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间,以岭药业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在复杂多变的医药行业环境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40亿元,虽然同比有所调整,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逆势增长26.03%,达到6.69亿元,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大幅改善214.97%,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公司持续践行"科技创新"战略的成果显现。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高达3.99亿元,占营收比重9.87%,研发投入强度持续领跑中药行业。纵观近六年(2019-2025H1),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已超50亿元,这一数字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出公司对创新研发的长期承诺。
经过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公司已进入成果密集兑现期,不仅以"五年五新药"的创新节奏不断丰富产品矩阵,2025年初成功获批的芪防鼻通片更在7月迅速登陆澳门市场,展现出卓越的创新转化与国际化布局能力。
在中药与化药双轮驱动下,公司正依托深厚的循证医学研究和专利壁垒,构建起独特竞争优势,稳步推进从本土领先到全球影响力的跨越,为投资者和社会创造长期价值。
研发投入构筑护城河,财务结构持续优化
2025年上半年,以岭药业交出了一份颇具亮点的成绩单。尽管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滑,但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净利润实现26.03%的同比增长,达到6.69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同比增长214.97%,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这一改善主要得益于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提升,周转天数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反映出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能力的增强。
从盈利能力指标来看,公司毛利率达到59.48%,同比提升6.1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6.47%,同比增长5.03个百分点。盈利质量的提升主要源于产品结构优化和高毛利品种占比提高,其中二线专利品种收入增长53.18%,显示出公司研发投入正在转化为实际业绩。
在研发投入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3.99亿元,研发费用率保持在9.87%的行业较高水平。纵观近六年数据,公司研发投入总额累计超过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稳定增长。与同业上市公司相比,以岭药业的研发费用率持续位居行业前列,这种投入力度在中药行业中较为突出。
公司的高研发投入战略基于对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长远规划。资金主要投向三个方向:一是中药创新药研发,重点布局重大疾病领域;二是已上市品种的循证医学研究,深入挖掘产品价值;三是化药及生物药创新研发,拓展治疗领域边界。这种全面而系统的研发布局,既体现了对中药主业的专注,也显示出公司在化药和生物药领域的拓展决心。
以岭药业的研发策略显示出几个显著特征:首先是持续性,不受短期业绩波动影响;其次是系统性,覆盖药物研发全生命周期;最后是前瞻性,注重长期技术积累。这种研发策略需要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战略定力作为支撑,虽然面临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等挑战,但有助于构建持续竞争优势。
从财务安全边际来看,公司稳健的经营现金流和改善的应收账款状况,为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提供了可能。这种"以投入换未来"的战略选择,体现了管理层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和长远规划。
“五年五新药”,产品矩阵持续丰富
近五年,以岭药业共获批5款中药新药,实现了"平均每年一款新药"的行业罕见创新节奏。这一成绩在国家药监局近五年的中药新药审批中占比显著,反映出公司较强的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能力。这些新药覆盖了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多个治疗领域,使公司产品管线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2025年1月,公司最新专利中药芪防鼻通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该药物用于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这是一个患者群体庞大且存在未满足临床需求的领域。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我国变应性鼻炎患病率约为17.6%,患者总数超过2亿人。芪防鼻通片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立足临床需求,体现了"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理念。今年7月,该产品成功登陆澳门市场,成为澳门首个注册上市的创新中药,这为公司产品进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打开了通道。
从在研管线来看,公司目前有5款中药新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3款化药新药在研,呈现出"中药为主,化药协同"的研发格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多个产品进入新药申报阶段:柴黄利胆胶囊用于治疗慢性胆囊炎,芪桂络痹通片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小儿连花清感颗粒用于儿童呼吸道感染,半夏白术天麻颗粒用于眩晕症治疗,以及化药创新药苯胺洛芬注射液用于术后疼痛管理。
这些在研产品覆盖了呼吸、内分泌、神经、消化、儿科等多个重大疾病领域,显示出公司创新版图的持续扩张。从研发进度来看,大部分在研产品处于临床中后期阶段,预计未来2-3年内将有多个新产品陆续上市,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从产品管线建设来看,以岭药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梯队结构:第一梯队是已上市并产生稳定收入的核心产品,如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等;第二梯队是近期上市正处于市场导入期的新产品,如解郁除烦胶囊、益肾养心安神片等;第三梯队是处于研发中后期即将上市的未来产品。这种多层次的产品结构有助于平滑单个产品波动带来的业绩影响,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产品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新药研发中注重差异化创新。以芪防鼻通片为例,该产品不仅注重疗效,还在剂型设计和服用便利性上进行创新,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这种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研发理念,有助于新产品上市后快速获得市场认可。
国际化布局加速,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以岭药业通过子公司以岭万洲系统推进国际化战略,重点布局欧美市场,加速推进在加拿大及欧洲的战略部署。公司采用循序渐进的市场进入策略:首先选择注册要求相对较低的市场,积累国际注册和市场推广经验,再逐步向欧美等规范市场推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创新专利中药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上市,2025年7月芪防鼻通片成功登陆澳门市场,成为澳门首个注册上市的创新中药。
在国际化进程中,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截至最新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870项,其中中药有效专利484项,针对15个专利中药共申请了专利471项。这些专利构建了公司的技术壁垒,为国际化发展提供了知识产权保障。公司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医药标准国际化,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学术创新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支撑。公司多项围绕心血管事件链的循证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自然医学》《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欧洲心脏杂志》等国际顶级期刊,获得全球医学界的关注和认可。这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仅验证了产品的临床价值,也为国际化推广提供了学术依据。
2025年,公司产品接连被纳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和《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标志着其临床价值和科学内涵获得专业领域的权威认可。通心络胶囊被推荐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参松养心胶囊被推荐用于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及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防复发。这种"科研引领市场"的策略,不仅推动了品牌国际化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创新中药在全球医药格局中的影响力。
从国际化路径来看,公司采取了多元化推进策略:一是产品注册国际化,积极在目标市场开展产品注册;二是研发国际化,与海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临床研究;三是标准国际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四是人才国际化,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这种全方位推进的策略,有助于降低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提高国际化成功的概率。
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公司通过持续投入循证医学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术推广体系:首先通过基础研究阐明作用机制,然后通过临床试验验证疗效和安全性,最后通过学术论文和会议交流传播研究成果。这种系统化的学术推广模式,有助于建立专业领域的学术声誉和品牌形象。
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公司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策略。在东南亚等传统文化相近的市场,重点突出中医药理论特色;在欧美等规范市场,则强调循证医学证据和标准化质量体系。这种因地制宜的策略,提高了市场开拓的效率和成功率。
当前来看,以岭药业通过系统化的国际化战略和扎实的学术创新,正在逐步提升其全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虽然国际化进程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但随着更多产品在国际市场获得注册认可和学术界的接受,公司有望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中国创新中药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来源|观察者网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