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营收大增,亚辉龙国际化布局摁下“快进键”

发布时间:

2025-04-29 19:40:29

来源:同壁财经

在多重压力之下,国产IVD品牌同样面临着深度洗牌,根据过去一年各上市企业提交的发展“成绩单”来看,似乎正印证着历史车轮的无情向前。

但强者从不抱怨环境,从中国IVD免疫诊断龙头亚辉龙(688575.SH)的发展数据来看,强压之下其却展现了非凡的发展韧性。

尤其海外业务再上一个台阶,亚辉龙国际化的发展愿景正加速实现。

1、持续展现高成长性

日前亚辉龙公布年报业绩,2024年实现营收20.12亿,同比下降2.02%;归母净利润3.02亿,同比下降15.06%。

营收和净利润虽表现下滑,但剔除掉非常规因素影响,非新冠自产业务实现营收16.72亿,同比增长26.13%;扣非净利润2.87亿,同比增长30.84%。主营业务毛利率65.15%,同比增长8.58个百分点。均显示出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稳增。

单看四季度,新冠影响已然褪去,成长速度更为显著。第四季度实现营收6.18亿,同比增长22%,环比高增42%;归母净利润0.83亿,同比增长18%,环比高增82%。

与此同时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5.3亿,超过净利润,说明盈利质量较高。

总之这是一份积极的财报,亚辉龙再次展现出了高成长性。

2、多元化开拓取得成效

具体拆分业务,无论是它的基本盘业务还是新业务,都有不错表现。

可以看到,亚辉龙从不满足于推动化学发光技术的自免诊断进院,一直希望走入更大一方天地,这个目标正稳稳推进。

一方面,亚辉龙的基本盘是自免领域,2024年自免诊断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在巩固好自免基本盘后,逐步向空间更大的常规项目跃进,直入外资“腹地”。2024年常规项目诊断试剂确实取得不错成效,其中术前八项、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及心肌标志物诊断试剂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

另一方面,亚辉龙以化学发光技术见长,借助发光技术研发的多款产品打破国外垄断,相信不用赘述,但同时公司也在补齐生化板块。

生化产品不仅能助力亚辉龙开拓更多常规项目,并且与化学发光平台、流水线等结合联动,能为医院提供性能更高、更智能化的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增强自身竞争力。

财报显示,2024年亚辉龙生化业务实现营收同比高增55%。未来这块还有更大期许。因为亚辉龙自主研发的iBC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足以媲美进口高速生化。

从最初的自免诊断项目,到常规项目的拓展,到去年8月iTLA Max国产流水线发布后开启大规模推广,四季度就完成签约15条,公司越来越多产品获三甲大力认可。有了过去的成功经验,目前iBC2000全自动高速生化仪进入商业化阶段,相信也能更好替代进口设备在市场立足。

3、海外拓展速度加快

产品和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海外市场的表现自然也会相当亮眼。

2024年海外市场营收2.50亿,同比增长64.78%,占公司常规自产业务营收的15%,而在2023年这部分营收占比为11%。

目前亚辉龙的出口业务覆盖117个国家和地区。

在发达国家中,通过与日韩欧开展学术合作,构建高端品牌的实力与形象。在日本市场,加强与日企MBL展开合作。2024年MBL完成iFlash-3000C设备的备案,亚辉龙借此拿到中国IVD企业在日本的化学发光第一证。MBL还争取于今明年拿下抗磷脂抗体注册证。在新兴市场,去年又新增东南亚和拉美服务点以及开罗培训基地投入运营。

海外拓展速度越来越快的背后得益于,日本作为全球对医疗产品要求最严苛且IVD竞争最激烈的国家之一,亚辉龙尚且能成功进入,加之近年来在三甲医院覆盖率的逐步提升,覆盖率超69%,让亚辉龙的实力获得越来越多权威背书,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了。

但伴随美国抡起关税大棒之后,有部分投资者担忧海外业务未来受阻。

第一,目前亚辉龙对美国业务占比小于1%,受影响程度并不大。

第二,客观说关税一定会导致全球供应链成本上升,企业进口的原料、零部件等面临涨价,更危险的是某些关键零部件面临断供风险。但亚辉龙早已未雨绸缪,早在3年前就提出要将原料自产率提升至80%以上,且近两年加大研发年均投入超3亿,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升关键原料的自给率,报告期内也有了明显进展。

2024年亚辉龙在实现抗原、抗体等生物活性原料的自产化方面持续发力,完成了抗体人源化技术平台的搭建,实现抗体向IgG、IgM、IgA及IgE人源化改造的技术应用,可有效封闭部分试剂项目校准及质控原材料稀缺的问题;同时公司启用AI赋能抗原抗体等生物活性原料的开发,完成了软硬件设施的筹备工作。

另外去年亚辉龙发布的iTLA-MAX全场景智慧生态解决方案,关键零部件已实现全部国产。

如此既能防止未来有一天被卡脖子,又能降本,一举两得。

第三,最重要的是,进步永远源自开放而不是封闭。全球贸易早就深度融合,筑起关税院墙无疑是自断后路。结局只会让美国退出全球化,并不是让全球化退场。关税无法阻止全球无数复杂难治疾病患者的迫切诊疗需求,而有抱负的公司类似亚辉龙等也不会因关税大棒,停止创新脚步,反而不断修炼自我在危机中活下来,从而在全球攫取更大份额。

4、借助AI建立更深护城河

未来对行业最大的变量就是AI了,亚辉龙早已积极拥抱。

虽然亚辉龙的产品是试剂盒、化学发光仪设备等,但不代表它只是一家纯硬件公司。它的iCube智能实验室信息系统软件在2018年就上市了,这一软件的开发者就是早在七年前就成立的亚辉龙全资子公司亚加达,并且亚辉龙设备提供的检测报告,都是建立在数据分析之上,足以说明它对软件有着非常深刻的认知。这也是它能迅速拥抱AI,并结合AI做出真正惠及医患产品的原因。

不过市场有声音担忧,互联网大厂们抢走亚辉龙们的“饭碗”,事实上很难。

互联网企业虽然拥有优秀的AI实力,但它们对医学的理解力远不及IVD企业,这让三甲医院无法信任。同时纯互联网企业对医院渠道覆盖不足,没有多年的数据积累,导致投喂训练的数据存在偏差,训练出来的大模型自然“不聪明”,进而影响诊断结果。

反而亚辉龙不仅在医学上拥有较高专业性,与众多高校长期进行产研学合作,且拥有数据、客户方面的积累,加上在软件上深耕多年,更容易借助AI建立起更深的护城河如虎添翼。

当下亚辉龙已将AI应用到多个医疗场景了。来看几个案例:

2024年亚辉龙为客户安装实施9套iCube智能实验室信息系统软件项目及质量管理模块68套,协助客户构建智能化医学实验室。

今年亚辉龙将DeepSeek接入iTLA Max之后,iTLA Max能力变得更突出,可以更快调用数据文献,提升医生效率作出最优方案。

在自免疾病检测赛道,亚辉龙结合AI技术研发出ANA间接免疫荧光核型判读系统,引入视觉注意力模型后准确率提升到91.3%。这意味着经验不足的基层医院也能使用该系统进行ANA诊疗,激发出自免诊疗未来更大市场空间。注意,间接免疫荧光的核型就有14种,非常复杂,并不是随便一家做AI的企业就能涉足的。

再比如糖尿病诊断,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赛道,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我国作为糖尿病第一大国,患病人数超过1.4亿。而胰岛功能准确评估对糖尿病诊疗十分重要。今年4月亚辉龙胰岛功能标化指数(PIFI)数智平台正式发布,历时7年研发。

传统的胰岛素评估系统是分析静态指标,而亚辉龙的这套平台能够计算并动态监测患者的胰岛功能。不仅便于医生早期干预,自动完成数据分析、生成报告、辅助医生用药,并且家庭医生也可通过网络实现病情的远程监控,实现快速确诊+给出治疗方案+拿药+跟踪随访的一站式流程闭环,建立糖尿病人的健康管理平台。

其实亚辉龙借助AI,提升的不仅是医生的效率与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它加速让疾病诊断下沉至基层,给患者带来更低的健康管理门槛,保障了更多人的健康。

5、尾声

过去亚辉龙靠着国产化机会不断壮大,如今国产化空间依然很大,但它显然不满足与此,正在主动出击,靠着硬实力出走海外。当前的IVD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是机遇。亚辉龙的业绩持续保持韧性,基因中自带自主创新,通过主动拥抱AI等新技术,助力公司在未来的动荡时代里不断乘风破浪。功不唐捐,相信总有把自身打造成为国际巨头的一天。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泡财经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