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贷新规4月发布至今几个月的时间,助贷行业的整体风险状况已经发生较大调整,多家平台的助贷资产风险指标开始上升。(详情见《8万亿互联网贷款迎来最痛整改期》)行业内近期有传言,一家助贷平台的合作业务开始违约,早期“利润回吐”在所难免;在此背景下,资金方加快风控介入、应急演练、压力测试,以应对不同情形下可能的信用损失;部分资金方开始施行收取100%全额息费,延长对助贷机构的费用结算周期等多措并举,控制风险。
01
费用池子爆了?
近期行业交流发现,某助贷机构大力发展的平台战略,在助贷新规与风控失利的双重压力下,正在成为“负资产”。当时,助贷与资方起初约定了分润“费用池子”对风险进行兜底,并对资金方有利润承诺。然而,今年开始陆陆续续出现风险上升幅度偏高、突破预警线的情形,引发了双方担忧。目前分润费用池子的资金不足以全额100%补偿信用风险损失。助贷机构对于多个月份的放款资产后期需要补偿。
因此,看似无风险的分润/担保增信助贷业务,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了风险事件,违约潮或许刚刚开始。
目前资方正在加强风险研判与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自主风控。不过助贷合作模式本来就是自身风控能力不足才引入外部平台做的,所以只能生硬的收紧风控策略阈值、砍授信和用信通过率;
二是从资金方按照协议收取一定比例息费,逐步变更为收取100%全部费用,所有的息费都作为资金方的“安全垫”;
三是加强合作模式变更,从之前定期进行分润息费的返还,到延长息费结算周期,拖着不结算或者等借据到期结清后风险100%全部释放再结算。
四是多家机构开始了压力测试和应急演练,针对不同压力情形下的风险暴露,采取不同措施,并积极演练合作项目和合作主体暴雷后的应急演练。通过各种商务条件再谈判。
02
费用结算变慢变长了
可以预见的是,在当下调整期,全行业各种佣金、费用、保证金的返还周期还将进一步延长。甚至有机构在沟通这一条款——“资金方应当与合作机构协商,合法合理确定佣金水平,不得将佣金费率与贷款利率挂钩,不以任何形式分享客户逾期罚息”。如果全面实行,助贷分润模式将面临极大压力。
与此同时,在行业风险上升的背景下,同一维度下“代偿率”开始上升。事实上,各家助贷平台与资金方的约定的代偿时间不同,所以不同机构的代偿率不能简单的对比,多进行同机构同期对比,或者同一代偿时效约定下进行对比或许才有参考意义。
比如某助贷平台,以低龄客户群为主,其担保增信助贷资产的逾期代偿率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12%-20%之间,其风控能力有待提升。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这一指标影响了与资方的谈判与合作。
2024年4月发布的“54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份制银行等三类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要求要将代偿赔付前的逾期贷款形成率、客户综合融资成本等情况作为担保增信类合作机构的重要评价标准。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对代偿赔付前逾期贷款形成率和客户综合融资成本明显偏高的担保增信合作机构,及时采取压降合作规模、终止业务合作等措施。
消金界此前探讨过,到底谁是互联网贷款业务的“管理方”?(详情见《谁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管理方”?已经明确》)结论已经明确,那就是金融机构是各类互联网金融业务对外合作机构的管理方。现在不光助贷平台的压力很大,作为“管理方”金融机构压力也很大。因此,在行业整体规模和风险波动情况下,资金方也不得不压降部分助贷合作机构的规模、甚至终止业务合作。同时,加强自主风控,实施压力测试,加强应急演练,收取100%息费补充安全垫,延长费用结算周期等多措并举,以期平稳度过行业阵痛期。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