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光电:2025上半年营收增17.79% 技术攻坚打开国产替代空间

发布时间:

2025-08-18 20:12:33

来源:同壁财经

  8月18日晚,波长光电(301421.SZ)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公告,公司实现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17.79%,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23万元和1067万元。业绩增长背后也面临短期压力,主要是人才储备战略的人工成本增加、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计提股份支付费用增加、半导体等新业务推广导致展览费用增加、以及应收款项及存货增加带来减值损失。虽然承受着短期压力,但是公司的成长动能在持续释放。

  分业务看,核心板块表现尤为亮眼。激光光学领域收入1.37亿元,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对PCB产业的赋能,公司适用于高密度柔性小型化的PCB精密激光微加工镜头实现进口替代,推动收入大幅增长;半导体及泛半导体领域表现更抢眼,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3477万元,同比激增99.44%,而2024年该业务收入已达5108.65万元,同比增长82.32%,成为最核心的增长极。

  红外光学与消费级光学业务同样加速成长。2025年上半年,红外光学领域收入6457.39万元,同比增长104%,公司自研的红外硫系玻璃材料因价格低、重量轻、便于量产等优势,精准契合下游非制冷式红外成像产品小型化需求;消费级光学领域收入1164.61万元,其中AR/VR光学产品收入约803万元,较上期增长470%,较2024年全年550万元的规模实现跨越式突破。

双轮驱动格局明晰 技术协同构筑壁垒

  国产化浪潮下,公司精密光学元件成为光刻机、量检测设备的关键配套。技术上,公司构建了“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体系:一方面,先进制造工艺中心配备磁流变抛光、离子束抛光等超精密加工设备及洁净间,加工精度达超精密级,可满足成熟制程与先进制程光刻设备需求;另一方面,与浙江大学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联合实验室,聚焦半导体检测用剪切干涉仪、大数值孔径显微物镜等核心产品研发,加速技术转化。随着高端PCB在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领域向多层化、高精密化发展,公司在国产替代中抢占先机。

  AR/VR领域,公司实现从研发到商业化的跨越。依托覆盖紫外至远红外全波段的光学加工能力,可提供定制化成像镜片、光波导元件及检测光学模组;微纳光学实验室聚焦的超透镜、超表面器件等亚波长结构元件,能显著降低光学系统体积与重量,适配AR/VR设备轻量化需求。更重要的是,该业务与工业级技术形成协同——AR/VR光学元件的精密加工工艺反哺半导体检测设备研发,形成“技术支撑产品、市场反哺迭代”的良性循环。

  聚焦技术攻坚 蓄力产能与市场

  面向未来,波长光电将持续以技术研发为核心,巩固双轮驱动优势。研发上,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60项,2024年新增15项发明专利,未来将通过半导体与微纳光学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攻坚光刻机光学系统、半导体检测设备等“卡脖子”环节。

  市场拓展方面,公司通过成立战略客户中心(SCC)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参与上海慕尼黑光博会、SEMICON中国半导体展等国内外展会,并借助新加坡子公司拓展海外市场。产能上,现有超精密加工产能可满足短期需求,若业务超预期增长,将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扩充产能,为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全球工业级精密光学市场超200亿元规模,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将持续释放需求。波长光电在高端PCB、光刻机光学系统、半导体检测设备等核心环节的技术积淀,为其在国产替代浪潮中抢占更大份额。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