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玻股份2025半年报解读:逆势突围的“反内卷”样本

发布时间:

2025-08-29 10:04:37

来源:同壁财经

在国内制造业内卷化”加剧的背景下,玻璃深加工行业正经历一场从规模扩张到价值跃迁的深刻变革。北玻股份(002613.SZ)最新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恰为这一转型提供了鲜活注脚——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8.73亿元,同比增长8.02%,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攀升至47.50%,同比大增45.53%。这一数据背后,是北玻股份以技术壁垒为盾、以全球化布局为矛,在行业低效竞争中撕开的一道高质量发展缺口。

“反内卷”的底层逻辑:技术沉淀构筑护城河

当行业内企业仍在价格战中疲于奔命时,北玻股份的选择显得尤为清醒。半年报显示,公司研发投入虽同比下降25.22%,但专利储备持续扩容,期内新增专利申请35件,同比增长191%。这种“减量提质”的研发策略,直指行业痛点——玻璃深加工设备领域长期存在的“小散弱”格局,正被新质生产力重塑。公司自主研发的纯平无斑、智能温控出炉等技术,不仅将玻璃钢化设备加工尺寸推至24米平钢的行业极限,更使核心产品继续保持在行业第一梯队。这种“技术锁定”策略,恰是应对内卷的最优解:用工艺革新替代低端重复,用标准升级重构竞争维度。

海外市场的强劲表现,则为北玻的“反内卷”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半年报显示,公司产品已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覆盖率超80%。在荷兰鹿特丹默兹河畔,百年港口仓库改造而成的Fenix移民博物馆开始向公众开放。鹿特丹海港的这座新地标的玻璃屋顶由255块完全定制的异形玻璃构成,涵盖单曲、球形、反弯、马鞍形等多种曲面类型,每块玻璃均独一无二。

夹胶+中空+双银Low-E的配置,在确保安全节能的同时,实现了复杂的异形曲面。其对精度要求极高,玻璃边部加工公差控制在±4毫米内,叠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对制造工艺与品质稳定性提出了极大挑战。北玻股份凭借在复杂曲面玻璃加工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其提供了技术可靠、质量过硬的产品支持,确保每块玻璃精确匹配设计需求,并与结构系统高度契合,呈现出优异的视觉效果与物理性能。

智能化破局: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

在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的当下,北玻股份的智能化升级颇具样本意义。报告期内,公司玻璃仓储及自动化连线产品收入同比增长55.63%,玻璃深加工预处理设备增幅更达107.74%。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套“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柔性生产体系:通过将切割、磨边、钢化等工艺段有机连接,北玻为客户打造的智能工厂已实现物料自动配送、设备状态远程跟踪、工艺参数优化控制等功能。这种“生产即服务”的模式,既缓解了人力成本压力,更将竞争维度从“设备销售”升级为“解决方案输出”。

值得关注的是,北玻研发的新一代高端系列钢化炉在数智融合方面一举实现两项“行业第一”。凭借物联网和自控系统的升级改造,北玻的钢化炉设备在行业内率先搭载了“上云”功能。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钢化云”平台,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可完成数据实时上传,实现生产记录云存储、参数云下载。用户能够在后台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并依托数据动态感知、精准控制和分析优化功能,进行智能化管理和运维,从而提升设备操作便捷性和生产的产品品质。其主导产品平弯玻璃钢化机组年产销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展望未来,北玻将进一步强化应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力争打造更多玻璃钢化设备“标杆”。

在反内卷成为国策的当下,北玻的实践揭示了一条高端制造进化路径:用技术稀缺性替代规模扩张,以全球化布局置换本地化内耗。当行业从低价血拼转向价值竞争,那些专注技术长板、敢于全球化布局的“突围者”,终将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浮出水面。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