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宠物经济洞察报告:1.24亿只宠物重构3000亿“人宠共生”新市场

发布时间:

2025-08-23 18:44:06

来源:时代周报

我们似乎比过去任何一个时候都更需要宠物。正如青山资本在2023年年度报告开篇所述,快速且剧烈的社会变化让基于原有社会结构和科技发展所形成的社会观念与机构面临着重大挑战。

“以城市为载体的现代化让很多人背井离乡,脱离了原本宗族与邻里的生活环境,商业的高速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之间被价值互换所替代,尺度与边界感,慢慢成为社交中重要的心照不宣。”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社会学家口中的“孤独、封闭、高度原子化”。

此背景下,不会说话、却为无数人带来快乐与安慰的宠物,逐渐从过去“看家护院”“仅供观赏”的工具性喂养对象跃升为人类重要的家庭成员。

据投资银行高盛的一份报告,2024年中国宠物总量首次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且按目前趋势发展,预计到2030年,宠物数量或将达到婴幼儿数量的两倍。

随着宠物成为家人,如何为它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成为无数宠物主关心的事情,部分宠物主更将养育宠物视为重新“自我养育”的过程。

这种趋势之下,养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宠物消费也因为人宠关系的不断进化而愈加丰富。由宠物食物、宠物用品,以及宠物医疗、宠物美容、宠物娱乐、宠物旅行等多种服务构成的宠物消费产业链正迎来全新升级。

 01. 

90后是养宠主力,宠物猫数量远超宠物狗

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联合派宠发布的《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指出,2017年开始,中国城镇犬、猫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2024年,我国宠物猫狗数量已经突破1.24亿。

养育它们的大部分是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白皮书指出,2024年90后仍然是养宠主力军,占比41.2%。00后占比显著提升,从2023年的10.1%增长到了2024年的25.6%。从宠物主的城市分布来看,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研究报告》显示,70%的宠物主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不过,或许是受到下沉市场消费力提升以及一线城市对于养宠限制趋于严格,从而降低了养宠意愿等因素影响。多项调研数据指出,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养宠人群占比呈现下降趋势,三线城市呈上升趋势。

2025宠物经济洞察报告:1.24亿只宠物重构3000亿“人宠共生”新市场

“年纪轻轻,猫狗双全”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梦想生活。但现实是,精力、财力都有限,养猫还是养狗,只能进行“极限二选一”。不过从数据来看,近年来,猫咪已经超越狗狗成为都市人热衷的宠物。《白皮书》显示,2019年开始,宠物猫的数量快速增长,并从2021年开始连续超过狗的数量。2024年,宠物猫数量达到7153万只,宠物狗数量为5258万只。

从去年开始,因为“不想它们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95后汪旭(化名)接连收养了周围人弃养的一猫一狗,非自愿过上了“猫狗双全”的生活。他对《消费者报道》记者坦言:“养猫适合我这种‘老鼠人’,养狗适合高能量人’”。

所谓“老鼠人”,是年轻人对自己当前低能量生活状态的调侃——日夜颠倒、一日三餐由国潮外卖和“拼好饭”构成、长期独自生活在封闭或高压环境(主要指工位和出租屋),几乎没有社交。每天被大城市早八的交通挤成“鼠饼”,加班到凌晨三点只能发朋友圈哀嚎“鼠鼠我啊,真的顶不住啦。”用来支撑自己走到工位的冰美式是“老鼠药”,讲述自己生活中的劳而无功、爱而不得,则被称为“鼠鼠文学”。

小狗虽然永远热情,但对于“老鼠人”汪旭来说,养狗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是下班后的他难以承担的。“我最理想的宠物状态就是你玩你的,我做我的,互不打扰。下班回家后我是一个属于需要充电的状态,很难再把自己给出去。”与此同时,“它爱翻垃圾桶、到处乱拉、很爱吠人。真的很难教。”汪旭表示,“真的挺累的”。相比之下,猫咪独立性更强,不仅对人的需求更低,也几乎不会拆家和扰民。

 02. 

饲养异宠人群持续增加

除了精力与时间上的差异,大城市年轻人“开门就是床”的居住现状,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养宠选择。DT财经曾在2020年统计北上广深近20万条租房平台数据,结果显示:如果在北上广深选择合租,那么即使是在合租房间最宽敞的上海,平均每间房也只有15.7㎡,广州是14.1㎡,而北京和深圳更是不足12㎡。在如此狭窄的空间里,体型更小、更安静的猫显然比狗更“合租友好”。从动物生活质量的角度来看,更充足的自由活动空间和时间、更多的社交互动以及丰富的环境才能保证狗狗的生活幸福指数

时间、精力、空间,上述提到的多种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饲养异宠人群的增加。《白皮书》显示,2024年饲养异宠的人群数量持续上升。其中,饲养爬行类异宠的人数较2023年上升2.9个百分点,饲养水族、啮齿类、鸟类异宠的人数分别同比上升0.6个、0.7个、0.7个百分点。90后是饲养异宠的主要人群,占比过半。

除了特别、可爱之外,“省事、省钱、省空间。”——多名宠物主向记者表示这是他们饲养异宠最大原因。在一年半以前购买了一只仓鼠的李梦洁(化名)向记者表示,她一直都很想养猫或者养狗,但是工作长期需要加班,出租屋的空间无法满足猫、狗的生活需要。但仓鼠则很简单,只需要一个像沥碗柜一样的箱子,铺满垫料,在上面安置一个躲避屋、饮水器、食盆、小跑轮、供仓鼠上厕所洗澡的小浴盆,所有费用加起来也才几百块,平时也不用每天喂食,只需要两三天清理一下浴盆,加一下食物和水,就够了。“平时在家加班的时候,就偶尔放空看看它跑轮、吃东西,主打一个陪伴”。

另外,异宠中占比最高的观赏鱼种与乌龟、蛇、守宫等爬行类受宠物主喜爱的原因也多与“省事、省钱、省空间”有关。

 03. 

现代人为何越来越爱养宠?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养宠的流行经常与单身、女性、年轻人这三个标签简单挂钩,认为是不婚潮流带火了养宠潮流。

但实际上,派读宠业发布的《2025年中国城市宠物消费报告(上海篇)》从上海养宠人群家庭结构来看,已婚人群占比高达60.8%,其中“已婚有子女”的比例为38.3%。该机构发布的《2025年北京市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也呈现出了同样的趋势,从北京养宠人群家庭结构看,已婚人群占比59.2%。

与此同时,从支出占比来看,男性更倾向于高消费。上述报告显示,33%男性将月收入10%~15%用于宠物消费。

养宠需求的崛起,指向了更共性的原因:情感需求。

回忆第一次决定养宠的原因,除了非自愿的汪旭,其余多名宠物主的回答都是因为“喜欢”。“世界破破烂烂,小猫缝缝补补”。生活在广州的刘雯(化名)养了一只8岁的蓝猫,名叫内内。“想到下班有猫等着你回家就很治愈。一回家它就会扑向你,上班的烦恼就没了”,刘雯表示,“你可以疯狂吸猫,撸猫,对着它碎碎念,加班的时候还会躺在旁边陪着你,幸福感真的很高”。

正养着一只4岁猫咪“墨墨”的王玉敏(化名)也表示,“猫咪陪伴我度过了很多乏味的时光。”

在回答“宠物给你带来了什么”时,“陪伴”几乎是最高频出现的词。

朋友可能疏远,婚姻可能破裂,职场关系更是随时变动。但从进入家庭起,宠物的一生几乎全程与宠物主相伴。而在城市生活的大多数人并不会与自己的父母、其他家庭成员、朋友或是成年后的孩子,如此长时间的朝夕相处。

仅仅只是时间的累积就会改变关系中情感的浓度。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养宠三个月以内,人们在心理上有时还将宠物看成是玩具、一般动物,在每天喂养中,感情随之加深。养宠一年后,宠物身份就开始发生变化,它不再是人们眼中的玩具、一般动物,而是宠物主的朋友,甚至是家庭中的一名成员。

而宠物并不仅仅只是陪在身边,它还会领会你的意图,体察你的情绪,给你足够的情感慰藉。

“物质上我养活它,精神上实际上是它养我”。在东莞养着一只2岁半柯基“哒哒”的王茉莉(化名)向记者表示,“世界上很多事情投入也不一定有回报,但是对小狗付出,却能换来全身心的爱。”“尤其是在感受到你情绪低落的时候,它会蹭蹭你,扒拉你的衣角。”

养了一只9岁狸花猫和一只5岁蓝猫的许佳(化名)也表示,两只猫咪陪伴她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刻。因为猫毛可能会诱发她的鼻炎和哮喘,因此猫咪通常只能待在客厅,不被允许进入她的房间。

2021年,“因为失恋,失业,那段时间心情特别差,我经常在房间里崩溃大哭。那时候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我打开房间门,都会发现它们蹲在门口陪着我。”许佳表示,“猫咪是非常高冷的动物,不像小狗任何时候都围着你转,一喊就来,猫咪是你喊它很多遍,你明知道它们不仅听见了,也听懂了,但就是不过来。”

“但那段时间,几乎我走到家里哪个地方待着,它们都会跟过来,坐在旁边陪着我。等我挨过那段时间之后,它们就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04. 

宠物疗法已被应用于临床治疗

在人与宠物关系的研究当中,有学者指出,相比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宠物更适合成为倾诉以及被需要的对象。根本原因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人与宠物的关系复杂。

即便是与我们深爱的人相处,也难免产生激烈的争吵,有时这些冲突会带来巨大的伤害,更何况不少人际关系中还时常伴随着复杂的博弈。随着生活压力骤增,人际关系淡漠,人们愈发渴望纯粹的、不带功利色彩的、安全、稳定的支持关系。宠物与人的关系正是如此。它不会在你伤心难过时仍然对你进行道德评判,不会发表令人讨厌的观点,也不会因为价值观差异或是利益冲突而离开你,简单来说,它不会在情感上伤害你。

与此同时,人类无需怀疑宠物对自己的忠诚,他们会在宠物面前放心地袒露出真正的自我,并对它们视如己出。“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做到像它这样无条件的爱我。”与一只萨摩耶一起生活了9年半的徐瑶(化名)向记者表示。互联网上也有大量网友发明了许多金句来描述这种纯粹而确定的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还有小狗会治愈你!”“房子是租的,生活是碎的,但猫猫狗狗的爱是100%到账的。”“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前半句不一定,后半句是真的。”……

这并不是宠物主一厢情愿的感受。事实上,过去40年里,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宠物与人类的身心健康存在正相关。例如在身体健康层面,有研究发现, 人类与宠物的互动可以增加某些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 进而达到放松身体、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目的。在心理健康上,宠物给予了饲养者安抚和支持,减少焦虑、抑郁和孤独感, 提升幸福感和自尊。宠物疗法也已经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帮助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缓解心理疾病。

除了成年人之外,还有大量研究关注宠物对于儿童发展的作用。现有的研究指出,儿童与宠物形成亲密关系,从而有利于自身性格塑造,以及学会共情与亲密关系的相处、维持亲社会行为和提升人际处理技巧。例如有研究发现比起其他儿童, 拥有宠物的儿童孤独感更低, 担心和恐惧等情绪更少,在与同龄人相处上,有宠物的儿童也会有更多的分享行为, 更愿意照料比自己小的同伴。

种种因素之下,人与宠物的亲密关系,成为了一般情况下其它关系很难替代的独特存在。

玛氏在2024年进行的一项针对全球20个国家,对超过2万名养宠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37%的猫宠主和38%的犬宠主将他们的宠物视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存在。在中国,这一现象在Z世代(18-27岁)犬宠主和婴儿潮世代(60岁及以上)猫宠主中尤其明显。

尽管“宠物”一词仍将其归类为“物”,但上述多名受访者在向记者定义自己与宠物的关系时,“家人”是最常被提及的答案。不过,也有不同的答案,养宠人阿敏认为猫咪与自己是“主奴关系,它(猫咪墨墨)是主,我是奴。”另外,对于很多养异宠的人来说,因为异宠大多互动性弱,他们大多会表示,会对自己的宠物产生感情,但并不会认为它们是家人。

在宠物身上获得充沛的爱的人们也开始寻找一种更平等的,而非“东亚家长”式的养育方式。

近年来,在社交平台上,“养宠之后发现自己原来也是东亚父母”成为热门话题,一大批宠物主以此对自己的养宠行为进行反思:脱口而出“你吃我的,喝我的,抱一下怎么了”;“你再不乖,就让你出去当流浪猫”,“我会强迫它做它不喜欢的事情,一旦违背我的习惯和意愿,我就会炸毛”;“强迫它学会握手、打招呼、装死这些对狗的生活毫无意义的行为,还因为它学不会、学得慢就责怪它。”

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年轻人在养宠的过程中也将自己重新养育了一遍。王茉莉认为,“我会把我从狗狗身上学到的无条件的爱和我小时候没有获得的那种爱还给它,允许它犯错,练习不因为它不完美就受到责备。”

 05. 

超半数宠物主通过宠物交到同好

除了对内探索,宠物也成为了当代人与世界产生连接的一种方式。DT财经联合未卡发布的《2021养宠青年报告》显示,各年龄段都有超过半数人通过宠物交到同好。其中,80后通过宠物交到同好的比例最高,超过6成。整体来看,线上社交平台如QQ群、微信群、微博、豆瓣和小红书,是大家互相连接的主要场所,其次是线下不同的场所,如小区楼下、公园等公共场所等。

徐瑶(化名)向记者分享,她所在的小区就有一个养宠群,最初大家只是分享经验、相约遛狗,后来发展到相约开车去周边城市带狗出行,养宠群中的几个女生群友渐渐发展成每天都会聊天的好友。徐瑶与人合租,新来的室友也养狗,“入住当天我就把她拉进群聊,时间凑得上时,我们就一起到楼下遛狗,其中一个女生还亲手做了狗狗的衣服送给她”。

除了连接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养宠有时还能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极其渴望养狗却因居住环境受限的李梦洁,让远在老家的父母替她养了一只狗。“他们养,费用全部由我来出”。

“没养狗之前,和他们通电话,他们不是让我回老家工作,就是催婚,根本没其他话说。”但如今,因为有了这只共同关心和照顾的狗狗,她与父母几乎每周都会视频或打电话。“感觉他们比我还爱它。我希望小狗学握手,试了几次没成功,我妈就劝我不要为难它,说‘没必要学这些没用的,不会也可以’。”

 06. 

健康营养餐饮成养宠刚需

当宠物成为家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深知,这个每天陪在我们身边,融入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特殊”家人,伴随着残酷的数字定律:对比寿命长短,如无意外,它必然会先于我们离开这个世界。

这使得养宠人格外珍视宠物的生活质量,希望它们在快乐、健康与充沛的爱中度过短暂的生命。京东研究院发布《2025宠物行业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六成养宠人会将宠物纳入长期生活安排,考虑其未来的老去、医疗、陪伴等因素,养宠正成为长期规划中的一部分。“为宠物改生活方式”也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58.5%的养宠人会在室内为TA打造专属空间,并将空间的美观程度纳入家庭整体环境的考量,47.9%的人调整了作息节奏,41.1%的人在搬家时优先选择“宠物友好型”租房小区,甚至有用户表示“节假日的出游路线都得提前替TA安排好”。

爱它就要为它花钱。在消费社会,消费与情感紧密相关,情感作为一个抽象而深刻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载体或媒介来传递和表达。当人们把宠物当家人,自然也会通过消费为他们构建更好的生活环境。

巨大的需求令宠物经济迎来爆发性增长。《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增长7.5%,达到3002亿元。其中,犬消费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6%;猫的市场规模增长更为显著,达到10.7%。单只猫狗的年均消费超过2000元,均呈现出增长态势。

其中,18.8%的宠物主认为消费支出明显增加,37.2%的宠主认为消费支出略有增加,只有13.7%的宠物主消费支出略有减少。

一方面,愿意为宠物花钱的年轻人数量不断攀升,另一方面,银发宠物主也展现了突出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京东数字研究院发布的《代际消费洞察报告》显示,60后用户在宠物消费上有着巨大的动力,其宠物消费偏好是80后的1.7倍。

这一定程度上与他们的宠物大多是高龄宠物有关。亚宠研究院发布的《宠物行业蓝皮书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养育一只宠物超过10年以上的宠物主,51岁及以上的占比最高。

宠物主的钱主要花在哪?随着宠物成为家人,宠物消费已经变成宠物主消费的镜像。通俗来讲,人有什么样的消费,就会希望宠物也有同等的消费。

首先,吃饱是刚需。Mob研究院和库润数据联合《2025年宠物行业消费趋势洞察》显示,宠物主单只宠物月平均花费占比中,口粮占比最高,达到44.7%,其次是宠物健康医疗。《小红书2024宠物行业洞察报告》也指出,2024年线上宠物细分行业中,宠物食品从增量和增速上均排名第一,远超其他品类。

宠物主自己可以吃国潮包装的拼好饭,但是宠物绝不能随便吃。随着科学喂养成为宠物主的共识,毕马威发布的《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报告》(以下简称《市场报告》)显示,从决策因素来看,营养配比,配料组成和品牌知名度是目前养宠人选择主粮最关心的核心因素,分别占比59.3%、49.2%和29%。

《小红书2024宠物行业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含有蔓越莓(+6597%)、蓝莓(+1358%)、牛油果等天然果蔬的主粮销量表现亮眼,叶黄素、辅酶Q10这类营养成分也成为“常客”,配料的多元升级推动主粮市场进一步细分。

随着需求层次的升级,在资本与社交媒体的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需求被制造、被发现。

除了日常基本饮食之外,宠物保健品也成为了爆发式类目。据淘宝2024年发布的618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5月20日~5月28日,冻干类保健品销量同比增长超8倍,鱼油同比增长超9倍,乳铁蛋白同比增长超12倍。

许多宠物主认为,既然能通过消费让宠物更健康,就值得尝试。但实际上,国家执业兽医师张旭不止一次在他的社交平台上提醒:“宠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应从均衡的食物中获取,过度依赖保健品可能并无必要。”

 07. 

“宠物友好”经济飞速发展

为了保证宠物的健康,宠物医疗与保险需求同样增长。众安保险数据显示,2024年宠物险总保费规模同比增长达到129.5%。不过《市场报告》显示“销售宠物保险的公司太少”“不知如何挑选保险产品”是困扰广大养宠人的主要问题,关注度均超过30.0%,其次就是一些高发疾病或常见疾病未纳入保单的问题,占比达到28.8%。

此外,像智能项圈等可穿戴设备因能够实时追踪宠物心率、体温等健康数据,并通过AI算法及时预警潜在健康风险,而备受养宠人青睐。《白皮书》数据显示,近年来养宠人对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的偏好度显著提升,从2023年的9.4%上升至2024年的12.5%。

除了照顾它们的身体,与当代人越来越重视“情绪”趋势一致,人们对于宠物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京东研究院发布《2025宠物行业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超四成养宠人主动关注、理解宠物情绪,并通过玩具、食物安慰互动、带去户外放松等方式缓解宠物情绪,超六成人愿意为宠物的情绪付费。

现代动物行为训练(即正向训练)的兴起正是这种观念的延伸。犬行为训练师Hazel曾在科普文章中指出,不同于传统强调服从、奖惩并用的方式,正向训练的内核是顺应宠物天性,核心目标是促进人宠合作与宠物的情绪健康。“狗狗的行为问题,都是人狗问题。当宠物训练师,看起来是训练狗,实际上更多教的是家长。”

随着人宠关系的深入,宠物主对于人宠共生有了更深的诉求——无论何时何地,做什么,都想和宠物一起,这也从而催生了更多的细分市场。城市中,宠物友好型商店、咖啡馆、餐厅、公园不断涌现,为人与宠物提供共享空间。

比如,宠物社区平台“两条尾巴”开发了上海宠物友好地图,并通过小程序持续更新。根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截至2024年10月,该地图已收录2150个宠物友好点位。目前,这一数字已增至3023个,近30天新增79个。

人们希望带着宠物一起换城市生活、旅行,甚至出国,从而催生了宠物托运和宠物客舱的快速发展。小红书报告显示,2023年京东平台宠物托运服务销量同比增长95%;目前,首都航空、天津航空、西部航空、金鹏航空、祥鹏航空、北部湾航空等多家航司已开通宠物客舱服务,价格在每只宠物每航段1399元~1799元不等。

当宠物的出行边界被拓宽,宠物友好型酒店也随之成为一大风口。根据途家民宿发布的《2025五一民宿出游预测报告》,今年五一假期,平台带有“可带宠物”标签的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超八成,“可带宠物”的房源数量同比激增五倍。飞猪民宿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宠物友好”“可带宠物”等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量环比2024年四季度增长约60.0%。

除了宠物生时需要更好的生活,当所爱远逝,如何进行最后的道别,是每一个养宠人最终会面对的问题。《市场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时期犬、猫数量最多,但同时也面临高龄宠物越来越多的情况,其中2024年老年犬占比达27.6%,较2021年增长6.4%,老年猫占比则由2021年的6.3%升至2024年的10.1%。

越来越多人希望为宠物举行葬礼或告别仪式,由此催生的宠物殡葬服务,已从最基础的火化,发展出更加细致的流程:遗体净身、遗容整理、告别仪式、骨灰寄存等。

告别之后,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怀念。许多商家开始推出了宠物去世后能够用以怀念的物品,如将骨灰制成戒指、项链、手链或雕塑,也有商家推出用毛发制作1:1模型标本、纪念相框或全程纪念影片等;部分门店还会设置往生牌、卡片寄语和小玩具等。

价格方面,根据宠物体型和所选服务不同,基础火化通常在数百至一千元之间。如果包含个性化内容,如遗体美容、善终沐浴、视频制作或高僧超度等,整体费用可轻易上升至数千元。

从生到死,宠物的一生与人相伴,他们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以及可能享受到的福祉也成为宠物主必然的考量。随着城市中的宠物数量快速飞涨,如何与它们更好地相处共存,成为了整个社会必须考虑的问题。

正如政治哲学家钱永祥所言,动物的问题,其实就是人的问题。“人类的真正道德考验,就在于怎么对待这些命运完全由人类摆布的生命:动物。”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