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着巨大人才供给缺口的光伏行业,风光不再。
“现在去哪家都不太好做。”曾经在晶科能源(688223.SH)、隆基绿能(601012.SH)的光伏工厂都工作过的李峰(化名)告诉时代财经,“供需错配,都在等赔钱。”
过去,光伏行业蓬勃发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根据Choice数据,A股36家主要光伏产业链企业2018年时员工总数为15.85万人,截至2023年末时,这一数字已增长至46.62万人。换言之,在短短几年,员工总数增加了30.77万人,增幅高达194%。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行业顺周期时,员工总数的激增并不会给企业带来经营压力,反而促进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但在逆周期时,员工众多却可能会转化为成本的包袱。当企业没有足够的利润时,自然无法负担大量人才的薪酬,而裁员与降薪便只能成为被动的事实。
在光伏行业面临阶段性供需错配的困局之下,从事这一行业的普通工人不再被“热捧”,曾经一度触手可及的“高薪”,也成为了遥远的过去。
员工数量下降
光伏行业人才的优厚待遇,始于人才的供需错配,终于行业的供需错配。
时代财经注意到,光伏主要产业链企业股价从2020年开始启动,在2022年达到巅峰。员工数量的变化则滞后于股价变化。根据Choice数据,2020年时A股36家主要光伏产业链企业员工总数为24.02万人,2022年时为35.28万人,2023年时达到巅峰为46.62万人。
以一线梯队“晶晶天隆”的财报变化来看,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晶澳科技(002459.SZ)、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688599.SH)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8.47亿元、545.83亿元、336.60亿元和294.18亿元;2023年,四家企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15.56亿元、1294.98亿元、1186.82亿元和1133.92亿元,一线梯队的营业收入均处于巅峰状态。
对应的是,员工总数同样处于历史巅峰。
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的员工总数分别为7.51万人、5.03万人、5.74万人和4.30万人;每年的员工人均薪酬(此处为广义薪酬,包含公司为员工支付的现金,数据来源:Choice计算)方面,则分别为17.79万元、13.96万元、16.21万元和15.79万元。同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2.07万元和6.83万元。
“以前我每个月可以拿1.3万元左右的薪酬。”李峰告诉时代财经,其在每家工厂的平均工作周期大概是6个月,但现在行业形势不好,他早已转行,在如今的他看来,光伏行业要谨慎入职。
时代财经注意到,2024年光伏产业链的从业人员数量出现骤降。Choice数据显示,A股36家光伏产业链企业的员工总数从2023年的46.62万人下滑至2024年的34.23万人,总计减少12.39万人,下滑幅度约26%。
其中,一线梯队大厂的员工数量骤降。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的员工总数分别降至3.79万人、3.38万人、3.73万人和3.00万人。
某一线光伏大厂的中层人士告诉时代财经,其所在的公司去年是动态优化5%,但整体会根据行情变化来处理,相比起直接“裁员+降薪”的一刀切企业,还算好一点。据其透露,部分光伏企业的年薪中,年终奖是一个关键构成部分。“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有些十几万、几十万的年终奖都舍得发。”
除了行情好的时候高薪抢人,技术含量较高的研发岗也仍有高薪“潜质”。
有猎头告诉时代财经,研发岗的薪酬还是比较高的。“去年,我猎了一个逆变器的硬件结构岗位,硕士毕业4年,综合年薪达到43万元,季度和年终奖大概占了十几万元。”他说。
然而,光伏行业的高薪岗位已不多。
时代财经在某光伏招聘网站上注意到,“组件设备倒班工程师(后道)”的月薪在9000元至1.1万元左右,但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且需要是相关专业,并具备3年以上光伏组件设备工作经验等。
招聘网站显示,技术员、工艺师等岗位的平均工资区间在6000元至8000元。江苏某电气公司给技术员开的薪资为8000元至1.2万元,且为13薪,但要求有2年及以上相关经验,学历需为本科及以上。而在2年前,类似的技术员岗位薪资几乎一致,但对学历及工作经验的要求更为宽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光伏主链普遍亏损
尽管业界对光伏行业的亏损有着心理准备,但当业绩披露时,亏损的情况依然超出投资者的想象。
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隆基绿能归母净利润亏损86.18亿;天合光能归母净利润亏损34.43亿元;晶科能源实现归母净利润9892.76万元;晶澳科技归母净利润亏损46.56亿元。细分至扣非归母净利润,一线梯队更是“全军覆没”,晶科能源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9.32亿元。
根据多家光伏企业披露的业绩,包括TCL中环(002129.SZ)、协鑫科技(03800.HK)、通威股份(600438.SH)、东方日升(300118.SZ)、钧达股份(002865.SZ)、弘元绿能(603185.SH)等光伏企业,普遍陷入亏损。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致股东的信》中将2024年定义为“公司上市以来最困难的一年”。“2024年业绩的大幅下降,外因是行业供需失衡,开工率不足,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行业技术快速迭代,PERC产能淘汰带来资产减值。内因是我们经营管理中诸多失策的积累。”他表示。
无独有偶。在各家光伏主要产业链公司的财报中,对业绩变化原因的解释都提及了“供需失衡”的问题。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10%,光伏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增长超过40%和12%。但产业链价格持续大幅下滑,其中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9%,硅片价格下滑超50%,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约30%,量增价跌下制造端产值及出口额均同比下降,全环节企业大面积亏损,部分中小企业破产。
对于企业而言,现金流已成为穿越光伏下行周期的重要安全垫。
Choice数据显示,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分别为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阳光电源、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和TCL中环。这意味着,有着现金流安全垫的企业更有机会坚持到周期上行的那天。
不过,目前行业依然在等待周期反转的信号。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作为风向标的一线梯队依然处于亏损之中。隆基绿能归母净利润亏损14.36亿元;晶科能源归母净利润亏损13.90亿元;晶澳科技归母净利润亏损16.38亿元;天合光能归母净利润亏损13.20亿元。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