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电,简直让美国陷入了疯狂。
近日,美国能源部幕僚长在一次能源会议上直言,政府介入私人市场的角色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现在电力紧张局面已经让美国处于“国家紧急状态”。
不仅如此,近日美国能源部还宣布重组,撤销拜登政府设立的清洁能源部门,新增碳氢化合物和地热能源办公室、聚变办公室。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弱化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重点发展天然气发电、煤炭发电,及核聚变发电。
在之前,ESG在西方大行其道,高碳高污染的化石能源就是它们眼中钉,肉中刺一样的脏资产,就连核电也被ESG投资者唾弃。
如今,这个绿色环保人设被他们自己抛之脑后。
美国政府宣布,将直接采购并拥有多达10座新建大型核反应堆,整个项目投资规模高达数千亿美元,包括动用日本承诺的5500亿美元投资。
不仅如此,为了能更快供电,美国还发放了10亿美元贷款用于重启三里岛核电站,就因为比起新建一座核电站,重启核电站要快得多。
这个1979年美国最严重核事故、导致美国加强铀矿资源管制的的发生地,在沉寂40年后竟再次获得美国能源部10亿美元专项贷款用于重建,而其未来20年产出的100%电力也都早就给微软的AI数据中心包销了。
10座新建大型核反应堆,加上三里岛核电站的重启,足以再次反映,核电正成为西方应对AI算力爆炸式增长催生的电力危机的最优解。
而这也意味着,核电板块的未来投资机遇,又得到更大的确认。
01 核电成为最优解
美国的电力紧缺已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级别,而这一切的核心推手正是AI产业的爆发。
麦肯锡咨询公司测算,未来5到7年内,人工智能将使美国的电力需求增加10%到20%。
训练一个GPT-4级大模型的耗电量相当于上万个美国家庭的年用电量,英伟达Blackwell架构GPU单机柜功耗堪比一座小型城镇,更遑论科技巨头们动辄数十万台服务器组成的超算集群。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预测更显严峻:到2030年,AI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可能占据全球总用电量的20%,美国本土同期电力缺口将达73.2吉瓦,其中超三成来自算力需求。
面对这场“电力荒”,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因为都有各自明显短板,罕见被各大科技巨头和政府们所抛弃。
火电虽能稳定供电,但一直不符合ESG的诉求,更重要的是化石燃料价格波动风险太大;风能、太阳能虽具环保优势,但投入成本大切发电非常不稳定,根本无法满足AI数据中心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基荷电力需求。
相比之下,核电的“零碳+可靠”双重属性成为最优解——发同样多的电,它的碳排放只有煤电的1/600、天然气的1/40,全年开工率更是稳在90%以上。
核电这种“又绿又顶用”的特质,让科技巨头和政府破天荒站到了同一战线——微软砸钱包下三里岛核电站的全部电力;谷歌、亚马逊也扎堆跟SMR(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企业签单。
说白了都是在为未来的AI算力大战,提前锁死能源“粮票”。
而美国政府的千亿级核电采购计划,无疑将引爆整个核电建设大潮。从反应堆设计、重型制造到铀浓缩及安全监控设备,产业链各环节都将迎来订单爆发。
其中,上游铀矿领域更将迎来供需失衡的红利期。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2040年全球核电需求将翻倍,而过去十年ESG打压导致铀矿勘探停滞,产能缺口短期难以弥补,这导致未来的铀矿价格上涨成为了强烈共识。
今年以来,贝莱德、先锋领航等机构悄然增持核电概念股,推动美国核电板块指数年内涨幅超40%,多个核心企业股价更是一度一飞冲天,不少在年内最高涨幅甚至高达6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核电复兴还伴随着技术突破与战略布局的双重加持。以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为代表的新技术,凭借功率灵活、建设周期短(3-5年)、成本可控等优势,成为美国核电发展的核心抓手。
美国政府2024年已承诺投入9亿美元推进SMR项目,《加速核能部署法案》通过简化审批流程为其铺路,X-energy计划2027年建成首批示范电站,TerraPower的快堆项目也将于2030年落地。
同时,美国通过“美日贸易协议”吸纳日本5500亿美元投资,意图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核电产业链,在AI能源军备竞赛中抢占主导权。这种政策、资本、技术的三重驱动,让美国核电板块的增长确定性进一步增强。
02 中国的核电基建大潮来临
与美国相似,中国同样面临AI算力爆发带来的电力需求激增,而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
中国是全球新建核电的主力军,2022—2035年期间保持年均10台核电机组的批准节奏,政策目标明确——2035年核电容量较2020年的50GW实现“三倍增长”,即突破150GW。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核电建设投资高达1469亿元,较上年增长520亿元,同比增长54%,创下历史新高。
目前中国有58座运营核反应堆,总装机容量达60吉瓦,另有约30座反应堆正在建设,总装机容量34吉瓦,无论是运营规模还是在建规模都位居全球前列。
同时根据《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预测,到204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到200吉瓦,发电量占比提升至10%左右。这一规模按2025年为基准,年化增速至少达6.3%。
此外,中国很早就将核电发展纳入能源战略核心,推动其与“东数西算”工程深度融合,为AI算力提供稳定支撑。在政策层面,《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人工智能+”能源发展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明确推动算力与绿电一体化融合,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要求不低于80%,为核电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作为全球AI发展的核心阵地之一,中国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正快速攀升,预计2025年将达20吉瓦,2030年增至40吉瓦,2035年突破63吉瓦,是2024年的3倍多。
还有,电力电网建设的新红利,也正与核电产业链形成共振。
2025年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合计投资将达8250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特高压工程作为“电力高速公路”,将西北、西南的核电与新能源电力直供东部AI算力密集区,“陇东-山东”“藏东南-粤港澳”等特高压通道正加速建设,为核电消纳提供保障。
在此背景下,中国核电产业链从上游燃料供应到下游设备制造均将重点受益。
上游领域,有中核集团等企业在铀资源勘探与储备方面持续发力,保障燃料供应安全;
中游设备制造环节,中国核建、中国广核等龙头企业技术成熟,特变电工等企业已斩获大额输变电设备订单,2025年10月前订单金额达52.3亿元,同比增长41%;
在下游运营端,中国核电、中国广核等企业凭借稳定的发电能力,已与多地算力中心达成供电合作,依托长期购电协议实现收益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昨天(11月22日),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2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正式向电网送电。
漳州核电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基地全面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发电超600亿度。
03 结语
从美国的千亿级核电采购计划,到中国的核电建设热潮,全球范围内一场由AI算力驱动的能源革命已全面开启。
当电力成为AI竞争的核心壁垒,核电凭借“零碳稳定”的独特优势,从能源选项中的“备选”变为“必选”,催生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巨大发展机遇。
未来5年,中国核电板块依托政策红利、市场需求与技术优势,很有可能迎来价值重估的关键期。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由核电引领的能源革命所带来的投资机遇,也将是非常值得参与的。(全文完)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迁址公告
古东管家APP
关于我们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