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小米集团发布“史上最强”财报后,互联网巨头腾讯控股披露财报,去年四季度营收、净利均取得双位数增长!
具体来看,第四季度营收172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市场预估1687.4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调整后净利润55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腾讯表示,受益于AI赋能的广告平台升级及视频号用户参与度提升,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
全年看来,2024年度收入为6602.57亿元,同比增长8%,盈利为1964.67亿元,同比增长66%。
股东回报方面,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4.5港元,较去年的3.4港元增长32%。此外,公司计划至少回购价值800亿港元的股份。
兴业证券指出,随着财报披露,市场也将迎来全年最基本面、最价值的时间之一,市场也将向绩优股、业绩确定性强的方向进一步聚焦和缩圈。当前市场风格的扩散,本身也是临近4月业绩期,市场正在积极向更多领域寻找景气有望改善的方向,从而带动市场由此前对高弹性方向的极致追逐,逐步转向风格趋于均衡、再进一步向绩优方向聚焦的过程。
2025年初以来至3月18日收盘,港股科技指数(CNY)、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39.04%、36.65%,同期恒生指数涨23.33%。
业内分析指出,科技类指数显著跑赢市场,或与南下资金流入关系较大。
截至3月17日,南下资金2025年初以来净流入3860.16亿港元,多个行业获净增持,商贸零售与传媒领衔。具体来看,行业层面,期间净流入Top5分别为商贸零售(780.09亿港元)、传媒(656.69亿港元)、银行(591.22亿港元)、通信(262.77亿港元)、医药生物(238.02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2024年对红利的青睐(银行、通信运营商、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等),2025年南下逐步侧重于TMT与消费。
国泰君安指出,从南下资金投资偏好来看,成长性关注度提升,一方面,成长与消费行业净流入规模边际抬升;另一方面,侧重股东回报稳定的倾向下,净流入居前的公司ROE回报显著偏高。这反映了,从投资的角度,盈利质量与成长性兼具的特征依旧是南下选股的核心风格。
A股相关ETF同样获得资金高度关注。跟踪港股科技指数(CNY)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年内份额增幅超220%,其标的指数为市场上唯一100%覆盖“科技十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比亚迪、京东、网易、百度、吉利汽车、中芯国际)的港股科技类指数,且权重占比高达70%,对互联网、新能源车、医药医疗、半导体各领域科技龙头均有布局。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