型

新能源与环保的全产业链机遇规划延续“双碳”目标,明确非化石能源占比进一步提高。光伏、风电新增装机量将保持高位,储能技术与智能电网建设成为投资重点。此外,低空经济(无人机、eVTOL)作为新兴增长点,预计“十五五”期间市场规模突破万亿,相关企业将受益于空域改革与场景落地。

(三)消费升级

服务型消费与新消费形态崛起。当前针对“供强需弱”矛盾,规划提出“扩大内需与促消费”的隐性主线。服务型消费如银发经济(养老社区、适老化改造)、冰雪经济(滑雪场建设、装备制造),以及“AI+”消费(智能穿戴、元宇宙文旅)成为政策激励重点。文旅产业方面,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非遗活化等项目,文旅消费券、景区智慧化改造等政策可能延续。

(四)区域协调

海洋经济与矿产资源的战略价值规划首次将海洋经济列为增量点,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深海探测等领域获重点支持。稀土、锂矿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被提上日程,相关资源类企业将受益于资源整合与价格中枢上移。

综合来看,权益机会的脉络主要聚焦在科技自立、绿色低碳、消费升级三大产业趋势,同时持续关注政策落地和估值水平。

三、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一)利率方面

财政扩张与利率市场化的双向博弈

1、 财政政策加码

为应对经济增速中枢下移,财政赤字率可能维持在3%-4%高位,国债供给增加可能带来一定的利率上行压力,特别国债常态化发行(预计每年1-2万亿元),专项债主要投向“两重两新”(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安全、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专项债需求。

历史经验显示,五年规划发布后债券利率往往被短暂扰动,投资者需关注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风险。

2、货币政策整体宽松与精准发力。

近年来央行在维持相对宽松的流动性基调下,多次采用结构性工具进行定向滴灌,科技创新再贷款、绿色金融专项工具等定向支持力度可能加大。例如,央行可能通过动态调整再贷款额度,引导资金流向半导体、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同时LPR改革深化与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可能进一步压缩银行净息差,倒逼资金增配权益资产或高收益信用债。

(二)信用方面

一级市场融资主体进一步分化为传统行业整合与新兴产业融资。

传统产业如地产、化工、机械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部分低效产能出清可能导致信用风险暴露;而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新兴行业凭借政策背书、盈利好转、现金流改善,信用利差有望收窄。

此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持续推进,城投债到期压力逐年下降,降低了城投债尾部风险,可能进一步压缩信用利差,但仍需警惕弱资质区域的流动性压力。

四、风险与挑战

(一)中美博弈

中美科技竞争加剧了两国在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领域的博弈,特朗普政府拟于2025年11月实施的关税政策以及相关的技术制裁可能冲击出口导向型科技企业。

此外,美联储货币政策周期变化可能扰动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外资对A股和境内债券的投资。

(二)市场预期与风格切换

当前科技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相对高位,部分细分领域(如AI算力)存在过度炒作风险。若政策力度和盈利兑现不及预期或整体流动性边际收紧,市场可能选择从成长股向红利低波(如银行保险、公用事业、钢铁煤炭等)切换。

(三)财政扩张与国债超发对利率的扰动

当前隐性债务化解缓解了信用风险,但“十五五”期间民生支出(养老金、医疗)与科技研发投入仍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压财政空间。若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国债发行量超预期可能引发市场对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担忧,进而推动利率一定程度的回升。

五、配置策略

(一)权益资产

加强跨周期布局与行业动态平衡,综合考虑高景气赛道与估值的性价比。

核心配置:芯片半导体、固态储能、AI算力、低空经济等硬科技与绿色经济领域,优先选择技术壁垒高、政策扶持力度强的龙头企业。

辅助配置:服务型消费(文旅、养老)与区域主题(海洋经济、深地经济、矿产资源)可作为阶段性超额收益来源。

(二)债券资产

利率债:加强久期和杠杆管理。短期关注中美关税反复、美联储降息等事件驱动的政策利率下行窗口时机,中长期需警惕经济增长与财政扩张带来的利率上行压力。

信用债:行业和个券精选策略,适度超配新能源、高端制造等行业龙头债,规避房地产、传统周期行业等弱资质主体。

工具创新:参与科创债、REITs、绿色债券等新品种,把握政策红利。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