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刘凤茹
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人民同泰(600829.SH)在2025年前三季度交出了一份典型的“增收不增利”成绩单。尽管人民同泰积极向DTP药房转型,零售板块实现21.14%的增长,但仍难抵消传统批发业务的结构性下滑。
证券之星注意到,这背后折射出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在医改深水区面临的困境:集中带量采购不断挤压医药批发业务的毛利空间。医药流通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行业回收周期普遍较长,又导致应收账款持续累积。人民同泰仅前三季度就计提坏账准备超5600万元,占到当期归母净利润的半数,成为吞噬利润的“隐形杀手”。
值得警惕的是,人民同泰前三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14亿元,这家区域医药流通龙头正面临盈利能力与资金的双重考验。
集采重压下挤压支柱批发业务毛利
据人民同泰介绍,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医药商业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医药批发业务、医药零售业务、医药物流服务及医疗服务。公司主要经营化学药、中成药、生物制品,同时销售医疗器械、中药饮片、保健食品、日用品、玻璃仪器、化学试剂等。
其中,医药批发业务主要通过药品分公司及新药特药分公司开展。人民同泰医药批发业务以纯销业务为主,调拨业务为辅。批发业务配送的商品主要涵盖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零售业务主要通过人民同泰连锁公司、新药特药零售药店开展,利润主要来自于医药产品购销差价。
证券之星注意到,医药批发业务作为人民同泰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受集中带量采购深化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推进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近年来该板块业务持续承压。2024年,人民同泰医药批发业务实现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89%至82.28亿元。
在此背景下,不少医药商业公司向DTP药房寻求转型。DTP药房作为继医院销售、社会零售药房销售之后的第三种药品销售商业模式,在政策推动、慢性病医药需求增加及科技赋能的背景下,DTP药房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DTP药房是Direct to Patient(直接面向病人)药房的缩写,是直接面向患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专业服务药房。受益于持续推进DTP业务销售发展,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同泰零售板块同比增加2.62亿元,增长21.14%。整体上,人民同泰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8.46亿元,同比增长2.19%。
但人民同泰三季报却不增利,其中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45.69%至1.1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42.68%至1.1亿元。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人民同泰就出现“增收不增利”:营业收入为51.49亿元,同比增长3.29%;归母净利润7257.92万元,同比下降46.31%。人民同泰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6.97亿元,同比增长0.15%;净利润3929.73万元,同比下降44.51%,继续承压。
人民同泰将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降低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一是毛利额同比下降,主要是批发板块受集采等政策的持续影响,毛利空间收紧;二是随销售变动,与经营相关的费用随之变动。
另外,人民同泰现金流也承压。2025年前三季度,人民同泰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3.14亿元,主要原因是承兑汇票解付金额同比增加所致。
应收账款坏账占归母净利润的一半
证券之星注意到,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增加也成为吞噬人民同泰利润的又一把利器。
据了解,人民同泰医药批发业务的客户主要划分以下两类:一是医疗客户,包括公立医疗客户(指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之外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客户、政府开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终端客户(如诊所、门诊等),配送商品主要为省级政府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中标和议价的药品以及医疗器械;二是商业客户,包括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单体药店等,其配送商品主要是OTC产品及其他品种。
行业人士提到,公立医院由于其规模和影响力,在交易中往往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能够要求较长的账期。按照行业惯例,医院对药企的结算账期通常为6—12个月,而医药流通企业对上游药企的账期一般为3—6个月,这使得医药流通企业在上下游交易中处于资金回笼的中间环节,应收账款不断累积。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医药流通企业可能会采取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业务。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销售额,同时也会导致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
人民同泰曾在半年报中提到,医药流通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应收账款规模随销售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长,由于行业回收周期普遍较长,若信用政策执行不到位或应收账款管理机制缺失,出现下游客户未能按照约定偿还资金,将可能会引发应收账款信用风险,将对企业现金流造成压力,给公司经营及业务拓展带来诸多影响。
根据公告,2025年1-9月,人民同泰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5608.48万元,占到当期归母净利润的一半。其中第三季度,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223.62万元。
计提减值之下,人民同泰应收账款仍高企。截至三季度末,人民同泰应收账款余额为43.6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超过六成。
值得一提的是,受短期借款减少及应收账款回款速度放缓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同泰的货币资金减少43.6%。(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凤茹)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