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央视,钟睒睒只为了一件事

发布时间:

2025-04-21 22:34:44

来源:伯虎财经

同样的一公斤绿茶,日本茶叶在国际市场的收购价接近30美金,你猜猜中国茶叶的收购价是多少?

3.5美金。

这是4月13日晚,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在第三次做客央视《对话》栏目时揭露的事实。

过去半年多,他上了三次《对话》,讲的其实都是一个东西,那就是农业

第一次《对话》,钟睒睒就提及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跨越”。

第二次《对话》,更是触及了他的“农业梦”以及对农业品牌的理解。他说,“不是给农民一条鱼,而是教他们如何打渔。”

而这次在云南,钟睒睒的思考很明显已经深入到农业底层逻辑。

为什么中国茶产业做的不如日本,是因为茶的品质吗?恰恰相反,云南是天生的茶叶产地。好到什么程度?一般的茶叶大多是两叶,但这里都是四叶,并且嫩得能掐出水。东方树叶70%的茉莉花茶茶胚都用了云南的茶叶。

节目里,钟睒睒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农业的出路在于工业,我们不向下卷,我们一定是往上卷,我们向下管理质量,向上去卷市场,我们还是要把茶价卖上来的。”

什么是向下卷?就是单纯卷价格。在去年江西的媒体会上,他强调企业应坚持长期主义而非迎合流量。

普洱茶跟云南形成了路径依赖,让它越走越窄这条道。它如果做成绿茶呢,做成茉莉花茶呢?做成红茶呢?”

等于是为了一棵树木,放弃了整片森林。

同时传统的农业生产过于分散,这就导致两个问题。首先,产品品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现代市场对标准化、安全性的需求。其次,茶农在面对市场时缺乏议价权。

而工业化的好处是,既可以通过技术、管理和产业链重构,解决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市场脱节等问题,还推动农业向高附加值、可持续方向发展。

所以钟睒睒的做法是,建工厂,然后捐赠掉。

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茶叶工厂需要2000万元,农夫山泉一口气捐了5座。以前景东县的茶农们都是人工炒茶,49个传统茶厂一天也只能消化几十吨叶子。而农夫山泉的工厂一天就能吃掉30吨叶子。

工业化生成的茶叶品质更好,标准化程度更高。比如传统的云南绿茶多采用晒青的方式,即通过自然条件晒干茶叶,这种方式受天气影响大,品质不可控。现代化的工厂则可以采用烘青工艺稳定茶叶品质,提升茶叶原料的标准。

其实在第二次参加央视《对话》时,钟睒睒就提到了,助农需要坚持长期主义,要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为了攻克榨汁难题和黄龙病等,保证果农能够更好的种植,农夫山泉建立了一个接近千人的现代农业管理队伍,每年都会针对果农做田间管理的知识培训。

钟睒睒之所以选择这么做,秋香觉得,跟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在《浙江日报》任职时,他跑的就是农业线,创业的第一个项目是种蘑菇。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土地、农民打交道。他自己就说,

“对农业我是有情怀的,因为我本身就是个农民。”

他的农业情怀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农夫山泉这家企业的经营理念。农业是个苦生意,需要扎根地下,需要投入,需要等待。

第一次上央视,他就着重提到了“慢企业”的概念,因为好产品都是时间打磨出来的。茶用了六年,橙用了八年,做水花了十年。

在赣南,他强调直播带货的短期效应,提出“授人以渔”的全产业链助农模式,他觉得长期投入是值得的,是对农民、工人、工厂、社会,这四个方面都有价值的账”。

在云南,他再次谈到了“垂直型企业”。“我们捐赠这个工厂,希望这个工厂能够起到培训、帮助、提升产业化水平——让农夫山泉有一个根在这里。”因为只有工业化水平提升了,中国茶的国际竞争力才能起来。

钟睒睒曾说,”这些投入是不设限的“。他更看重的是,农民有没有增收,农业的升级以及中国农产品的形象重塑。

对于中国农业而言,钟睒睒和他的农夫山泉无疑也为农业现代化打了个样——慢不是问题,投入也不是问题,重点是既能保留下这片古老大地的珍贵馈赠,又能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实实在在的享受到先进生产力带来的红利。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泡财经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