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马拉松被群嘲,问题的背后都是机会

发布时间:

2025-04-21 17:35:00

来源:大A透视镜

周末举行的机器人比赛,风评不一,大部分是冷嘲热讽,被认为是空头特意组织的一场马拉松,而且持有机器人的朋友更是表示周一开盘瑟瑟发抖...

有些人认为机器人能跑完半马,已经超乎想象,而且企业家敢于让机器人参加比赛,敢于面临质疑、敢于暴露问题,就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勇气,在活动中看到不足,后续再继续精进。

其实,光让机器人站起来行走就已经是一套感知、控制、执行的闭环联动系统,这次部分机器人暴露了问题既包括硬件方面,电池续航和关节问题,也包括软件算法大小脑方面的问题。

机器人马拉松被群嘲,问题的背后都是机会

人形机器人本来就是一项商业化还早期的事情,最先能应用的还是工业用、家庭用小型机器人。

之前宇树科技王兴兴说,现在人形机器人的制造瓶颈不在于本体制造、不在于零部件环节,而是在于机器的大小脑,模型、算法芯片这些(此外还有一项核心技术难题是灵巧手、多维传感器)。

因为机器人只有大小脑好使,才能通过算法控制手部、腿部关节、调动全身肢体动作,像人一样识别周围故障,然后理解、规划下一步动作。

而这个是偏软件层的能力。这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反复提及的,过去中国以硬件能力强据称,现在ds的出现带动ai应用百花齐放,更多是软件层面的机会。

这个就跟智能驾驶很像,硬件为基、软件赋能。第一轮涨硬件、第二轮应该是软件、芯片算法能力。

而这种企业,港股已经上市了两家,A股也有几家。

我始终认为机器人是一个值得看的大赛道,就像是早期的新能源汽车,因为智能汽车也是四个轮子的机器人,也有大小脑,也有共性的从算法决策--感知-执行的底层能力。

到底是机器人还是汽车的智能算法难还是容易,我记得地平线机器人说过一段话,汽车高阶智能化是比较难的,所以有些原来做汽车智能化的同事有跳槽到机器人赛道的。

按理,智能汽车目前相对人形机器人是相对成熟产品了,但其实不是,目前马拉松上的人形机器人都得配着一两个辅助,一个按遥控器,一个处理突发状况,类似还需要驾驶员接管的角色,目前智能汽车的发展阶段是L2.5,精准避障、自动泊车、还有特定场景下的“无人驾驶”。

所以说人形机器人这块的智能阶段是比智能汽车更早期的。

此外今年第一轮机器人炒作相关标的其实更多还是从汽车产业链、零部件厂商过渡过去的,汽车和人形机器人就是有很大的技术共通性,所以做智能驾驶赋能的相关企业,同时又布局机器人赛道的值得重视。

附上券商研报推荐标的汇总:

1、推荐汇川技术旭升集团信达证券电新&汽车组覆盖),建议关注鸣志电器三花智控绿的谐波柯力传感东华测试鼎智科技恒立液压五洲新春长盛轴承等;

2、硬件层:轴承/减速器(如双林、中大力德)、丝杠(五洲新春)、电机(鸣志、步科);

传感层:触觉(福莱新材)、力控(东华测试)

系统集成:灵巧手(兆威机电)、本体(小米、优必选)

产业链辅助:代工(均普智能)、传感器(速腾聚创)等。

3、天工机器人和松延动力相关标的

以上标的,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中长期来看,华为链、智元链、宇树链等可以长期关注订单落地情况,特斯拉链则需要关注关税政策落地。

感兴趣的也可以进抖音直播间“南方的小酒馆”聊聊~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泡财经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