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报里的江苏银行,突围成功了吗?

发布时间:

2025-08-26 16:58:26

来源:向善财经

文:向善财经

最近,江苏银行正式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

表现怎么样呢?一如既往地稳定。

截至今年6月底,江苏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了约4.79万亿元的规模,较上年末增长21.16%,有望就此超越北京银行坐上“城商行一哥”的宝座。

同时,天眼查APP显示: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江苏银行依然实现营收448.6亿元,同比增长7.78%,归母净利润约202.4亿元,同比增长8.05%,整体成长性非常亮眼。

半年报里的江苏银行,突围成功了吗?

不过喜忧参半的是,今年上半年,江苏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样也稳定地承压了。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上年末的9.12%下滑至了8.49%,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下滑至了11.17%和12.36%。

此外,虽然江苏银行同期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84%,较上年末下降了0.05个百分点,但是在过去8个月里,江苏银行就“甩卖”转让了超170亿元个人不良贷款,前后如此巨大的反差,也让市场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这家头部城商行。

若一言以蔽之,现在的江苏银行好像还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喜忧参半的资产质量,江苏银行也乏力了?

其实深入到财报中看,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点:

今年上半年,江苏银行的(集团)净息差和净利差均为1.78%,较上年末的1.86%有所下滑。

但是对应的利息净收入却达到了329.39亿元,同比增长19.10%,成为了此次拉动江苏银行总营收增长的关键。

这背后主要跟江苏银行的资产总额,也就是存款和贷款规模双双增长有关。

截止到报告期末,江苏银行集团资产总额增长到了4.79万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2.5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22%,各项贷款余额2.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98%。

那么在3.67%的生息资产收益率和1.89%的计息负债付息率的差值下,江苏银行也就能通过存贷双增实现以量补价的营收增长。

这个操作本身没有问题,但就是,具不具备可持续性呢?

要知道,此次江苏银行资产规模的猛增,离不开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江苏银行直接收购的两家村镇银行——宁波江北富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丹阳苏银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们的资源加持。

所以,这可能才使得江苏银行的总资产同比增速,一下子从过去三年间的13.8%、14.2%和16.12%,近乎翻倍增长至了今年上半年的26.99%。

但这样的高增长表现或收并购机会,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的江苏银行还能遇上吗?

当然换个角度看,即便未来江苏银行的总资产增速放缓了,未必就是个坏事。

毕竟,现在江苏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始终有些“捉襟见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过去资产端的扩张速度太快,导致风险资产消耗增加、内生资本补充不足所造成的。

2023年到现在,江苏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46%、9.12%和8.49%,整体是一路快速下滑。

虽说这一指标依旧合规,但是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越高的银行,其成长空间往往就越大,反之则越小,所以这一指标既关系到银行的安全,又关系到银行的成长空间和估值水平。

而且更直接的是,随着江苏银行的核充一步步接近监管红线,那么未来其就有可能选择折价增发或配股等方式来快速补充资本,从而在短期内稀释掉老股东们的权益……

不过同样的,如果现在江苏银行放慢资产扩张的速度,那么代价就可能是成长性的“泯然众人矣”,这让有望冲击“城商行一哥”的江苏银行又如何能舍得呢?

当然对于未来,我们可以暂时不必过分深究,但是就目前而言,业务规模的急剧扩张,非常考验江苏银行管理层们的风险防控能力。

那么此次,江苏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现如何呢?

喜忧参半。

今年上半年,江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84%,不仅较去年年末的0.89%有所下滑改善,而且还是近三年来的最低指标、最好表现。

此外,2024年江苏银行的关注贷款率为1.4%,今年一季度为1.33%,半年报为1.24%,环比也是一路下滑的。

如果单看纸面数据是不是非常亮眼?但实际上,这份表现更像是江苏银行通过加大核销和转让不良资产力度“美化”后的结果。

今年年初,江苏银行挂出了4批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涉及未偿本息合计约70.9亿元。

这背后的转让逻辑大致是,银行不良贷款收不回来了,所以通过认定,从贷款损失准备中划拨资金冲销不良贷款,然后再“变废为宝”,低价“甩卖”掉这些不良资产。

换言之,转让本身没有问题,真正让人担忧的是不良贷款大规模的核销。

就像江苏银行,在今年5月份,其又挂出了5期个贷不良包(含4期消费贷、1期信用卡透支),未偿本息金额合计76.35亿元,涉及超40万户。

8月份,江苏银行继续发布公告,公开转让两期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合计超27亿元。

也就是说,在过去8个月时间里,江苏银行总计挂出了11期超170亿元的个人不良贷款。

虽然据江苏银行及其知情人士回应,前4期是过去已核销的不良资产,但问题是,后7期挂出的超百亿不良贷款,是往年核销的,还是今年产生并核销的呢?

要知道,2024年,江苏银行核销与转出不良资产规模就已经达到了248.76亿元,较2023年的163.35亿元同比大增52%。2022年、2021年这一指标分别为123.47亿元、102.99亿元。

在这么连续且大规模核销的背景下,无论怎样,江苏银行在过去纸面上的不良贷款率和资产质量表现,可能多多少少都会被掺杂一定的水分。

而且说起今年上半年,江苏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下降的都有点快,分别从去年年末的350.1%、3.12%下滑至了现在的331.02%和2.77%。

这可能是银行的资产质量趋于稳定,所以下调并释放为了利润;也可能是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存在不足的表现,那么江苏银行是那种呢?

来看其对应的信用减值损失,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48.16%至108.1亿元。

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发放贷款和垫款的规模达到了97.22亿元。

这就说明,在贷款规模扩张迅速的背景下,江苏银行可能也遭遇了不良资产冒头的情况,但是为了保持高速发展,也为了资产质量不拖后腿,所以现在就只能加大力度计提信用价值损失,从而为核销贷款、降低不良率埋下了“纸面亮眼”的业绩伏笔……

零售业务,江苏银行的机遇和挑战?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此次江苏银行转让的超170亿元不良资产,全部都是个人消费贷款(网贷类)和信用卡透支等不良贷款。

并且,对应的借款人平均年龄也多在40岁以下,整体相对比较年轻。

这就不禁让人联想到了,今年上半年江苏银行的“苏超效应”,及其背后的零售贷款、零售业务的转型挑战。

此前,我们在《江苏银行接稳了苏超的泼天流量,但要警惕“小米SU7效应”》文章中就曾分析过,苏超对江苏银行是一把“双刃剑”。

好的一面是能够带来更多主动存款转化、“苏超联名卡”信用卡发卡量增多,以及品牌对年轻客群的破圈曝光等等。

这些“收获”用行话来说就是,苏超带动了江苏银行的资产扩张,以及背后成长性的增长。

毕竟,锁定了年轻人,银行也就相当于锚定了未来的想象力。

但隐忧是,现在这部分年轻客群还普遍处于财富积累初期,收入稳定性较低,还款能力有限,再加上当前受宏观经济形式的影响,如果他们过度使用资金杠杠,那么就很容易出现非理性借贷,甚至是“以贷养贷”的情况。

最终反过来,为银行埋下风险敞口扩大,资产质量承压等一系列隐患。

现如今,江苏银行连续核销转让的个人不良贷款,也算是印证了我们的这一判断。

那么既然如此,江苏银行又为何还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可能还是为了尝试,进一步打开零售贷款业务的增长“阀门”,补齐唯一“短板”。

现在,江苏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是“做强公司业务,打造行业专长;做大零售业务,聚焦财富管理;做优金融市场业务,建立领先优势;加速数字金融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

但对公业务就不说了,这个对江苏银行纯属就是天生含着“金汤匙”,只要现任掌舵人不乱折腾,按照既定轨道前行,业绩就不会差。

就像2024年,即便宏观市场承压明显,但是江苏银行的对公贷款和存款余额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8.82%和24.74%。

唯独剩下的零售业务,虽然一直都是个“富矿”,但江苏银行却挖掘的却不够深、不够广。

比如今年上半年,江苏银行的零售资产管理规模(AUM)超1.59万亿元,但带来的贡献更多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上,手续费与佣金净收入31.86亿元,同比增长仅5.15%。

而零售贷款(个人贷款)规模则为6955.27亿元,较上年末仅微增了3.07%,与同期16250亿元的对公贷款余额相比,差距甚大。

所以,和其他业务相比,现在零售贷款业务算是江苏银行唯一的挑战业务,也是以董事长葛仁余、行长袁军为代表的掌舵人们能够证明自己,并做出点不一样功绩的关键发力点。

不过即便如此,现在江苏银行想要快速做成零售业务转型也并不容易。

毕竟,从零售资产的业务结构来看,过去增长比较快的是个人经营贷款和按揭贷款,其次是消费类贷款和信用业务。

但如今,受宏观经济环境波动,万千小微企业们同样也面临着经营承压等各种问题,这就导致现在银行个人经营贷的不良率增长很快,零售信贷风险成本剧增。

比如今年上半年,江苏银行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虽然下滑了0.37%至1.67%,但却依然远高于整体0.84%的不良率水平。

至于按揭贷款又和房地产的景气度高度相关,虽然有着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政策刺激,但整体而言,现在个人按揭贷款需求还是相对偏弱,也就很难在短期内带来足够的想象力。

此外,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影响下,部分居民收入也开始出现了不稳定波动,还款能力下降,消费贷款市场自然也就难言好看。

更雪上加霜的是,在过去消费信贷市场“跑马圈地”时,部分银行为了追求业务规模,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审核标准,这就导致现在部分消费者的债务累积已经超出了偿还能力,也大大加剧了银行的风险敞口。

以至于,现在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很多头部大行们,都在零售贷款业务上陷入了“艰难时刻”。

所以透过半年报,从长远来看,如何平衡好零售贷款业务和资产扩张的风险问题,尽可能地做到鱼和熊掌兼得,这或许才是以行长袁军为首的江苏银行核心管理层们,接下来所需要重点攻克的难关……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