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管理层变动叠加业绩“滑铁卢”,千万级别罚单凸显风控漏洞

发布时间:

2025-10-20 11:35:05

来源:证券之星

证券之星 赵子祥

作为国内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代表之一,广发银行近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多面挑战。9 月末,该行官宣重大人事调整,行长王凯因集团分工调整辞任,副董事长、董事等多项职务同步卸任,集团副总裁林朝晖兼任党委书记,核心管理层变动引发市场对其经营策略延续性的担忧。

证券之星注意到,人事动荡背后,是该行经营业绩的显著承压,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92.37亿元、净利润152.8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63%和4.58%,出现近17年来首次营收净利“双降”。盈利结构更显脆弱,以手续费及佣金为核心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比下滑7.43%,其中银行卡手续费收入锐减12.65%,传统优势业务增长动力枯竭。

雪上加霜的是,2025年内监管罚单接踵而至,总行及分支机构累计被罚超30次(含理财子公司),贷款、票据、保理等核心业务的合规漏洞全面暴露。人事调整、业绩下滑、合规失范三大难题交织,让这家老牌股份制银行站在了转型与风险防控的十字路口。

人事震荡叠加业绩“双降”

2025年9月28日,广发银行发布的人事变动公告显示,王凯因集团分工调整,不再兼任广发银行党委书记,同时辞去该行第十届董事会董事、副董事长、行长等职务,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林朝晖接棒兼任党委书记,而这一调整距离王凯任职行长不足三年。

重要岗位人事调整的背后,是广发银行17年来首次出现的业绩“双降”窘境。公开资料显示,广发银行成立于1988年,前身为广东发展银行,是国内首批组建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2016年8月,广发银行成为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是唯一一家实现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广东21个地级机构全覆盖的股份制银行,在横琴、南沙、前海三大平台设立二级分行。

根据2024年年报公开数据,该行全年营业收入692.37亿元,较上年减少4.42亿元,同比下降0.63%;净利润152.84亿元,较上年减少7.34亿元,同比下降4.58%,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增长态势。

从收入结构看,两大核心收入来源同时承压,凸显经营基本面的脆弱性。利息净收入作为营收主力,2024年同比下降2.78%至496.51亿元,净息差收窄6个基点至1.54%,既反映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业的共性压力,也暴露了该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短板。

中间业务的疲软则进一步加剧了业绩下滑压力。2024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7.43%至109.74亿元,成为拖累营收的重要因素。其中,代理业务、银行卡、担保承诺、承销债券等多项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步减少,尤以银行卡手续费收入下滑最为显著,全年同比减少15.9亿元,降幅达12.65%。作为贡献近半营收的核心板块,个人银行及信用卡业务2024 年营收较上年大幅减少61.21亿元,从曾经的增长引擎沦为业绩拖累,折射出该行传统优势业务的转型困境。

业绩下滑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核心业务增长动能的丧失。曾被誉为“信用卡之王”的广发银行,其信用卡业务在2024年遭遇明显瓶颈。截至2024年底,该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1.23亿张,仅较上年增长500万张,增速大幅放缓;交易总额从2022年2.49万亿元的峰值回落至2023年的2.22万亿元,下降近11%,2024年延续低迷态势。

罚单密集落地暴露合规漏洞

业绩承压的同时,广发银行2025年迎来监管处罚的“密集期”,全年累计收到超30张罚单,罚没金额超9000万元(含个人罚款及理财子公司罚没款),合规风险防控体系的薄弱环节全面暴露。从处罚主体看,不仅总行遭遇重罚,分支机构及理财子公司也接连“中招”,呈现出全链条、多业务线的违规特征。

9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广发银行总行开出的6670万元罚单,成为年内银行业重量级处罚案例之一。处罚决定书显示,该行因贷款、票据、保理等业务管理不审慎,以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相关责任人李工凡、陈卉被警告并合计罚款10万元。

具体来看,贷款业务是违规重灾区。监管检查发现,广发银行贷款“三查”(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不到位,资金流向监控失效,存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超标、流动资金贷款违规流入禁止性领域等问题。

总行被罚之外,分支机构的合规问题同样突出。9月5日,陕西金融监管局披露,广发银行西安分行、榆林分行因贷款及票证业务管理问题被罚146万元,多名责任人受到警告处分。仅7月一个月,该行就收到22张罚单,合计罚没565.15万元,罚没金额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一,显示违规行为的普遍性和高频性。

作为重要子公司的广银理财,也未能幸免。8月1日,该理财子公司因投资运作不规范、数据管理不审慎、信息登记不及时等违法违规行为,被没收违法所得194.94万元、罚款964.94万元,罚没合计1159.88万元,两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共计40万元。理财子公司的违规处罚,暴露了广发银行集团化管控能力的不足,合规管理未能实现全集团覆盖。

面对密集罚单,广发银行在回应总行处罚时表示,相关问题源于2023年监管现场检查,目前已完成整改。但业内人士表示,短期内多项业务、多个主体接连被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行内控体系存在多个环节的疏漏。

资产质量隐忧未消

业绩下滑与合规失范的背后,是广发银行资产质量的潜在风险。尽管2024年末该行整体不良贷款率较上年略有改善——不良贷款余额324.72亿元,不良贷款率1.53%,较2023年的1.58%下降0.05个百分点,但结构性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核心零售业务的资产质量恶化趋势明显。

信用卡业务作为该行个人贷款的核心组成部分,不良率大幅攀升成为资产质量的主要隐忧。数据显示,广发银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从2023年的1.59%飙升至2024年的2.19%,上升幅度达0.6个百分点,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这一变化与信用卡业务的扩张模式密切相关:此前为追求发卡规模,该行通过降低申办门槛、丰富卡权益等方式快速抢占市场,导致部分持卡人资质参差不齐,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偿债能力下降,不良风险集中暴露。

罚单密集、业绩下滑、人事震荡、资产质量承压,广发银行当前面临的多重挑战,既是自身经营管理短板的集中爆发,也折射出股份制银行在宏观经济换挡、监管趋严背景下的转型阵痛。

当下,金融监管的常态化、精细化已是不可逆趋势,银行业的竞争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广发银行应当认识到,规模增长必须与风控能力相匹配。未来,若能以此次危机为契机,痛定思痛推进深层次改革,广发银行仍有望走出困局;但若无法破解合规与增长的失衡难题,其市场竞争力可能进一步下滑。(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