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最近全球资本市场最具爆发力的AI应用公司是谁?答案毫无疑问是Palantir(PLTR)。
这家由硅谷传奇投资人彼得·蒂尔在2004年创立的科技巨头,从早期为美国中情局、国防部提供核心数据分析服务的"神秘承包商",到如今政企通吃的AI改造先锋,早已成为全球投资者眼中的"成长股标杆"。
格隆汇研究院作为全球科技趋势的精准预判者,早在2023年12月就锁定PLTR(当时股价仅17美元)。
我们的研究员团队通过对AI应用赛道的深度拆解,从技术壁垒、政企需求共振、现金流模型等多维度论证其投资价值,并在会员专属内容中持续跟踪其业务突破——从政府订单扩容到商业客户暴增,从技术迭代到业绩爆发,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被精准捕捉。
直到2025年8月12日股价冲至190美元,回过头看来已经是10倍股,这波跨越两年的布局,再次印证了我们"前瞻性眼光提前挖掘价值"的硬核研究实力。
过去几年,PLTR用股价书写了一部传奇:
作为AI应用领域当之无愧的大牛股,2024年以来股价疯涨10倍,2025年4月至今的反弹幅度更接近200%。然而在近期,做空机构香橼突然发布报告,称PLTR估值虚高70%。
受此影响,市场恐慌情绪蔓延,PLTR股价从190美元的高位迅速下跌,短短几个交易日就跌至142美元,引发了诸多投资者恐慌,人们纷纷怀疑AI应用大龙头的泡沫是否已然破裂。
就在市场陷入迷茫之际,格隆汇研究院第一时间在会员圈子内部发布紧急解读,凭借对PLTR长达两年的跟踪研究和对AI产业周期的深刻理解,明确指出"短期情绪扰动不改变长期价值",这一判断成为后续股价反弹的重要风向标。
最终,股价上演了一场令人惊叹的"深V反转"。这背后的核心逻辑,正是PLTR自身过硬的基本面,而这一切早已被格隆汇研究院的深度研究覆盖。
一、扒透PLTR:从"国防承包商"到"AI全场景服务商"的蜕变
很多人对PLTR的认知还停留在"靠政府吃饭",但实际上它早已完成华丽转身,成为AI落地的实干家。格隆汇研究院在2023年12月首次挖掘中就预判到这一转型趋势,当时我们就强调:"PLTR的技术基因决定了其必然从政府场景向商业市场渗透,这是AI工具型公司的终极宿命"。
1.出身硬核,使命清晰
2004年成立时就带着"用数据拯救世界"的野心,早期客户包括美国中情局、联邦调查局,核心技术能在复杂数据中快速挖掘关键信息,堪称"情报界的AI大脑"。这种从国家安全领域淬炼出的技术能力,成为其后来拓展商业市场的底气。
格隆汇研究院通过对比全球12家顶级AI数据公司的技术架构,发现PLTR的本体论技术在数据整合效率上显著领先同行,也因此奠定了持续看好的基础。
2.业务矩阵全面开花
从政府端来看:PLTR手握美国陆军100亿美元10年期合同,服务太空军、情报部门等核心机构,25年Q2政府业务营收4.26亿美元,同比增长53%。这类订单抗周期、粘性强,堪称"现金奶牛",为公司提供稳定的基本盘;
从商业端来看:客户已覆盖花旗银行、房利美、Lear汽车等巨头,25年Q2商业营收3.06亿美元,同比暴涨93%,客户数达849家(同比+43%)。花旗用其技术将客户审核从9天压缩至秒级,房利美将房贷欺诈核查从2个月提速至实时,降本增效能力堪称行业标杆。
这与我们之前多个财报解读判断是一致的,我们已经分析过商业业务占比突破30%将是重要拐点,而这一预判在25年Q2精准兑现。
3.技术壁垒难以复制
核心产品AIP平台是真正的护城河——通过独家本体论技术,能将碎片化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知识网络",解决了大模型"只会聊天不会干活"的行业痛点。在医疗领域,它让医院出院休息室利用率暴涨2100%;在制造领域,为Lear汽车优化生产流程,服务超1.1万用户。
CTO曾直言:"AIP是机器,LLMs(大语言模型)只是零件",这种全栈能力在AI应用圈独树一帜。这与格隆汇研究院提出的"AI应用优先级排序:从G端到B端再到C端"的判断高度契合,最近2年以来我们反复不断强调,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AI公司才具备长期价值,而to G的业务显然是首先爆发的。
4.业绩增速碾压同行
25年Q2成绩单堪称"炸裂":营收首次突破10亿美元(同比+48%),调整后自由现金流5.688亿美元(同比+283%),利润率高达57%;全年营收指引上调至41.42-41.5亿美元(中值同比+45%),现金流指引同步提升。这种"营收+利润+现金流"三线齐升的态势,在高成长科技股中极为罕见。这也遥相呼应了我们早在2024年初就意识到了其现金流巨大成长空间,认为即将迎来业绩放量和估值提升的“甜蜜期”。
二、香橼做空被打脸?PLTR用实力说话
香橼研究(Citron Research)是全球资本市场极具争议的做空机构,由安德鲁·莱夫创立,以犀利的做空报告和引发市场波动闻名。但其对科技股的判断多次出现偏差,而格隆汇研究院始终坚持"用产业逻辑对抗情绪博弈"。
2025年,香橼创始人Andrew Left将矛头对准PLTR,称其高估70%,理由主要有二:
一是认为588倍市盈率存在泡沫,二是质疑商业业务增长持续性。
对此,格隆汇研究院当天就在会员内部圈子发布长篇深度文章回应,从成长股估值模型、商业客户续约率、行业渗透率三个维度驳斥其观点,指出"用静态市盈率衡量高成长AI公司,本身就是方法论错误"。
PLTR的基本面最终击碎了香橼的质疑:
成长股估值不能只看静态市盈率:PLTR当前48%的营收增速、283%的现金流增速,足以通过业绩增长逐步消化估值,就像当年亚马逊在高估值中完成市值跃迁;
商业业务占比已从2024年的23%提升至31%,新增客户涵盖金融、制造、医疗等多元领域,绝非"单一依赖政府"。
这与格隆汇研究院通过多行业信息交流与研究一致:行业信息流露出来的30家PLTR商业客户的访谈显示,其产品续约意愿高达92%,平均客单价年增长45%。
三、未来空间有多大?8000亿市值或许不是梦
PLTR管理层放话"美国业务未来5年要涨10倍",绝非空谈。
格隆汇研究院全球科技团队通过对AI渗透率、政企预算倾斜、技术替代空间的综合分析,判断其中长期成长潜力依然强劲。
政府端:美国推进"AI驱动国防与民生",PLTR作为长期合作伙伴,有望承接更多国家级项目;
商业端:企业降本增效需求爆发,目前服务的849家客户仅为市场冰山一角,参考Salesforce超15万客户的规模,增长空间巨大;
全球扩张:已在欧洲、亚太布局,与BT集团、丰田Woven等国际企业合作,海外市场即将成为新增长极。
我们经过与行业内部信息深度交流,PLTR在欧洲的政府项目竞标中胜率达6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按当前增速测算,2030年PLTR总营收或达300~400亿美元,对应自由现金流150~200亿美元。那么将来市值空间是6000亿?8000亿?还是1万亿,都不是没有可能!毕竟我们格隆汇研究院已经帮助大家挖掘了众多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成长为全球科技巨头的好公司了。
四、格隆汇研究院:提前预判全球科技浪潮的领航者
格隆汇研究院始终站在全球科技趋势的最前沿,2023年不仅精准捕捉AI算力行情、2024年锁定AI应用赛道,更专门撰写公众号文章“世纪抄底”系列,提前提示了英伟达、台积电、微软、特斯拉、拼多多等一众科技巨头的投资机会。
我们的研究体系涵盖"产业跟踪-财务验证-估值建模-风险预警"全链条,对PLTR这类硬核公司的跟踪精度精确到季度订单变化,每一次预判都基于扎实的行业研究和数据验证——这正是我们能持续领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这次香橼做空事件再次证明:在资本市场的波动中,只有深度研究才能穿透迷雾。格隆汇研究院提前两年布局PLTR、在“世纪抄底”系列中精准挖掘科技巨头的投资机会,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产业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数据细节的极致追求。
应广大读者朋友们强烈呼吁,本周日(2025年8月24日)格隆汇研究院将为大家带来一场专属直播活动,帮助大家穿越市场迷雾,在大海航行中保驾护航。如果你对以下话题非常感兴趣,迫切想了解答案:
这波A股牛市能否冲5000点?
未来哪些行业有爆发机会?
港股的"天空"在哪?
美股科技成长能否持续引领全球?
这些正是格隆汇研究院深耕的领域。历史机遇难得,不想错过科技浪潮的下一波机遇,现在就加入格隆汇研究院,与我们一起提前发现价值,纵享财富盛宴!
注:文中所涉公司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决策前请务必结合独立研判。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