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很多平安好医生的股东朋友都会收到一个类似下图的邀约,询问你是否要将手中的平安好医生股票卖给正在收购的公司:

而这件事情的来源,其实是1月27日公司披露的一份综合公告(下图所示),由瑞银代表平安集团间接全资子公司安鑫集团发出,内容旨在要约收购所有平安好医生的已发行股份,并注销所有尚未行使的购股权。但是我们仔仔细细读过了这份文件,作出的结论其实和文件中代表独立股东的财务顾问一致,那就是不要卖。

这份公告的根源是,平安集团要“以股代息”收取平安好医生股份,触发了港股《收购守则》中规定的强制性全面要约责任:如果任何股东或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30%(以股代息后,平安集团的持股比例从39.41%增加至52.74%),将触发强制性全面邀约责任,向全部独立股东发出强制性全面要约,以收购他们持有的股份。
通俗点的说法,这是一个“被动触发”的邀约,并不代表着平安集团就真的想收购所有的平安好医生股份;更不意味着要将平安好医生就此私有化。公告中明确说明,要约人希望平安好医生将继续其现有的主营业务,无意私有化平安好医生且认为不存在私有化的合理可能性。
从理性角度考虑也同样如此。作为一个独立的上市公司,平安好医生有自己独特的业务、已经成型的医疗服务生态、更是和平安集团有着非常良好的协同关系;同时,平安好医生在经历了调整和升级之后,已经彻底转向了新的业务结构,并于2024年上半年实现盈利,在这个时机让公司退市,等于过去几年的努力打了水漂,对平安集团、对平安好医生没有任何好处。
因此,担心后续公司退市、影响个人利益的股东可以放心了,于情于理,平安好医生都不会被私有化;相反,公司和平安集团的业务深度协同,此时大股东选择“以股代息”对平安好医生也是只好不坏,说明集团对于好医生未来的信心还是非常充足的,也不会抽调大量现金影响后者的日常运营。
关于此次“以股代息”的具体内容以及平安好医生的分析,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系统讲过,这里就不再赘述;真正关键的问题,是投资者是否应该趁着这次邀约将手中的股票卖给平安集团。
已知的是,自从去年11月平安好医生发布了高比例的分红之后,公司股价就猛涨了一波至8.6港元(除息后),之后逐渐回落至现在的6至6.3港元的区间内,走势相对平稳,而此次触发强制邀约的股票定价,恰恰是区间内偏低的6.12元。明白人都能看出,这段时间的股价其实就是“以股代息”尚未完成时的余波影响,根本就不是公司的正常表现。
再来看公司的隐含估值。由于平安好医生在目前可行的年度财报期内并未实现全面盈利,因此市盈率和市值EBITDA率都不太适合对公司进行评估;综合来看,市净率(每股市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其实更适合作为公司估值的评价逻辑。
根据公告,基于经调整后的每股资产净值计算,平安好医生6.12港元的股份要约价,隐含市净率只有1.32倍,而阿里健康在相应期限平均的市净率是3.14倍,京东健康则为1.57倍,比较下来,平安好医生目前的股价也好、要约价也罢,存在明显的低估。
一方面是目前股价处于相对低位,另一方面则是与同行相比存在着明显低估,在这种情况下,6.12港元这个位置,既无法体现平安好医生目前的估值,更没办法作为参考,去衡量他们的未来。因此,不卖股就是现阶段更加理性的选择,等待下一阶段公司的利好因素被市场发现。
首先,“以股代息”这个对平安好医生股价短期扰动最大的因素已经告一段落,随着近一段时间全球资本市场对于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提高,作为港股唯一互联网管理式医疗服务标的带来的稀缺性,公司股价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有很大的弹性空间。
其次,正如公告中所说,公司的隐含价值是高于目前股价的,在成功实现了战略转型之后,平安集团持有更高比例的平安好医生股份,意味着更强的控制力和更高的协同效应。平安好医生在战略转型后发力的“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两大战略核心枢纽,有了平安集团背后的银行、保险资源支持,能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具体来看,在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服务领域,平安好医生通过提供一站式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更加主动地介入到家庭会员用户的健康管理中,有效弥补了公立医疗体系难以深入家庭的缺陷。而这一业务有相对丰厚的利润空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32.2%,领先前述两家港股互联网医疗企业,盈利能力是不用担心的。
近期,港股的医疗+AI概念股集体走强,而平安好医生的股价还没有体现这一波的AI行情,但我们认为该来的总会来。目前,公司已经取得了像“平安医博通”医疗大模型和“平安医家人”医生工作台这样的垂类AI场景技术突破,赋能诸如体检、慢病等医疗场景下的不同任务,助力公司服务效率提升及降本增效,并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综合来看,“保险+管理式医疗”的深度融合,再加上潜力无限的AI赋能,公司很有可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这就是平安好医生真正的竞争壁垒和稀缺性来源。
声明:本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