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汉市武昌区沙湖明珠小区,居民李女士作为一名新市民,她从事外卖工作已有三年,但一直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更新自己的电动车,这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效率和收入。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湖北消费金融公司(以下简称“湖北消金”)联合武昌区机安社区举办的“金融‘职’通车进社区”公益招聘会,为她带来了希望。在这场招聘会上,李女士不仅了解到了多个适合她的工作机会,还通过湖北消金的“成新贷”产品,成功申请到了一笔贷款,用于更换新电动车。如今,李女士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如李女士这样的新市民,近年来在政策倾斜与机构助力下,享受到金融业金融为民发展理念的成果。如今政策方面还在持续加码,以普惠金融为抓手,积极落实金融为民发展理念。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通知中提出,建立健全涵盖普惠金融服务、普惠信贷、普惠保险的综合普惠金融体系,有效支持薄弱领域、欠发达地区发展,切实满足脱贫人口、新市民等特定群体金融需求,供给多层次、多样化的普惠金融服务。
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湖北消费金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以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切入点,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将“金融为民”理念落到实处。
01
金融为民:理念先行普惠万家
何为金融为民?金融为民,简而言之,就是将金融服务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让金融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泛的人群。这要求金融机构不仅要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要注重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确保每个有需求的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
一直以来,一二线城市的高收入人群不缺乏这样的服务机构,但下沉市场却在金融服务中面临难以获得的局面。提出金融为民发展理念,主要还是针对这部分人群。据MSC咨询数据,下沉市场覆盖中国近95%的土地与约10亿人口,2024年消费规模超17万亿元,占比近全国六成。

这部分规模庞大的人群,从金融业的差异化运营来看,是传统金融相对薄弱而持牌消金重点服务的客群。事实上,持牌消金设立的初衷即是提升金融包容性,服务被传统银行风控模型拒之门外的“信用白户”——如制造业工人、建筑从业者、批发零售业者等新市民群体。他们普遍收入不高、金融素养有限,但消费需求旺盛。
持牌机构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响应政策落实发展理念。湖北消费金融精准推出新市民专属产品“成新贷”,对于其流动性强、信用数据少的特点,其提供最高5万元授信,覆盖教育、租房、医疗、家电等多场景,支持随借随还、循环使用。
深入下沉市场与新市民群体还需要走近他们的生活与场景。湖北消金为了践行金融为民理念,近年来组建了6支“移动金融服务队”,建立三大特色服务场景,包括驿站金融角、网约车服务站和金融知识课堂。这些服务触角延伸至各场景,让金融服务更加便捷、贴心。
02
金融为民:为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动能
金融为民体现出金融机构正确的价值观,而更深层次的意义还在于引导金融服务实体,进而助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消费成为经济“压舱石”,激活下沉消费市场被看作是社会经济运转强有力的动能。持牌消金深耕新市民及长尾市场,在“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被赋予更高期待。践行金融为民,也是在放大自身的社会价值。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出19条举措,为金融促消费绘制清晰“路线图”。此前,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亦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合理设置额度、期限、利率。而在湖北地区,《湖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优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消费信贷可得性等措施,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回暖升级。
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持牌消金累计发放贷款超2.5万亿元,其中约70%流向家电、3C数码、家居装修等实体消费领域,有效降低了消费者的流动性约束,释放了消费潜力,直接拉动了终端市场需求,助力实体经济增长。其中,湖北消费金融积极响应政策,积极拓展场景化分期产品,聚焦家电换新、家装升级、教育深造等领域,推出灵活分期方案。其中,家电以旧换新专项分期联合家电品牌,为符合条件的新市民提供专项分期支持。这些资金有力地促进了消费品以旧换新,激发了消费潜力,为新市民的消费升级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能。
金融为民服务实体,正在帮助社会运转形成正向循环。湖北消费金融通过实践发现,为新市民提供职业装备升级等专项贷款,间接稳定了快递、司机等岗位千余个;而通过开发新市民租房信贷,能缓解他们市区租房压力,也能助力实现全民的安居乐业。
这或许印证了诺贝尔奖得主班纳吉在《好的经济学》中的论断:“真正的普惠金融不是施舍,而是发现那些被隐藏的发展动能。”
03
金融为民:科技赋能全流程风控与体验
服务下沉市场伴随较高信用风险,这曾是行业推进的难点。持牌消金通过持续的数字技术投入和风控模型迭代,逐步在高风险客群中站稳脚跟。目前行业走过早期“烧钱”积累阶段,已探索出可持续的商业化路径。监管信心随之增强,持牌消金公司数量从2010年4家试点增至目前的31家。同时,行业积极优化运营,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目前,行业在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的数字化水平持续深化。
一般而言,行业在贷前获客与风控并行, 这对数字技术要求极高。持牌消金需在拓展客户资源的同时,实时对潜在客户进行精准风险评估,确保业务增长与风险可控的动态平衡,并为贷后管理奠定基础。

贷中会进行动态监控。机构利用机器学习和AI算法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可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持续评分(基于历史违约数据预测违约概率),并根据结果动态调整信贷策略,如对高风险客户加强监控或限制额度。
贷后管理更加智能。当前AI助力实现了风控的实时动态调整与催收的人性化。湖北消费金融2024年末总资产为188.66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8.75亿元,增幅为34.85%。其中,贷款余额为164.58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3.93亿元,增幅为36.42%。高增长直接受益于数字能力。
在具体部署中,湖北消金依托自建的新数据中台,构建了强大的实时计算能力,整合“离线+实时”多源异构数据,打造了实时风控模型和动态监测看板。2024年,湖北消金有效拦截高风险客户280万人次。目前湖北消金完成了全流程风控监控系统开发部署,全面提升了用户画像精准性,有力支撑了个性化产品设计及差异化贷后管理。
湖北消金的数字能力成长受到了监管的肯定。其中,同城双活基础建设案例获“鑫智奖”优秀基础案例,催收系统、智能客服系统分别获湖北省银行业科技奖一、三等奖。
另外,湖北消费金融成立“数字金融实验室”,联合科技数据部门、高校及企业开展联智共创,推动AI大模型与跨域数据融合应用,为智能风控与普惠服务注入新动能。 同时,其加入“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TDSA),在数据要素安全流通、金融科技赋能及合规创新领域深化布局,进一步巩固其在普惠金融与数字技术融合赛道的优势地位。
04
金融为民:用户为本满意是终极标尺
金融为民最终要落脚于金融消费者的满意度和权益保护。监管对此高度重视,新修订的《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首次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核心监管评级要素,权重达15%。这也要求持牌消金将消保工作贯穿业务全流程。
比如,在产品设计方面,要严格遵循“消费者适当性管理”原则,充分考量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与实际需求。在信息披露方面,要以清晰、易懂方式,如展示年化利率等;披露贷款关键信息,如利率、还款方式、费用、逾期后果等。
湖北消费金融按照要求进行产品开发与运营,并持续完善消保工作。除了这些基础工作外,为了提升用户满意度,湖北消金推出“全天候”服务模式,通过午间及周末轮班制,确保当日进件客户能够及时处理,实现审批“不过夜”的目标。同时,通过精简消费信用贷款审批材料,借助数据共享机制,减少客户的往返奔波。过去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审批流程,如今已实现质的飞跃,让客户能够更快获得资金支持。

在智能服务与营销系统开发中,湖北消金打造的智能面签模块成为亮点。该模块通过智能提示、结构化审批节点设计和自动信息推送等功能,实现了客户与面签人员的无缝衔接。面签时间从原来的8分钟压缩至3分钟以内,在效率提升显著的同时,极大优化了服务体验。
在金融教育方面,消保工作可以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近期湖北消金联合同业在湖北大学成功举办“保障客户权益,乐享安心生活”主题活动,聚焦“守护信用记录”,提升了师生金融素养,是机构主动履行消保责任的体现。
05
总结
当消费金融的活水持续浇灌民生之土壤,曾被忽视的“长尾群体”正成长为消费新引擎。金融为民的金融服务理念,正在“扩内需、促消费”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成为金融业服务实体,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动能。湖北消金通过积极响应政策导向、依托数字技术突破风控与服务瓶颈、深入践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生动诠释着“金融为民”的内涵。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