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甜味的渴望,是刻在基因里的本能反应。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这份偏爱曾指引我们的祖先寻找熟透的果实,摄取珍贵的糖分、转化为生存的能量。然而,在摄入普遍过剩的当下,糖分曾经拥有的生存优势却变成健康隐患。
在各种添加糖中,果葡糖浆因高果糖含量而被一些人称为“健康杀手”。今年7月,酷爱喝可乐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与可口可乐公司进行了讨论,要求其将可口可乐的甜味剂由果葡糖浆换回蔗糖。这番言论再次引发“果葡糖浆不利于健康”的讨论。
果葡糖浆究竟是什么?它是否真的不如蔗糖健康?
果葡糖浆是“科技与狠活”?生产原料是普通玉米淀粉
果葡糖浆也被称为“高果糖浆”“异构糖浆”,通常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水解、异构化、精制、浓缩等工艺制成,属淀粉糖类。
图源:电商平台
形象地说,玉米淀粉像由无数葡萄糖分子“手拉手”组成的长链(多糖)。在生产过程中,淀粉酶如同一把精准的剪刀,将这条长链逐一“剪”成单个的葡萄糖分子。接着,在葡萄糖异构酶的作用下,一部分葡萄糖分子被转化成果糖分子,最终得到由“果糖+葡萄糖”组合而成的混合糖浆,也就是果葡糖浆。
图源:《转化糖浆与果葡糖浆的比较研究》
根据果糖含量,果葡糖浆主要分为F42型(果糖含量42%)、F55型(果糖含量55%)和F90型(果糖含量90%)三个型号。果糖比例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果葡糖浆的甜度:由于果糖甜度是蔗糖的1.4-1.8倍,葡萄糖甜度仅为蔗糖的0.7倍,因此果糖含量越高,果葡糖浆就越甜。具体来说,与同质量蔗糖相比,F42型的甜度约为其95%-100%,F55型的甜度约为105%-110%,而F90型的甜度则高达150%-160%。
有食品行业人士对《消费者报道》指出:“目前,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F55型果葡糖浆都是使用最广泛、需求量最大的型号。其甜度与蔗糖几乎一致,生产商用其替代蔗糖时,无需重新设计配方和调整风味,即可实现无缝替换。”
图源:电商平台
需要明确的是,果葡糖浆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它和普通的白糖、红糖一样,被归类为食品配料,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在我国相关食品标准的分类中,果葡糖浆与食用葡萄糖、低聚异麦芽糖、麦芽糖、麦芽糊精、葡萄糖浆等一同被归类为“淀粉糖”。相关数据显示,果葡糖浆占淀粉糖总量的33.8%。目前我国果葡糖浆的年产量超过500万吨,相当于食糖产量的1/2,食糖消费量的1/3。
为何食品行业对它偏爱有加?果葡糖浆的宝藏特性不止是甜
含有“果葡糖浆”的食品、饮料,远比想象的高。查阅配料表,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烘焙食品、甜品、果酱、部分零食乃至酸奶中,都可能含有果葡糖浆。这固然因为它负责提供甜味,但食品行业对它的偏爱,绝不仅因为“甜”。
在成本方面的压倒性优势,是果葡糖浆被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全球产量大且供应稳定。在美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玉米享有政府补贴,这使得原料成本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对进口蔗糖有关税和配额限制,人为抬高了蔗糖价格。果葡糖浆作为本土化生产的甜味替代品,成功绕开了这些贸易壁垒。
除了成本优势,果葡糖浆“天赋异禀”的特性——冷甜性,也是它能够征服碳酸饮料市场的关键所在。与蔗糖不同,果葡糖浆的甜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强。在0°C时,其甜度可达蔗糖的1.5倍以上,带来比蔗糖更强烈、更清爽的甜感。这也解释了为何冰镇可乐比常温可乐更好喝。除了预包装饮料,它在新式茶饮中的应用也极为普遍。
图源:电商平台
此外,果葡糖浆还是名副其实的“冰晶克星”。因此,在冰淇淋、冰棍等冷冻食品中使用果葡糖浆,能有效抑制冰晶的生成和生长,使产品口感更加细腻、顺滑,避免出现冰渣感。
图源:电商平台
在面包、糕点等烘焙食品中,果葡糖浆同样表现卓越。作为单糖,果葡糖浆无需分解就能被酵母直接利用,发酵速度更快。同时,它与蛋白质在加热时发生的美拉德反应更为强烈,能为烘焙食品带来诱人的金黄色泽和独特风味。此外,果葡糖浆还具有极强的吸湿性,能有效锁住水分,可以防止面包、蛋糕过快变干、变硬。
图源:电商平台
果葡糖浆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属于单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因此也常被用于加工咳必清、枇杷露等药用糖浆。
可见,果葡糖浆之所以备受青睐,不仅因为它的“甜”,还因其具有保湿、防腐、改良口味等多种功效。
果葡糖浆比蔗糖不健康?真正的健康杀手是“过量”
在健康意识日益提升的今天,果葡糖浆常被贴上“不健康”的标签,而蔗糖似乎自带“天然”光环。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化学结构看,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与一分子果糖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双糖,而最常见的F55型果葡糖浆则是由约55%的果糖和45%的葡萄糖组成的游离混合物。当蔗糖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被消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其最终成分与果葡糖浆惊人地相似。
这对成分相似的“孪生兄弟”,血糖生成指数(GI)也十分接近。蔗糖的GI约为65,果葡糖浆(F55型)约为68,两者均属于中高GI食物,升糖速度不相上下。它们的升糖作用主要来自葡萄糖部分,而果糖对血糖并无直接影响。
但这并不代表果糖更健康。果糖的代谢路径独特,它几乎全部在肝脏中代谢,这一过程不依赖胰岛素,也不会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为身体供能。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果糖可能加重肝脏负担,促进肝脏脂肪合成,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尿酸升高和内脏肥胖的重要风险因素。
公众对果葡糖浆的担忧,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对其“高果糖”特性的误解。但事实上,蔗糖同样含有果糖。最常见的F55果葡糖浆的果糖含量为55%,仅略高于蔗糖的50%,这5%的差距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具有决定性。
那么,为什么果葡糖浆更受诟病?
一方面,由于价格低廉,果葡糖浆被广泛地添加于各类加工食品(甚至包括部分咸味食品)中,导致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量。另一方面,果葡糖浆在20世纪70至90年代普及,恰好与全球肥胖率的快速上升期重叠,时间上的巧合强化了人们对它的负面印象。
实际上,无论是果葡糖浆还是蔗糖,真正的健康隐患在于“过量摄入”。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日添加糖摄入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10%以下,并鼓励进一步降至5%以内(约25克)。该建议并未区分糖的种类,其核心在于控制“游离糖”的总量。因为无论是成本较低的果葡糖浆,还是常被视为“天然”的蔗糖、蜂蜜,长期过量摄入任何形式的添加糖,都会显著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龋齿等健康风险。
因此,对消费者而言,关键不在于“选择哪种糖”,而在于“控制总糖量”。我们应学会阅读食品标签,警惕加工食品中的“隐形糖”,并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这才是更科学、更根本的健康策略。
参考资料:岳帅,杨钊,徐光辉等.转化糖浆与果葡糖浆的比较研究[J].甘蔗糖业,2021,50(4):85-90.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