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正面battle星巴克!最近 ,瑞幸直接在美国纽约一家星巴克旁边开了新店,而且这家店编号还特别“内涵”——00002号。
还高调放话:“这仅仅是个开始!”
火药味十足啊!瑞幸的杀手锏依旧是价格。 有老美顾客算了算:别地儿买杯咖啡通常得花6美元左右,但在瑞幸,一杯冰拿铁才差不多2美元!很多美国消费者直接就放话了:只要它一直这么便宜,我就一直买!
要知道美国市场可是星巴克大本营,占据了70%的营业额,但星巴克对此却没什么反应,为啥?吃过亏啊。
前任CEO主推的降价抢市场份额,什么买一送一,半价促销啊,换来的是什么?客单价和门店销量双下降。
去年新CEO 尼科尔上任时,那真是个“烂摊子”:
2024财年第四季度报(截至9月29日),北美老家作为最大的市场,营收跌到了62 亿美元,同店销售额比去年还降了 6%;
中国这个第二大市场也没好到哪去,营收7.8 亿美元,同比降了 7%,且已经是连着三个季度往下滑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尼科尔觉得业绩差的罪魁祸首就是——门店体验下滑了,伤害了会员,也损害了品牌核心价值。
尼科尔立马搞了个“重返星巴克”计划,核心目标就一个:
让大家重新觉得,在星巴克多花点钱买那个“咖啡馆感觉”是值的!怎么干?
重点就是改造核心区域门店:加舒服座位、让大家等的时间短点等等,说白了,就是想提升体验感。
折腾了一年,效果咋样?最新财报来了!
这一季度总算是能缓口气,总收入涨了4%,到95亿美元。
中国市场表现特别抢眼,营业收入连涨三个季度,同店销售额也再涨,买的人多了,客单价也上去了。星巴克自己说:靠的是新品(比如爆火的“真味无糖”系列)、营销给力以及显著的外卖增长。
如果说中国市场多少有点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北美市场的表现也有所好转。
虽说其同店销售额降了2%,但比华尔街预测的 2.5% 要好,给了星巴克的改革一些激励。
只是,星巴克重建门店灵魂的背后是:
高昂的转型成本:
为实现北美业绩改善,星巴克裁员、推动员工返岗、门店增派人手、重塑服务模式等措施。更宣布计划投资“超5亿美元”增加咖啡师服务时长,并逐步淘汰纯移动订单取货门店,因为人CEO认为即走即取过于“交易化”,不符合品牌调性。
利润大幅承压:
本季度净利润暴跌47%至5.58亿美元,直接反映了转型的巨大代价。
一些分析师也担心星巴克转型努力的成本,而且关税和咖啡价格还是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星巴克投入巨资所做的这些改变到底成效几何,热情的服务就能直接带来用户吗?
毫不夸张地说,星巴克正在进行一场豪赌。
星巴克在北美有17000家门店,如何在这么多门店里提供既高效又有人情味的体验?这是一个可能的挑战吗?
这是星巴克重返计划成功的关键,也是最大的不确定性。瑞幸看似在挑衅星巴克,其实两人已经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而且都是一条不好走的路。
你说说,这到底是自杀还是自救?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