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历史新高!

发布时间:

2025-05-14 20:11:01

来源:格隆汇

历史性时刻!

在昨日已经大涨一轮之后,A银行板块今日继续强势上涨早盘时段市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而截至收盘,以城商行、股份行为代表的十多只银行股涨幅超过1.5%银行ETF天弘(515290)也实现了六连阳,创历史新高。

10万亿!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近5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银行股150亿元,成为A股最受资金追捧的板块。

同时,近期银行板块利好不断,公募资金低配银行、降息降准落地、险资大举入场等一系列因素都对银行板块形成了强力支撑。

种种迹象表明,这一轮的银行股上涨趋势还远未结束。


01

多方面重磅利好驱动


今天包括保险、银行股在内大金融板块之所以出现集体大涨,直接原因除了有传个别小作文刺激外,还有关于公募基金新规方案对银行保险配置的潜在利好也被市场激烈讨论。

今年57日,监管部门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共提出25条举措,明确要求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推动基金投资风格从“过度集中”转向“均衡配置”。

由此,该方案对金融板块带来的巨大的直接利好。

一方面,新规通过考核机制改革(如三年以上业绩考核权重不低于80%)和薪酬绑定(收益低于基准10%则降薪),从而引导基金经理减少短期博弈,转向长期价值投资。在长周期考核的引导下,公募基金或更倾向于配置盈利稳定、估值处于合理区间的标的。

当前,沪深300、中证800等宽基指数是公募基金常用的业绩比较基准,而在这些宽基指数成份股中,最主要的权重就是银行板块。

从长周期看,银行股的业绩稳定,股价波动相对较小,同时估值长期被低估,当前A股上市银行的PB估值(算术平均)0.62倍,处于历史低位。

更值关注的是,银行股长期以来有高分红的特征,在股价自从2024年至今大涨之后,当前股息率(算术平均)依旧高达6.37%,在市场利率已然进入“1”时代的大背景下,如此高的股息回报更加凸显配置价值。而这也恰好与新规倡导的“重回报”理念高度契合。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在沪深300、中证800等主流基准指数中,银行股最新总权重分别高达13.7%10.8%,而一季度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四类主动型基金产品合计持仓银行股占总持有股票市值的比例仅3.8%,分别低配9.8%、7%从个股维度看,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对绝大多数银行股目前都处于低配状态。

根据华创金融测算,距标配差额2162亿元。

如此严重欠配比例,在新规的考核引导下,就会导致接下来至少公募基金方面都会对银行股进行显著加仓回补。

大举增持银行股的资金,远不止公募资金,还有以险资为代表的国家队资金。

近年来,监管层多次发文喊话鼓励险资加大对A股的投资,不断从各个维度松绑险资企业对股票及基金的投资限制,减小增配银行的阻力,包括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优化偿付能力监管指标、调低股票风险因子10%、开展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甚至明确了险资入市规模的目标。

有数据测算,在多方面的积极举措下,如果按照险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来计算,预计可以为A股市场带来大约1万亿元至1.2万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

比如,《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以目前国内大型头部保险公司每年2.4-2.6万亿元的新增保费规模为参考,假设保费增速10%、投资A股比例若达30%,预计每年能为A股市场带超过8300亿元的增量资金。

而银行股作为险资的重仓板块,必然也能从中有望获得可观的增量资金。

其实除了政策驱动,险资出于出于利润表稳定增长的考虑,也会主动选择择机大量增配高股息率且低波动的银行资产。

同时,近几年来,保险预定利率多次下调,今年预计预定利率还将进一步下跌25-50BP,进而带动险资股息率容忍度提升,让险资更有驱动力去增配更多的银行股。

我们也看到了,近两年来险资都在持续“爆买”银行股。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信息显示,截至59日,今年以来险资已有13次举牌,其中6次为举牌银行股,包括平安人寿举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2次),瑞众保险举牌中信银行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

此外,除了政策面的利好,银行业内部自身增长能力也是得到市场强力追捧的重要原因。

回顾银行业的一季度业绩表现,尽管在金融让利的大趋势下,银行业总体营收和利息净收入出现同比小幅下降,但总资产环比仍出现了稳定增长,同时贷款占比、不良率、拨备覆盖率等多个关键指标维持良好态势。

57日,央行降息降准政策落地,在刺激信贷需求提升和缓解银行负债压力的同时,也对稳定银行息差和利润带来重要支撑,也成为了市场重新追捧银行股的重要驱动。所以在消息当天发布后,银行板块得以上演连续6日明显上涨的强势行情。


02

更合适的配置策略


虽然在中美开启谈判下,全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抬升,银行板块的涨幅弹性可能不如各类成长赛道该股,但这完全不妨碍它通过稳步慢跑取得足够亮眼的表现,甚至到最后的表现足以媲美热门赛道资产。

2024年银行板块大涨近40%是如此,2025年至今数次创出历史新高也是如此。

所以如果是稳健型的投资者,从长线投资的视角看,银行资产肯定是值得大比例持有的压舱石资产。

而银行股细分下来,有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几大类,各自的风格和成长性也不同?怎么配置合适?

在我看来,当下市场环境下,跟随资金将来大概率要补增此前相对“欠配”比例较多的标的可能是比较有确定性机会。通过一季度主动公募重仓比重与个股在指数中的权重差粗糙表征欠配程度数据测算,招行、兴业银行、工行、交行最为突出。

其次是长线资金都绕不开的几大国有大行,它们占比主要基准指数权重高,肯定是长期配置的重中之重,从2023年至今,几大国有大行的上涨是最为显著的。比如农业银行期间累计上涨幅度已经高达140%(前复权),目前总市值已经触及2万亿大关。

当然,从长周期总体来看,大行之间的最终表现其实都大差不差,所以都均衡配置也就可以了。

还有是高成长性且资产质量较佳的股份行,刚好招行、兴业也属于股份行,此外还有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数据显示,近1年来这些银行的表现都较为不错。而且从股息率来看,这些银行的整体股息率甚至还要优于其他银行。

此外,就是区位经济发展景气、信贷扩张动能强、业绩确定性较高的区域性银行。不过它们的波动性相对会毕竟大,也考验投研能力和持股心态。

另一个比较舒适的投资策略,就是配置合适ETF,简单又全面布局各类型的银行股。

事实上,过去两年,银行ETF的表现并不比多数银行差。如银行ETF天弘(515290)其近一年涨幅30.57%,近三年涨幅47.65%,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

银行ETF天弘(515290)跟踪中证银行指数,囊括国有大型银行(27.5%)、股份制银行(42.7%)、城商行(23.8%)、农商行(6.0%)龙头股,兼顾红利属性和成长弹性。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514日,中证银行指数的股息率为6.4%,处于近1098.43%分位,PB0.68倍,符合高股息+低估值特征。

凭借“高股息+低估值+顺周期”三重逻辑,银行板块成为震荡市场的压舱石,资金也在流入相关ETF。截至513日,银行ETF天弘(515290)二季度以来资金净流入额达1.93亿元,位居同类产品第一

银行ETF天弘最新规模42.02亿元,同时还配备场外联接基金(A:001594C:001595)


03

尾声


总的来说,当前进入稳增长政策密集落地期,银行业在各种政策托底下,2025年是银行资产质量夯实之年,大概率也很会继承2024年持续大涨的行情。

如果长期看好银行板块,不妨多一点耐心关注银行股的上车机会。(全文完)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泡财经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