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轨道交通智能系统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运达科技(300440)发布了2024年年报:扣非净利同比增超15%,展示了其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
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业务推进佳绩不断
运达科技作为一家轨道交通智能系统供应商,其产品线布局全面,其中智慧培训、智能运维、智慧车辆段、智能牵引供电、智能货运和运维服务已实现对轨道交通行业多个应用场景的覆盖,填补了产业链中多个细分领域的技术空白和业务短板,是智慧轨交生态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公司业务遍布国内50多个城市,产品应用于全国所有铁路局、机务段、主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和主要轨道交通职业院校。公司在全国拥有超过200家服务网点,长期参与春运、暑运等重大保障任务,坚持以品质交付和匠心服务赢得市场口碑。
2024年,公司坚定贯彻“3351”战略规划,即面向国铁、城轨、院校“3”大客户群体,深入探索机车车辆、牵引供电、铁路运输“3”大业务板块,顶层设计智慧培训、智能运维、智慧车辆段、智能牵引供电、智能货运“5”大系统解决方案,打造“1”个维保服务重点业务,公司在业务与财务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表现。
图/运达科技“3351”战略规划 图片来源:公司年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5亿元,收入规模同比有所下滑,但收入结构得到了优化。
公司2024年收入构成当中,智慧培训业务收入3.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39.61%。能够发现,作为公司当前盈利能力最强,毛利率水平最高的业务,智慧培训业务自2020年开始收入规模就保持年年增长,过去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收入占比也从2020年的25.36%提升至2024年的35.96%,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贡献来源。同时,收入占比23.34%位居第二的智能运维业务收入在2024年也取得了11.13%的增长幅度,收入规模达到2.30亿元。
业务结构优化的背后,离不开运达科技贴近客户,深入挖掘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新领域、开辟新市场的多措并举,也推动了公司业务取得多项佳绩。
在智慧培训方面,公司先后中标签订全国市域铁路第一个综合性培训基地、全国院校第一个跨多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实现市域、院校轨道交通多专业多层级技能培训市场突破。中标签订某路局培训基地联合演练项目,取得国铁领域智慧培训联合演练场景首单突破。中标签订两个动车组司机模拟器职业院校考点项目,为公司培训场景智能化发展再添新动力。
在智能运维方面,公司完成多个路局6A高清视频试装,为全路局高清视频改造批量推广奠定良好基础。完成多个路局机务段外资车型CMD设备试装,为外资车型设备加装改造市场打下良好开端。中标签订某地铁轨旁设备千万级加装改造项目,孵化多个新产品,合同业绩再创新高。在智慧车辆段方面,公司在国能集团新朔机务段建设的全国首个智慧整备场运行一年成果丰硕,累计实现机车整备超过8500台次,机车整备作业时间缩短至少30%,得到客户认可。
在智能牵引供电方面,接触网远动隔离开关RTU及操作机构箱项目再创佳绩,开关监控产品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中标并签订箱式分区所千万级改造项目,装配式分区所首次于高原极寒线路批量装配应用,获得用户认可。
在运维服务方面,整体业务实现快速增长,随着轨道交通市场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以及现役产品生命周期迭代,运维服务业务将逐渐形成稳定的业务增长态势,持续提供稳定的收入和利润。
盈利能力提升叠加费用优化 扣非净利同比增15.22%
业务结构优化,也带动运达科技的业务盈利能力取得了一定改善。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回升至37.20%,较2023年提升了2.23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智慧车辆段12个点的毛利率提升。同时,毛利率的提升也表明公司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公司通过重点物料专项小组推进、引入新渠道竞争、成本复核、国产化替代等措施全方位开展采购降本活动,全年实现采购综合降本千万余元。公司聚焦内部流程效率提升,公司在分级授权体系、流程效率提升、供应链数字化革新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流程实现35%提效。
此外,公司近两年在费用管控方面也表现得相对积极。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各项期间费用金额合计2.61亿元,各项费用相较于2023年均有所优化,合计费用率水平控制在26.56%,处于过去7年最低水平。
图/运达科技近两年期间费用对比 来源:公司年报
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提升,叠加对费用的精准管控,拓宽了公司的利润空间。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80.71万元,尽管利润水平同比有所下滑,但那是由于非经常性的资产处置收益较2023年减少等因素所致。扣除非经常损益对利润影响之后的净利润水平达到4290.65万元,同比增长了15.22%。
更可喜的是,2024年,运达科技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2亿元,同比增长10.84%,达到历史最佳水平。
稳健的利润与现金流表现,给了运达科技持续分红的底气。2024年年报披露,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8元(含税),合计现金分红金额达2513.70万元,股份支付率超50%。据统计,近5年运达科技合计分红金额超9000万元。
科研底蕴与持续自主创新 筑牢技术优势
业务与财务的不俗表现,离不开公司技术优势持续驱动。
资料显示,运达科技2006年成立于成都市,起源于国内轨道交通名牌院校西南交通大学,核心团队拥有30余年的行业积淀,对行业和客户需求理解深刻,具有深厚的产品和技术积累。公司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是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拥有8个博士团队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成都轨交产业链优秀人才、金熊猫人才等专业人才。2024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超450人,研发人员数据占比接近50%。
公司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并以客户需求和前沿技术为导向投入研发。同时注重新技术的吸收与整合,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合作和资本合作等方式加强战略储备,保持公司的竞争地位。公司每年均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7885.6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超8%。
科研底蕴与持续自主研发,使运达科技的荣誉不断。公司先后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包括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铁道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等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奖项。多次参与国际及国内行业相关标准制定,是国内领先的少数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生产能力的高科技企业之一。荣获“2024上市公司口碑榜.高端制造最具成长上市公司”称号。
展望未来,技术优势的保持,有望为公司把握与引领轨交行业智能化趋势提供持续动能。
把握轨交“数智化”新趋势 探索新业务“同心多元”新机遇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953.04公里,累计运营里程12168.77公里,已居全球前列;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9.9亿吨,同比增长1.9%,连续8年实现增长。政策端,国家新质生产力、数智化转型、设备更新改造等一系列政策陆续实施,有望推动未来我国交通领域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为相关产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发布以来,随着数字感知、自动驾驶、物联网、边缘计算、数字孪生、云计算、大数据、卫星通信、元宇宙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及应用,轨道交通产业数智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行业共识,伴随而来的是与之相关的面向人、车、设备、场地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产业,包括智能运维、智慧培训解决方案等将迎来黄金发展期,运达科技作为国内轨道交通智能系统主要供应商,有望充分受益。
2024年,运达科技在聚焦数智化创新方面取得多项里程碑式进展。在智慧培训方面,积极推动动车组模拟驾驶实作考试法定化并形成订单;在智能运维方面,率先完成车载6A高清视频2.0智能识别技术产品升级,并成功获得001号认证报告,成为首家形成批量订单的企业;在智慧车辆段领域,动集一体化管控平台成功通过局级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在智能牵引供电方面,积极推进重载铁路柔性牵引供电系统科研项目;在智能货运领域,普速超偏载检测自动轨道衡完成样机试制,并顺利在连界站部署及实验。
展望未来,公司在主营业务方面将继续专注于轨道交通高科技领域的智能化发展,聚焦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贯彻“3351”战略规划。
在新业务方面,公司将通过持续关注用户需求,发现和挖掘新需求、新产品,提升公司业务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依托公司在轨道交通行业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包括技术专长和丰富的人才资源,积极探索在轨道交通行业的不同专业、轨道交通以外的新行业“同心多元”发展的机会,有望为公司打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