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M-2定位于“行业语言计算大模型”。
据IPO早知道消息,思必驰于2023年7月12日在苏州成功举办DFM-2大模型及创新技术应用成果发布会。
在发布会上,思必驰董事长、CEO高始兴,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俞凯,分别分享了思必驰的未来战略以及以DFM-2大模型为代表的对话式AI创新技术。
思必驰董事长、CEO高始兴
高始兴表示,思必驰敢于成为原创新技术“策源地”,具备原始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双轮驱动能力,围绕“云+芯”战略,以对话式AI为核心,将DFM-2大模型技术与综合全链路技术进行结合,不断提升AI软硬件产品的标准化能力和DUI平台的规模化定制能力,快速满足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消费电子,以及金融、轨交、政务等数字政企行业场景客户的复杂个性化需求,打造行业语言大模型,赋能产业升级。

事实上,思必驰长期以来一直深耕人工智能技术产业落地,在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及消费电子等关键应用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自2019年正式进入汽车前装领域,思必驰已累计“上车”600多万辆、赋能的量产车型已达80款;仅2022年,搭载思必驰语音产品出货的智能家居及消费电子终端数近3000万台;2022年,思必驰获批建设“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涵盖“语音+语言”全场景对话技术,是江苏省首家获批企业。

思必驰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俞凯
此外,俞凯在本次发布会上介绍了思必驰语言大模型及对话式AI技术最新应用成果。
俞凯指出,对话式语言计算经历了统计对话时代、深度学习时代,以及大模型时代。作为具有源头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企业,思必驰自2010年便斩获多项相关方向的国际赛事冠军,是国内最早开启对话式人工智能系列技术研发的公司之一,并与上海交通大学跨媒体语言智能实验室、姑苏实验室等研究机构进行基础技术的协同创新。
在持续加强行业应用落地的过程里,思必驰围绕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升级人机对话系统:2013年研发出对话工场实现全链路闭环,2015年AIOS系统实现软硬件协同的云端一体,2017年通过全链路智能对话定制平台(即DUI平台)实现大规模可定制的柔性人工智能,至今通过DFM-2语言大模型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柔性定制,可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个性化的人工智能系统定制,既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又可以大大提升标准化软硬件产品的“非标交付”效率。

而思必驰自研的对话式语言大模型DFM-2(Dialogue Foundation Model)则同样是基于过去一段时间的技术积累沉淀而来——2021年研发团队发布UniDU(DFM-0),即统一生成式对话理解框架;2022年团队将理解、生成、表征所有的任务都统一在一起,研发了DFM-1,即统一生成式通用对话基础模型,作为10亿级大模型,进行了小规模产品应用;如今,研发团队通过规模化升级和行业化定制形成了百亿量级的行业语言计算大模型DFM-2。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公开数据集的国际测试中,在同等规模的百亿级大模型中,DFM-2性能明显处于领先优势。DFM-2定位于“行业语言计算大模型”,结合综合全链路对话式AI技术,在纵向垂域里更具备产业应用的技术落地能力。
现阶段,在应对行业落地挑战中,DFM-2对人机语言交互五大核心能力进行提升:外部信源增强的精准推理决策,可为用户提供更复杂、更准确、更实时的信息服务;基于深度认知的通用语义理解,可有效提升产品的口语理解能力和交互准确率;基于文档理解的可信主动知识问答,可基于DocDFM进行文档解析,为用户提供售后客服、法律咨询等服务;面向用户个性化的多人设交互,支持单设备多角色,灵活切换,提供差异化的服务;面对复杂任务的自动规划与执行,通过大模型可以对机器人执行的任务进行拆解和规划,生成每一步的控制代码,使机器人完成对应任务。
俞凯同时强调,基础 AI 技术创新,必须最终走入产业,结合场景应用才会变得有价值,大模型将会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赋能者。大模型+语言计算将作为新一代对话用户界面(DUI)赋能产业应用。

为进一步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思必驰将DUI平台与DFM-2大模型相结合,推出DUI 2.0,完成对话式AI全链路技术的升级,推进深度产业应用。
未来,思必驰将持续深入应用场景,解决行业问题,助推产业发展,基于DFM-2大模型能力及相关技术成果,与合作伙伴专有场景深度结合,打造更具行业特色的专用模型,赋能千行百业。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