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亿美元,约合1600亿人民币,李嘉诚突然以这个天价,把分布在全球 23 个国家的 43 个港口,其中还包括巴拿马运河的两个关键港口,一股脑全卖给了美国的贝莱德集团。
消息一出,据说特朗普大喜过望,而国际舆论纷纷猜测,96岁的李嘉诚,为何选择此时清仓?
1997年,李嘉诚通过国际竞标,拿下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的25年管理权。当时,距离美国将运河主权交还巴拿马只剩两年。
美国政界立刻炸锅,有议员公开发难,表示难道要让一个香港商人,掐住美国海军的脖子?参议院领袖更是危言耸听,声称这是把绞索套在美国身上。
1999年,面对记者的疑问,李嘉诚打了个比方,说这就像他在香港红磡隧道两头各有一栋楼,难道就能说他控制了整条隧道吗?
李嘉诚反复解释,和记黄埔只负责码头的货物装卸,不管运河船闸的开闭,也不参与航运管理。为了打消美国疑虑,他甚至拿出数据对比,和记黄埔在巴拿马的业务规模,远小于当地的一些美国公司。
其实,他真正看中的,是巴拿马运河本身的价值。
1999年美国归还运河后,这里从军事要塞变成了纯商业运营,平均每天可以收200万美元的过路费,再加上巴拿马作为全球第二大离岸公司注册地的免税政策,让运河成了超级提款机。
所以对李嘉诚来说,整个巴拿马运河,都是可开发的金矿。
2005年,巴拿马运河启动扩建工程,原来运河航道宽度只有33米,只能通过特定尺寸的巴拿马型货轮,而随着全球贸易量暴增,狭窄的航道成了瓶颈,但美国当年放弃运河,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投钱。
巴拿马政府只能自己筹钱,李嘉诚就成了关键投资者。
他旗下的和记黄埔与巴拿马政府签下协议,投资10亿美元,帮助运河拓宽,最终历时9年,工程在2016年完工。
讽刺的是,美国当年一边享受运河的红利,一边又在放弃时散播「李嘉诚控制运河」的谣言,而李嘉诚用真金白银证明,商人只务实,不玩政治。
但政治的特点就在于,不是你想不玩就能不玩。
特朗普重新上台后,再次语出惊人,表示不排除用武力收回巴拿马运河,算是连装都不装了。
对此,李嘉诚的反应也很冷静,直接启动了出售方案。在一些人看来,这似乎像是主动投降,但李嘉诚之所以被称为「李超人」,就是因为他对风险收益的精确预判。
一方面,特朗普的公开威胁,加剧了巴拿马运河的地缘政治风险。
另一方面,运河扩建后虽然收入增长,但近年来因俄乌冲突、严重干旱等问题,导致运河吞吐量连年缩水,港口资产回报率下降。
而228亿美元的售价,相当于李嘉诚初始投资的几十倍,还能锁定190亿美元现金到账,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稳赚不赔。
李嘉诚最精明之处,就是懂得政商界限。
当外界还在为他的决定吵得不可开交时,他早已带着套现的1000多亿,开始了下一场布局。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