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受美国关税政策频繁变动及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需求与运价呈现持续波动态势。在此背景下,中远海控(601919.SH/01919.HK)凭借前瞻性战略布局与全链条协同能力,不仅稳住经营基本盘,更实现净利润202亿元,归母净利润175亿元的亮眼成绩,各业务板块协同赋能,全球供应链韧性持续提升,展现出航运龙头的抗风险能力。
根据8月28日晚披露的2025年中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090.99亿元,同比增长7.78%;实现息税前利润(EBIT)人民币254.94亿元,同比增长3.40%,EBIT率达到23.37%。在市场承压下,各项核心财务指标仍实现同比增长,彰显其业务韧性的同时,更在EBIT率方面大幅领先马士基等其他一众竞争对手。
财务健康度方面表现亮眼,经营现金流净流入257.77亿元,财务费用净收益20.98亿元,投资收益达到30.17亿元资产负债率稳定在43.25%,充裕的资金链为日常运营与业务拓展提供坚实支撑,也强化了应对潜在风险的缓冲能力。股东回报层面,公司每股派发中期现金红利0.56元(含税),派息总额占归母净利润50%。上半年,公司加大回购力度,累计回购约1.02亿股A股股票,回购约2.37亿股H股股票,上述股份均已注销,以实际行动传递发展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核心业务多点突破,凸显抗风险能力
在全球航运市场持续震荡的背景下,中远海控在主业运营中展现出的动态调整能力成为企稳增长的关键。截至6月底,该公司自营集装箱船队已扩充至557艘,总运力突破340万标准箱,加上91万TEU的新船订单储备,规模优势为航线灵活调配奠定基础。
面对市场需求阶段性波动,中远海控在航线调整上具备充分空间。其过灵活调配远东至西北欧、跨太平洋等主干航线运力,同步提升东南亚流向的运力供给,在巩固核心市场份额的同时,不断开拓新兴市场、区域市场、第三国市场,做大做强增量市场空间,精准响应全球客户对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与升级的新需求。公司集装箱航运业务货运量完成1328万TEU,同比增长6.59%,其中,跨太平洋航线、亚欧航线、亚洲区内航线、非洲/拉美等其他国际航线、中国大陆航线货量分别同比增长4.72%、3.88%、5.21%、11.95%、9.53%,构建起抵御市场风险的多重支撑点。
全球关键枢纽的联动效应进一步放大了这种运营优势。秘鲁钱凯港与上海实现双向直航,并进一步延伸至中国及南美西其他港口,成为连接亚拉贸易的重要中转节点;海南洋浦港在巩固东南亚-洋浦-美国运输通道的基础上,新增至阿布扎比双周班直航航线,区域辐射范围持续扩展,“港口+通道+网络”的立体运营模式正不断强化其全球供应链的穿透力。凭借海洋联盟DAY9航线产品升级后形成的520余组直达港到港服务,中远海控在时效与效率上的优势更加凸显,在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数智绿色双轮驱动,转型成果加速落地
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的深度突破,成为中远海控上半年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数字化领域,其布局的智能运价系统、智能舱位管理等数字应用已从技术研发走向实际运营场景,在线“极速订舱”平台与智能客服体系覆盖全球主要贸易节点后,为客户带来了货物全流程可视化追踪的全新体验。针对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新三样”出口的特殊需求,专属“出海直通车”实现公铁海各环节无缝衔接;面向中小货主的“跨境直拼”服务,则精准解决了小批量货物运输成本偏高的行业痛点,全链条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拓展。拖车服务已覆盖至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除海运外的供应链业务收入达215.83亿元,同比增幅8.37%,数字化供应链对主业赋能成效逐步显现。
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中远海控于上半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公司已累计订造42艘、运力达78万TEU的甲醇双燃料动力新船,显著提升了公司船舶运力的绿色化水平。国内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成功完成国产绿色甲醇的加注,标志着中远海控从燃料生产到船舶加注的全链条环节已全面贯通。与此同时,环保集装箱的采购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此外,携手上海港、洛杉矶港、汉堡港共同打造绿色航运走廊,系统性地推进码头岸电设施及绿色燃料供应链网络的建设。这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该公司加速实现中长期脱碳目标。
面对下半年全球经贸格局的深度重构,中远海控方面表示,将继续锚定“以集装箱航运为核心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和投资平台”定位,通过优化全球资源配置、精益化成本管控、加速数智供应链与绿色转型进程以对冲市场波动,在复杂变局中为客户提供更优服务,为股东持续创造价值。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