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密集发声,铭普光磁双轮驱动迎成长机遇

发布时间:

2025-08-06 15:03:52

来源:中国产经观察
反内卷密集发声,铭普光磁双轮驱动迎成长机遇

今年以来,政策层面围绕“反内卷”密集发声。从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整治“内卷式”竞争,到6月修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再到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反内卷”,治理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足以看出高层对于整治“低价”“无序”竞争的决心。

光伏、新能源汽车作为内卷最为严重的两个领域,近年来在产能过剩、库存高企等因素的影响下,产品价格不断走低,产业链相关公司利益更是严重受损。

举个例子,去年丰田汽车的净利润是比亚迪、上汽、广汽、吉利、长城、北汽、长安7大车企的总和的3倍,足以看出内卷式发展对产业带来的危害。

“反内卷”的密集发声,有望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从无序竞争向有序发展,通过缓解恶性竞争、产能过剩等方式,使市场回归理性,让产业重新迸发出活力。

下游走出内卷,一定会带动产业链整体前行。铭普光磁作为生产磁性元器件、光模块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有望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光伏板块内卷式竞争的缓解,重新开启向上增长通道。

往后来看,在AI快速发展、全球新能源转型浪潮中,铭普光磁的下游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与此同时,下游产品高端化发展让公司不断推出创新式产品满足客户需求,迭代自身业务的升级,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磁性元器件下游触底回升

新能源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磁性元件作为利用材料的磁学特性实现电能转换、信号传输或电磁控制的核心器件,在诞生近两百年的历史之后焕发出新的生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电气化推进和能源转型升级,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兴产业,对电力消费的强度越来越大,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并衍生出了更多基于电能磁能转换原理的核心技术应用。同时光伏储能等新兴电力产业也在不断提升电压和功率等级以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和能源转型战略。

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储能等新兴产业,磁性元件从通用件成为安全件以及控制器件,对于转换效率、安全可靠性以及控制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产业链技术升级的关键一环,起到了关键性、基础性的作用。

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预计2030年全球磁性材料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79亿美元,过去十年复合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57%,其中新能源车与光伏风电领域成为推动磁材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从下游应用的角度来看,尽管部分下游行业有所波动,但随着长期需求提升,磁性元器件依旧有着广阔的蓝海,铭普光磁的磁性元器件业务业绩有望持续提升。

在信息通信领域,磁性元器件在通信领域是保障信号传输、能量转换和电磁兼容的核心组件,其应用贯穿从基站、数据中心到终端设备的全链条。

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全世界意识到中国的AI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DeepSeek有望凭借技术的领先性以及开源的生态,让企业实现低成本布局AI应用,进而加速AI向下游的渗透力度。常说AI的尽头是算力,随着AI应用的加速普及,对算力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数据中心作为算力生产、存储和分发的物理载体,其需求也将伴随AI浪潮不断提升,进而打开了磁性元器件的成长空间。

在新能源发电领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215-255GW,依旧保持在高位。在此背景下,市场预测中国光伏逆变器出货量也有望持续创新高,磁性元器件作为光伏逆变器的关键器件,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光伏发电依赖光照条件,其出力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这与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核心要求存在天然矛盾。随着光伏装机量不断增长,对电网的“冲击”被放大,储能成为光伏项目并网的“刚性需求”。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预计在40.8GW至51.9GW之间,累计装机量将突破100GW。

由于光伏组件输出的是功率不稳定的低压直流电,必须通过光储逆变器来实现升压逆变,输出高压稳定电流从而并网,而磁性元器件则是这些核心部件的关键零部件。因此,新兴储能的装机量提升,会通过提升光储逆变器的出货量进而带动磁性元器件的市场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磁性元器件下游发展更是如火如荼。根据中汽协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根据乘联会数据,2025年5月的充电基础设施的公桩总量达到408万个,5月公桩数量较上月增长9.1万个,相对去年5月增量1.8万个。

除此之外,为了响应缩短充电时长、降低车身自重的趋势,如今新能源汽车中电驱、车载充电机、DC-DC变换器部分中,碳化硅器件的应用比例逐步提升,对配套的磁性元器件也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铭普光磁通过基于小型化、扁平化、模块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的不断创新,已将磁性元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仪器仪表、电源装置、新能源发电、储能设备等领域。伴随着下游库存消耗、需求提升,铭普的磁性元器件产品依旧有着广阔的蓝海成长空间。

算力产业链发展迅速,光模块持续向好

生成式AI产品的出现,标志着AI进入“大模型时代”。训练千亿参数级大模型通常需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直接催生了算力基础设施的爆发。

根据IDC、Gartner、TOP500、中国信通院的预测,预计全球算力规模将从2023年的1397EFLOPS增长至2030年的16ZFLOPS,预计2023-2030年全球算力规模复合增速达50%。根据IDC的数据,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为725.3EFLOPS,预计2028年将达到2781.9EFLOPS,2020-2028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的复合增速为57.1%。

AI大模型训练过程,本质是“用海量数据喂饱模型,通过亿级参数迭代优化”,这需要超大规模计算集群的持续支撑,而数据中心是唯一能承载这种需求的物理载体。AI的“算力密集、数据密集、实时性、规模化”四大特性,与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传输、协同”核心能力深度绑定,这种绑定随着AI技术的迭代不断强化。

数字化转型、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加速应用,极大地增加了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推动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扩展。据统计,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为2356.5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约4817.3亿美元。

而数据中心正是光模块的核心应用场景之一,无论是服务器内部与机柜内连接,还是数据中心内部集群互联,跨数据中心或与外部网络连接,光模块在其中都承担着“光电信号转换”的关键角色。随着算力需求激增,光模块在数据中心的渗透率和使用量正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作用贯穿数据中心内部的数据传输全链路,是支撑高速、大容量数据交互的“神经中枢”。根据汇睿咨询的数据,2024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约为136.35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爆发式增长到369.3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25%,其增长动力主要源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下游客户增加算力基础设施的资本支出。

与此同时,按照产业规律,数通光模块平均迭代周期约3-4年,速率的提升推动光模块技术快速迭代。400G数通光模块从2020年开始进入规模上量阶段,面向AI和通用计算的800G数通光模块从2022年年末开始规模化商用,2023年进入大规模交付,2024年开始成为批量供应元年,带动光模块产业不断向上升级。

目前,铭普光磁光模块全系列产品性能卓越,形成10G、25G、40G和100G、400G、800G等系列矩阵,能够凭借高性能、高可靠性、低功耗等优势,满足数据中心海量数据快速传输的需求,为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编辑 | 王宇

审核 | 王永记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