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业务增长的同时,海尔面临市场竞争与政策限制,出售部分股权或为推进本地扩张铺路。
据《商业旗帜报》今天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巴帝电信创始人苏尼尔·米塔尔(Sunil Mittal)的家族办公室,正联合美国私募股权公司华平投资,提出以600亿卢比(约合7.2亿美元)收购海尔印度49%的股份。

这一报价远低于此前报道的20亿美元估值,折价幅度高达64%。
知情人士称,海尔(600690.SH,6690.HK)尚未做出最终决定,目前仍在评估是否继续推进这笔交易,或是等待市场情况好转后再作处置。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海尔印度的员工或有机会获得2%的股权。
此外,海尔印度亦在考虑未来两年内启动IPO,为母公司提供退出通道。
估值缩水的背后,一大关键因素是海尔向印度子公司收取的高额品牌使用费和特许权使用费。
这些费用可能会侵蚀利润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部投资者的估值预期。
这一最新进展,也印证了彭博社在5月初的相关报道。

当时彭博社援引消息称,海尔正考虑出让海尔印度部分股权,但尚未做出最终决定,并指出可能还有米塔尔之外的更多投资者加入竞购。
海尔早在2004年就进入了印度市场,是首家在印度布局的中国家电企业。
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其在南亚市场已建立起稳固地位。
海尔印度子公司——海尔电器(印度)私营有限公司,2023年销售额达890亿卢比(约10.3亿美元),同比增长33%。
在海尔2024年年报中,公司披露“印度收入首次超过10亿美金”。
其年报中写道:“海尔印度上市的强冷5星能效空调、大容量滚筒洗衣机等高附加值产品表现突出。”
通过差异化高端产品组合、本土化供应链布局,去年海尔在印市场份额从13%升至15%。
海尔表示,在空调需求拉动下,去年印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8.6%,销售额同比增长10.4%,整体均价上涨2%。
2025年一季度,海尔在印度整体零售额和零售量市场份额分别提升0.6和0.7个百分点,对开门冰箱市场份额则达21%。
此外,整个南亚市场,海尔今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
目前海尔在印度建有两个工业园,分别位于浦那(Pune)和大诺伊达(Greater Noida),涵盖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产品线。
海尔还计划在印度南部建立第三座工业园,预计将于2026年或2027年开始运营。
从经营数据来看,海尔印度业务表现不俗,缘何母公司此时考虑出让近半股权?
有分析指出,背后或有两大现实因素:一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是收紧的投资监管。
在印度,海尔面临来自LG、三星、惠而浦,以及本土品牌如Havells旗下的Lloyd、Godrej Appliances和Voltas Beko等多方竞争。
为实现今年印度市场1150亿卢比(约合13.3亿美元)的销售额目标,海尔需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近30%的增长,这对产能和渠道提出更高要求。
而扩大产能意味着新一轮投资,但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对中国企业而言并不容易。
自2020年中印关系趋紧以来,印度政府对来自中国的绝大多数投资采取了谨慎态度。
根据当年出台的“3号通告”(Press Note 3),包括中国在内,所有来自与印度接壤国家的投资须获政府批准,不适用“自动审批路径”。
根据印度《经济时报》4月底报道,海尔印度曾于2023年申请了100亿卢比的外国直接投资计划,拟扩建浦那、大诺伊达现有产能,并建一座新厂。
但截至该媒体报道,海尔印度的上述投资申请并未获批准。
据悉,印度政府在审批此类投资时,更倾向于推动中印合资或印方控股模式。
有印度政府官员曾表示,若拟议投资能带来关键技术、助力印度建立本地零部件生态系统,并限制中方股权比例,将更容易获得批准。
在这一背景下,海尔引入印方合伙人,既可缓解扩张资金压力,也有助于绕过审批障碍,推动本地项目落地。
对海尔而言,与米塔尔家族这样的印度本土力量结盟,或是推动业务进一步增长、深化本土化的重要一步。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