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鸟叔
最近,对于电商巨头们而言,最火的推广用语就是拥抱“实体经济”了。
简单的举几个例子大家看下。
比如第一个表态的阿里巴巴。
在一个月前的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的首席执行官张勇给出的表态是《阿里巴巴会始终扎根实体经济》。
而之后,阿里围绕这个点也做了一大通的传播。

再看看京东。
尽管刘强东退居幕后,但京东的觉悟也同样敏锐。

包括ceo徐雷在内的众多高管也亲自下场呼喊。
再一个就是拼多多。

对于这个的表态,拼多多是相对落后的一个,直到最近才有点声量。
三大巨头之所以这么表态,当然跟zc背景有关,这个不多说,大家可以自行的去问度娘。
其实吧,电商平台过去一直被放在实体经济的对立面。
综合来看,被质疑的点大致有:
1、对底层民众的冲击,互联网巨头们无边界的扩张,除了颠覆已有的商业格局外,也杀进了小商小贩们赖以养家糊口的“菜市场”,抢走了最底层人民的谋生之道;
2、假货问题。从淘宝到如今的拼多多,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是个劣币驱良币的过程,长期的危害尤其巨大;
3、相比实体行业,电商创造的就业岗位更少;
4、实体店往往可以大量带动相关联行业的消费。电商过度繁荣后,对其他消费造成影响。
这两年,尽管风向变了,把电商当成实体经济的“敌人”质疑的音量小了很多。
但电商对于底层民众利益的侵占,以及“假货”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仍旧备受争议。
这也是为何,众多巨头们纷纷表态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原因所在。
尽管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但嘴巴上要喊出来。
今天呢,跟大家重点聊聊拼多多。
【1】、淘宝多年前的尴尬,仍在拼多多上演
2017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马可波罗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平公开了“两会”期间自己准备了两个议题:一是关于网络打假,二是关于提振实体经济。
黄建平当时的矛头主要指向马云,他认为淘宝电商的假冒伪劣产品,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黄建平说这话的背景是:当时淘宝上有300多家打着马可波罗瓷砖、马可波罗卫浴等旗号的店铺,但只有两家经过授权。
几年过去,淘宝平台经过持续打假,假冒伪劣产品已经明显减少。但这时,拼多多冒出来了。马可波罗在淘宝遇到的尴尬,在拼多多重新上演了一遍。
今年5月,山东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就发现,他们并未授权任何人在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其产品,但拼多多上却有大量该品牌的产品销售。
该公司通过拼多多购买了部分产品,经过专业技术人员鉴定发现,都是假货。

拼多多的假货问题已不是一天两天了。此前,拼多多曾因为假货等问题,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列入“最臭名昭著市场名单“。
在黑猫投诉平台,针对拼多多的累计投诉量超过60万,最近30天就有近2万单投诉。其中大量投诉与拼多多销售假货、质量问题相关。

有人给孩子买玩具,收到的是三无产品;有人订购1.38米的茶几,商家发的却是1.2米;有人买大屏手机,收到的是与宣传完全不符的小屏手机。
拼多多上更触目惊心的,是各种打着低价旗号的山寨产品。
当你以为你在拼多多买到了便宜的立白洗衣液,那很可能是立日、立勺,甚至立G洗衣液。你买的蓝月亮很可能是“蓝月优品”,买的超能可能是“趍能”。
【2】、实体经济怕的不是竞争,而是没有底线的恶性竞争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买到假货最多只是损失些许金钱。但对于企业而言,假冒伪劣产品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
正常情况下,一件产品要上市销售,可能要经历研发、设计、生产等大量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将投入大量资金,也将养活产业链上下游的诸多企业。
但假冒伪劣产品的流程要短得多——拿到样品、仿造、上市,甚至是直接生产,然后贴上标签。
由于成本更低,假冒伪劣产品的价格也能定得更低,销量甚至比正品还高。

在拼多多,这样的案例并不难找。比如平台销售的4桶共20斤的“趍能”牌洗衣液,售价只要62元,平均一斤只要3块,不到超能的一半,轻松卖出4000单。
在淘宝和京东,你能买到的迪士尼玲娜贝儿玩偶,要么是正品、要么是代购和转售,价格都不便宜。但是在拼多多,55厘米的玲娜贝儿最低只需19元,光明正大卖,销量动辄超过10万件。
正常的品牌都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定价规则。
如果拼多多可以不经授权低价倾销,品牌方将失去话语权,经销商将失去信心,线下实体也将遭遇毁灭性打击。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试问,当投入巨大成本研发的产品,可以轻易被仿造,还有人愿意花钱做研发吗?
当假冒伪劣产品依托电商平台抢走大量市场,实体企业从何获取利润,又该何以为继?
【3】、喊口号帮不了实体经济
电商平台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虽然有喊口号的嫌疑,但过去,几大平台也确实做了不少实事。
比如京东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已经完成了线下实体零售服务业的覆盖。京东到家、京东小时购上,超市、便利店、手机数码店等各种业态超20万家实体门店入驻。

阿里巴巴今年的投资标的,也越来越向实体经济倾斜。不仅投了多家母婴用品、医疗器械、人工智能企业,还有多家芯片制造、智能硬件公司。
拼多多倒也不是没有行动。声势最浩大的,是今年1月推出的“2022多多新国潮”活动。
根据公开信息,拼多多推出该活动的目的就是推动新国货、新国潮直连新消费,助力实体经济。
拼多多的目标更是宏伟,包括在未来一年内,联合100个产业带,至少助力1000家国潮品牌、新锐品牌、老字号拥抱新消费;投入百亿量级的“扶持资源包”,培育10个百亿新国潮品牌,100个十亿国潮品牌等。
如今,为期一年的计划已经过去大半,拼多多的成绩单鸟叔还没有看到。
鸟叔只记得2月份,拼多多邀请了立白集团总裁陈泽滨做客新国潮直播间。
不知陈泽滨是否知道,拼多多平台不只卖立白,还卖立日、立勺、立G。
话说回来,没有人真的要求电商平台为实体经济做点什么。但最起码,电商平台要保持良性竞争,而不是给实体经济添乱。
【4】、监管部门的话,拼多多听进去几句?
2018年,一句“拼多多让中国打假倒退二十年”,逼得刚上市不久的拼多多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售假问题进行回应。
但黄铮一句“山寨不等于假货”,几乎给拼多多此后的“治假”工作定了调。
2018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曾约谈拼多多。网监司有关负责人说,纵容甚至支持制售侵权、假冒商品,是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不能触及的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
拼多多要积极配合各地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检查,及时提供涉嫌违法网店经营者主体信息、经营资质信息,以及交易记录和宣传内容;切实承担平台主体责任。
当时的话说得有点重,也侧面表明,拼多多存在的问题不少。可即便如此,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拼多多并没有太大变化。

2021年5月,上海市消保委又约谈拼多多,一口气指出拼多多存在商品质量、假冒侵权、强制取消订单、虚假发货、售后服务和砍价拉新等问题。
上海市消保委要求拼多多采取的具体措施中,第一条就是强化对商户的资质审核,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上线。
如今距离拼多多挨批又过去了一年多。
不能说拼多多完全没有整改,但起码是打了不小的折扣。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花椒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文 | 鸟叔♂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