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3月11日-3月15日),本周市场有走弱趋势,成交量稳中有降,A股虽然延续涨势,沪指周线录得5连阳,但本周连续三日调整,上证指数即将面临20日线的关键支撑,周涨幅仅为0.28%。相反,成长和科技含量高的股指表现更强势,科创100指数周涨幅高达4.54%。
港股方面,本周总体走势较强,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步入技术性牛市,但最后两个交易日有所回调,周涨幅仍然高达4.85%。
格隆汇2024年“全球视野,下注中国”十大核心ETF中,科创100ETF华夏(588800)本周表现最佳,周度涨幅高达4.71%,2月6日以来累计涨幅高达29.61%,反弹势头非常强。
在港股持续反弹中,恒生科技指数也展现极大的弹性能力,华夏基金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周度涨幅高达4.15%,年度跌幅收窄为4.41%。
医疗板块在本周也是大起大落的一周,但整体表现仍亮眼,博时基金恒生医疗ETF(513060)本周上涨4.01%。
1. 科创100ETF华夏(588800)本周强势领涨
科创100ETF华夏(588800)本周表现最佳,周度涨幅高达4.71%,2月6日以来累计涨幅高达29.61%,反弹势头非常强。
截至3月1日,科创板公司2023年业绩快报已发布完毕,2023年科创板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好于A股非金融企业整体增速;归母净利润与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增速基本持平。
中金研究团队认为,结合2023年一季度科创板的业绩增速偏低基数及今年前两月科创板主要产业微观景气程度,预计科创板业绩增速有望触底回升。
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信证券认为,目前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正在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而新质生产力有望成为我国能否在新一轮革命中获取话语权的关键驱动因素。
科创板也是我国新质生产力的代表,结合当前处于人工智能等产业变革的关键节点,中金研究团队认为政策支持叠加产业趋势有望驱动科创板内生增长进一步提升。
同时科技行业催化剂层出不穷。3月13日,Figure机器人联合OpenAI推出新视频,展现强大AI交互能力。英伟达GTC大会将于3月18至3月21日召开,展示多款AI+机器人结合,即将展示的技术细节和行业趋势非常值得期待。
国务院总理指出,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要加强前瞻布局,加快提升算力水平,推进算法突破和数据开发使用,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更好赋能千行百业。关注人工智能AI、芯片。
毋庸置疑,技术密度更高、产业迭代更快的半导体、医疗器械、锂电池更易衍生投资机遇,科创100高权重行业更符合科技成长主题投资的逻辑。
科创100聚焦半导体、医疗器械、电池三个行业,成长性强;弹性方面,科创100指数样本市值中位数为143.58亿,200亿以下成分股数量占比达80%,中小盘风格相对突出;均衡方面,科创100单一成分股权重分布稳定性更好,重仓行业权重未超过15%,避免了行业和个股集中度过高带来的短期波动过大。因此,科创100弹性、成长、均衡兼具。
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是业务领域最广泛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旗下的科创100ETF华夏(588800)最新规模规模为52.47亿元,成交额8.11亿元,规模及流动性均在同类产品中居前。
2. 恒生科技步入技术性牛市,恒生科技指数ETF本周上涨4%
本周二,港股大爆发,恒科指飙涨4.64%进入技术性牛市,但周四周五有所回调,华夏基金恒生科技指数ETF周涨幅仍高达4%。
本次港股反弹背后的主要推动力:外部的流动性宽松预期回暖近期欧央行、美联储都一定程度释放了鸽派信号,市场的宽松预期都大幅增加,然后在港股本身的低估值下,顺势开始反弹。
同时南向资金持续加仓港股。中金研究团队数据显示,上周全周南向资金保持流入势头,中国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入了171亿港元的港股。
最后两天的回调也跟美国2月CPI数据、PPI数据超预期强势有关,市场猜测这可能会推迟美联储降息的时间。
对于港股的投资展望,中金研究团队认为,海外中资股2023年年报业绩期将于3月下旬进入高峰期,能源、工业、原材料疲弱,消费医药公用事业是亮点。2024年盈利修复的节点与程度和宏观经济与政策落实密切相关。
3.创新药板块风起,恒生医疗ETF(513060)周涨4%
本周在A股板块轮动加速,作为调整多时的医药板块有补涨的动力存在,叠加传言《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刺激创新药板块一度冲高,但在药明康德退出生物技术倡导组织BIO事件的影响下,板块走势有所起伏,但博时基金恒生医疗ETF(513060)本周依然上涨4%。
据报道,这份网上流传的《征求意见稿》,核心要素覆盖研发、审批、进院、支付、投融资五大领域。在研发方面,特别提及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药物发现、新型成药技术平台、口服生物药、新型疫苗、新型药物递送载体和释药技术、mRNA疫苗等。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要加快创新药等产业的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等领域新增长引擎。今年以来,关于创新药顶层支持政策不断,同时创新药成功“出海”频出,行业有望进入良性提质增速阶段。
国开证券认为,目前进入3月中旬,在医药行业估值已具备一定的性价比下,建议关注1季度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的细分领域及弹性个股,如创新药械、特色仿制药及中药等。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