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市场在结构性调整中进行价值重构,美丽田园率先领跑增长突破——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市值较年初飙升102%,这场资本重估的风暴,本质是对“高端美业情绪经济”商业模型的成功验证。
10月15日,美丽田园抛出年度美业最大收购案,以12.5亿元战略收购思妍丽。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以2024年收入规模来计算,思妍丽位列中国第三大美容服务品牌。2024年思妍丽实现收入8.5亿元,净利润8100万元(未经审计财务数据),业绩实力成熟扎实。
交易完成后,美丽田园门店网络将突破734家,直营会员基数增长44%至超20万人。6万新增高净值客群的注入,不仅是流量的扩容,更是对“双美+双保健”商业模式的有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是美丽田园两年内的第二次“大动作”——2024年拿下行业排行第二的奈瑞儿,如今再度“鲸吞”行业第三大品牌思妍丽。
当“老二”、“老三”接连归入麾下,美丽田园在高端美容赛道的市场影响力已无需多言。但更值得追问的是:当龙头开始“扫货式”整合,美业下半场的棋盘,是否正被重新划定?
12.5亿收购背后,双向选择的深层逻辑
此次美丽田园收购思妍丽,本质上是龙头驱动行业整合趋势下的必然抉择。
一方面,美业的财富密码,早已写在高线城市的蓬勃需求里。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美容服务市场规模已达4850亿元,其中一线及新一线共20个城市贡献了全国近40%的市场份额。无独有偶,今年发布的《2024胡润财富报告》更为直观地的佐证了背后逻辑,中国34%的千万资产家庭扎堆在北上广深四大超一线城市,财富群体的聚集所带来的高消费能力,与美容行业“深耕高线”的战略布局撞出完美共振。
换句话说,当财富与需求同时在高线城市集结,这里早已不是普通战场,而是行业增长的动力引擎。龙头品牌的共同选择,本质上是抓住了商业铁律——与其在分散市场内卷,不如在高价值城市中联手筑垒。
另一方面,美与健康领域的消费“K型分化”正上演冰火两重天——外部环境越震荡,高端需求的韧性越显坚韧。《2025年中国医美行业年度洞悉报告》披露:2024年超七成中高收入群体非但没缩减医美开支,反而选择维持甚至增加支出。高端市场,成为行业波动中的“安全岛”。
由此来看,美丽田园的收购逻辑核心在于——既在高端赛道筑高竞争壁垒,又在行业洗牌期纳入优质资产。
思妍丽与美丽田园,本就是高端美业赛道的龙头选手,战略重心高度重合。前者超90%的收入来源于20个中国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与后者深耕的20个高价值城市几乎严丝合缝;若再看核心商业体布局——赢商网数据显示,全国20城456家中高端商场里,美丽田园集团与思妍丽联手直接掌控191个流量入口,合计占比近42%,几乎承包了高线城市的黄金点位。
这场收购,本质是“补位式布局”:思妍丽既填上了美丽田园未覆盖的商业体空白,又以多品牌矩阵实现高密度渗透——在满足高净值客群对差异化服务的需求的同时,牢牢占据高线城市的流量入口,进一步拉大与竞品的差距。
这次收购也是美丽田园把握行业低成本扩张机会的体现。
横向对比近期并购案:去年朗姿收购郑州集美时市盈率达19倍、今年孩子王以16.5亿收购丝域实业(2024年收入7.23亿元),对应市销率约2.3倍。回顾思妍丽自身的资本市场交易。2018年潮宏基收购时,交易估值17.58亿,2020年易手给到韩国PE机构MBK,估值涨至18.23亿。
而美丽田园此次12.5亿收购思妍丽,对应后者2024年8.5亿收入、8100万净利,由此计算思妍丽过去12个月市盈率14.8倍、市销率1.4倍,显著低于美田PE29.5倍,和同业可比公司的23.3倍,使得本次收购的PE水平均具备显著优势。
另一大亮点在于交易结构的精巧设计——本次收购以“现金+并购贷+股票”组合完成。思妍丽账上自有现金直接覆盖首付款项,每年2.4亿元的经营性现金流不仅能轻松覆盖并购贷还款,还可额外创造现金流增量;而卖方MBK获授的股份更设有锁定期,既保障了交易安全性,更彰显其对双方长期协同的信心。这套组合拳下,美丽田园近乎“零元成本”将思妍丽优质资产纳入麾下,高效与稳健兼具。
而思妍丽选择被收购,也有其深层动因。
其一,是资本化闸门收紧下的被动选择。2023年资管新规落地后,美业(含医美)企业在资本化与融资环节迎来行业环境调整,监管对合规要求更完善,使得部分企业上市进程有阻力,“并入上市公司实现资本化”,成为美业领域中小企业探索发展更务实的选择。
其二,是业绩增长瓶颈期的“破局求变”。思妍丽净利率长期稳在10%左右,虽稳健却难突破。面对高端市场竞争加剧、客户需求升级,仅靠自身资源难寻新增长极,需借助外部资源注入,为后续发展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从财务整合到业务赋能,双维协同的价值释放
从未来协同效应释放价值看,远不是单纯的规模相加。
财务层面,美丽田园的整合能力为思妍丽的增长提供明确支撑。
凭借32年行业深耕及超30项成功收购经验,美丽田园在收购整合上已沉淀出一套经市场验证、可复制的整合方法论。
譬如,去年收购奈瑞儿后,后者经调整净利率便由2023年的6.5%跃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0.4%,亮眼业绩充分印证美丽田园深度赋能的有效性,以及重大并购的优秀整合能力。
不难判断,参照该路径,思妍丽未来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空间清晰可见。
业务层面,双方实现客户与能力的双向赋能。
一方面,打开6万高净值会员价值的天花板。思妍丽的核心客群是追求品质的都市女性,6万名活跃会员的注入,为美丽田园的“双美+双保健”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宽广的流量入口,医疗业务打开了转化通道。通过“一站式”的美容、医美、亚健康医疗业务服务,建立“客户全生命周期美与健康生态的长期陪伴”,从单次消费转向终身用户。
另一方面,美丽田园将推动思妍丽实现“增收+提效”双突破,依托于奈瑞儿整合的成功经验,集团将从两大维度发力:其一,系统性输出医疗美容及亚健康医疗服务的成熟能力,提升单个客户价值;其二,以客户精细化运营、数智化转型及供应链整合三大抓手,优化运营效率,驱动盈利水平提升。
数据显示,美丽田园过去4年已在数智化转型投入2亿元,将全面开放给思妍丽,通过门店纳客、研发、跨品牌培训,直接拉动收入;后台优化供应链能力、客户精细化运营能力,提升运营效率。
美业整合下半场,破局密码藏在哪?
当前,美业正处于深度盘整期,结构性分散与分化加剧行业变革。
横向维度上,行业“大鱼吃小鱼”的整合浪潮已成定局。
据美团研究院数据,2023年全国约100万家美业门店中,89%的品牌仅拥有1家门店,中小品牌普遍面临供应链分散、渠道协同不畅、运营能力薄弱等困境。部分企业虽尝试并购扩规模,也因缺核心赋能能力陷入“规模越大、亏损越重”的怪圈,进一步推动行业分化。
这恰恰给了龙头整合的机会:当行业从“增量争夺”转向“存量博弈”,头部公司整合资源能力成了“胜负手”。今年医美巨头爱美客收购韩国REGEN公司,孩子王跨界收购丝域养发——这些并购不是简单的“大鱼吃小鱼”,而是龙头用流量、供应链、运营能力为中小品牌“输血”,自己也借此提升市占率、织密区域网络。美业的整合,早已从“被动洗牌”变成“主动筑墙”……
纵向维度上,获客成本优化成为突破行业瓶颈的关键。
获客成本高企,是悬在所有美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传统医美机构的获客营销成本占比最高达到30%-50%,在流量红利退潮后,单客营销成本仍在持续攀升。
美丽田园通过“多业务共享流量”的立体商业模式,破解这一难题。其以美容业务为核心获客入口,实现美容、医美、亚健康三大业务客群自然流转,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20%的美容和保健服务会员交叉购买医疗美容或亚健康医疗服务,形成流量内循环。
这一模式直接驱动获客效率提升,同期公司获客相关费用占收入比例控制在2%以内,远低于行业水平。而此次收购思妍丽,更相当于“花一份钱获得三个流量入口”,通过客群与场景整合进一步放大业务协同效应,让流量不再是“一次性消耗品”,而是变成了“可循环的资产”。
最后,高线城市+黄金高端商业占位,构建价值护城河。
头部品牌早已锚定高线城市的高端客群。美丽田园核心布局北上广深,并向20大富裕城市渗透,在京沪、江浙沪、成渝、大湾区等都市圈形成显著市占率优势。门店是触达高净值人群的直接入口,依托标准化的高端服务和上市公司品牌背书,精准承接了高净值人群对“全周期美丽健康服务”的需求升级。未来,美丽田园或将持续输出“美丽田园整合模式”,将继续攻下一城又一城,龙头价值滚雪球。
站在行业视角看,美丽田园的这场收购,验证了“龙头整合+专业赋能”模式的可行性——不是资本堆砌或粗放扩张,而是以此激活存量资源,助中小品牌成长,增厚自身壁垒。
美业的下半场,正从“各自为战”转向“强者搭台、生态共赢”的新格局。属于美业的“黄金时代”,也许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