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双降,专家称提前还房贷相当于8%收益的理财,借钱还贷可行吗

发布时间:

2022-08-22 17:08:32

来源:看财经

LPR双降

今天早上,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3.70%下调至3.65%,将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4.45%下调至4.3%。也即,本月一年期LPR下调了5个BP,五年期LPR下调了15个BP。

LPR双降,专家称提前还房贷相当于8%收益的理财,借钱还贷可行吗

五年期LPR利率下调15BP的原因,一方面是央行上周一下调七天逆回购利率和MLF利率10个BP,LPR利率一般会跟着下调;另一方面是7月份经济复苏力度减弱,由于停供事件影响,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再次大幅回落,为了降低居民还贷压力,刺激信贷需求。

截止到8月,一年期LPR已经下调了两次,从3.85%下调到3.65%,五年期LPR已经下调了三次,从4.65%下调4.30%。道理也很简单,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宏观经济就逐步进入到下行周期,而疫情又加重了经济下行趋势,为了稳住经济增长,就需要用放水、降息等政策来刺激社会总需求。

存款、理财收益率也在降

其实,不仅是贷款利率,存款利率、银行理财利率也在下跌。有数据表明,进入2022年4月后,已有多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将大额存单利率进行了下调。例如,对于3年期的存单来说,利率再破新低,最低已低至2.9%。

至于银行理财,我们以余额宝为例,国泰利是宝货币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跌到了1.459%,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1.5%,也就说余额宝收益率已经不如一年期定期存款了,要知道余额宝收益率最高的时候能有4%。

余额宝是货币基金,主要是投资定期存单、同业存款、央行票据、国债等短期货币市场工具,由于存单、存款利率在下降,货币基金收益率自然也会下降。

理财产品除了货币基金外,还有信托产品、债基、股票基金,信托理财产品以前主要是投资房地产项目,现在房地产自己都不行,信托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在下降,不少都暴雷了。股票基金今年也不行,开年A股来了四个月的熊市,五月、六月份有一轮反弹,进入到七月份又不行了。债基相对好一些,债券是衰退期相对受益的品种,利率下降反而利好债市行情。

资产荒下提前还房贷较划算

实际上,今年我们已经进入了严重的资产荒,所谓“资产荒”就是社会整体收益率下降,难以找到收益率高而风险又相对可控的资产。

逻辑上也很好理解,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源于社会各类资产的增长,过去我国GDP增速较高,房地产和互联网快速发展,能够接受以相对高的利率来融资,所以理财产品也能拿到较高的收益率。但是近两年房地产和互联网遭受严监管,行业景气度大幅下滑,行业扩张欲望和能力都在下降,大家都不当冤大头了,资金也找不到好的底层资产,收益率自然下降。

除了刚需买房的朋友,对于投资房地产的朋友来说,以前以5%、甚至6%的利率买房是为了啥?肯定是觉得投资房地产的收益率能够会高于贷款利率,就相当于一笔理财。但是,现在指望房价快速上涨不太现实,能稳住都不错了,这笔理财就不划算了。

2022 年 7 月,103 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和二套房贷款利率分别为 4.35%和5.07%,如果算上今天的降息,首套房和二套房贷款利率分别为4.25%和4.97%。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年利率4.25%的房贷和普遍低于4%的理财收益率。如果理财收益率高于4.25%,那我们可以把闲钱拿去理财。但现在理财收益率大幅低于房贷利率,如果我们把闲钱拿去提前还房贷,不就是少了一笔年利率为4.25%的支出,就相当于这笔钱投资了年利率4.25%的理财。

甚至是,在当前各种贷款利率下行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能搞到利率低于房贷利率的贷款,拿来提前还房贷也是划算的。

当然,我们这里强调的是闲钱(找不到更高收益率)或者是合法合规的贷款,如果大家是刚需买房,那就以刚需为先,毕竟现在买房也比过去要划算。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建议,提前还贷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对于很多人来讲,如果找不到比银行房贷利率更高的理财产品,再加上机会成本、房屋折旧、物业管理费、按揭成本等因素影响,有机构算过,深圳、上海的房子,持有成本在8%左右。所以,还不如把房贷还掉,还掉的贷款就相当于是理财了。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现在消费贷,特别是经营贷,又开始有所松动。很多人会通过借贷过桥一次性还掉房贷,再拿房屋去抵押办经营贷。其实经营贷利率还是比较低的,基本上做十年期没有问题。

最后,根据南方网报道,在签订贷款合同时,很多银行都规定了提前还贷的期限,如果在规定期限前(一般是1-2年)还款,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向银行缴纳违约金。

免责声明:泡财经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泡财经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