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生物含“科”量到底有多高?

发布时间:

2025-09-05 16:55:52

来源:证券之星

近期,上证指数创出十年高点,其中科技类股票表现尤为突出,甚至有人把这轮牛市称为“科技牛”。科创板首当其冲,成为市场普遍关注和题材挖掘的重要阵地,投资者希望从中发掘出具备未来投资价值的优质公司。

作为科创板公司的海尔生物(688139),过去更多投资者可能仅仅把它当作一家“医疗器械”类的生产制造企业。这是因为公司带有“海尔”标签,加上其主要产品为低温存储设备,所以容易被简单化认为是医疗领域的“冰箱制造”。 如果海尔生物仅仅如此的话,那显然与其科创板公司的身份是不相符的。实际上,海尔生物对自身的定义是“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数字化场景方案服务商”,其产品也早已突破单一业务边界,成为覆盖低温存储、智慧用药、血液技术、实验室解决方案等领域的医疗创新企业。从定位看,海尔生物是海尔大健康产业盈康一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布局,其核心竞争优势的构成,不止是一脉相承的先进制造能力,更有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综合方案设计能力。

那么,市场是否低估了这家公司的含“科”量?我们可以结合公司2025年中报披露出来的细节,以及公司近期一系列的新营销传播,来作出一些分析判断。

低温存储:不止 “冷” 这么简单细节里藏着行业代际差

低温存储是海尔生物业务的 “基本盘”。在全球生物医疗产业链里,低温存储就像 “生命线”—— 血液、生物样本、特殊药品的安全,全靠它托底。海尔生物的低温存储产品直接覆盖了- 196℃到+ 8℃的全温区,不管是医院的血液库、科研机构的样本库,还是药品的空中转运,都能精准匹配客户的不同需求。

但真正拉开差距的,是藏在产品里的 “硬核细节”。拿超低温存储箱来说,海尔生物医疗的超能系列超低温保存箱搭载自研Eco-Drive超绿技术,能实现±2°C恒温保藏,确保箱内每个位置的样本高活性保存。保存箱精准控温的实现,离不开细节处的技术巧思——独家专利“电磁式平衡阀”专门解决二次开门等待时间长的难题,通过减少内外气压差将开门间隔从5分钟稳定缩短至1分钟内,让样本在室温中的中转时间大幅减少。这就解决了科研工作者因频繁存取而带来样本冻融风险的业界难题。即便遭遇突发断电,一体式VIP保温技术仍能延续精准控温的守护。6小时超长保温能力让箱内温度在特殊情况下依旧保持稳定,保障样本平稳过渡。

从±2℃精准控温,到快速开门,再到断电保温,海尔生物医疗将“精准控温”融入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的细节当中,为血浆、生物材料、试剂等珍贵样本筑起精准控温下的恒温屏障,让科研与检测工作一路 “绿灯”。更关键的是,海尔生物还在往“智能化”升级。现在公司已经在生物样本库场景里搭起了 IncGPT - Biobank 模型,围绕样本“存、取、用”全流程做智能控温、动态盘点、智能备份,直接提升盘点和存取效率。

当反内卷已成社会共识,客户追求的不再是产品的绝对低价,而是品质卓越、性能稳定。这对于海尔生物这类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来说,将会是长期利好。这一点实际上已初现端倪: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公司低温存储业务营收和利润均已触底反弹。随着行业整体形势好转,低温存储业务依然可以是拉动海尔生物未来业绩的“主引擎”。

新产业:智慧用药从卖设备到做生态 还把生意做到东南亚

如果说低温存储是“压舱石”,那智慧用药等新产业就是海尔生物的“新增长曲线”。从 2025 年中报数据就能看出来——新产业(智慧用药、血液技术、实验室解决方案等)收入占比已经冲到47%,比 2023年的38%多了近10个百分点。这进一步证实了海尔生物不再依赖单一业务,而是形成了“传统业务稳盘+新业务提速”的双支撑格局。

以智慧用药业务为例,来看它新产业的科技含量。智慧用药业务是指“医院用药全流程的数智化解决方案”。简单说,就是把医院药品的“存、转、配、发、用”串成一个闭环,靠技术实现全流程可控。​

这套方案的核心是三大自研技术:3D-AI视觉识别自学习、多机械手仿生控制、高速运动控制。举个例子:在智慧药房场景中,存药入库时,3D-AI视觉识别自学习技术,可在0.2s内精准识别出全温域下、多剂型药物的名称、批号和有效期;发药时,多机械手仿生控制技术和高速运动控制技术,可抓取10kg以上的药品,制动精度控制在0.1mm以内,配好的药品由处方传输系统自动传送至指定窗口。

这样一来,效果也很直接——发药效率提升了50%,患者不用再排队等,实现了 “即到即取”,相当于把医院药房从 “人找药” 变成了 “药找人”。这不仅解决了医院的效率问题,也让患者的体验更好,更重要的是,药品的使用和流转全程可追溯,避免了错发、漏发的风险。

更值得关注的是,海尔生物已经把这套方案推向了国际。最近公司和泰国第二大私立医院集团 RAM 医疗集团签订战略合作,自动化产品和方案正式进入东南亚市场。要知道,东南亚的智慧医疗市场才刚起步,未来的增量空间巨大。这次合作不只是 “卖产品”,更是为了抢占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在智慧用药领域的行业地位——从国内领先到全球布局,海尔生物的发展路径和扩张雄心已很清晰。​

从低温存储的 “稳”,到智慧用药的 “新”,海尔生物正在用硬核技术改写市场对它的认知。以前说起它,关键词是 “制冷”;现在再看,关键词应该是 “方案服务”。随着低温存储产业持续回暖,智慧用药在国内外市场不断破局,以及血液技术和实验室解决方案带来的增长动能,这家科创板公司的增长逻辑已经越来越清晰——靠硬核技术筑牢基本盘,靠场景创新打开新空间。所以,如果投资者再用“医疗器械”或 “制冷设备”厂商之类的标签来定义它,那很可能就会与一个高成长性的科技公司擦身而过了。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