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神教育的难关:隐瞒过亿诉讼领罚560万,增利依赖降本,转型AI难见实效

发布时间:

2025-07-15 18:19:20

来源:证券之星

证券之星 陆雯燕

自去年12月因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后,豆神教育(300010.SZ)的处罚终于落锤。公司隐瞒5起诉讼仲裁案件,累计涉案金额达1.36亿元,最终收到北京证监局560万元罚单。

证券之星注意到,此次罚单再次暴露豆神教育治理的深层危机,与此同时,公司业绩同样步履艰难。在连续三年深亏后,豆神教育于2023年通过破产重整暂时缓解债务危机。虽然公司2024年净利润大幅增长,但业绩改善更多依赖费用管控,主营业务营收增长乏力,核心业务的“造血”能力未见根本改善。

如今,豆神教育将“翻身”的希望寄托于AI+教育赛道。然而,其AI业务的发展同样面临多重挑战,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仅2020年的4%,严重制约技术创新能力。同行的激烈竞争使得市场空间被持续挤压,目前AI业务营收占比仅3.6%,尚未扛起业绩大旗。

5起诉讼迟滞披露,合计被罚560万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豆神教育及其控股子公司涉及的未按规定披露诉讼、仲裁事项共5件。

具体来看,2022年7月,豆神教育控股子公司新疆瑞特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瑞特威”)起诉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新疆农丰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察布查尔锡伯案”);2023年3月,豆神教育起诉张家口智云教育云科技平台运营有限公司、智云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慧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张家口案”),上述案件被法院立案。

2023年1月,豆神教育收到张某等人向其控股子公司北京豆神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起仲裁(下称“张某案”)的仲裁通知、仲裁申请书等法律文件。

2023年2月,豆神教育收到上海德峰广告传播有限公司向其控股子公司中文未来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中文未来”)提起诉讼(下称“德峰广告案”)的开庭传票、起诉状副本等法律文件;同年3月,瑞特威收到寓乐湾(武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向其提起诉讼(下称“寓乐湾案”)的开庭传票、起诉状副本等法律文件。

证券之星了解到,2023年4月26日,豆神教育通过2022年年报披露了德峰广告案,并于2024年4月25日通过2023年年报披露了张家口案。2024年8月16日,豆神教育在《关于累计诉讼、仲裁情况的公告》中披露了察布查尔锡伯案、张某案、德峰广告案、张家口案、寓乐湾案。

北京证监局指出,豆神教育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察布查尔锡伯案、德峰广告案,累计涉案金额1204.2万元,上述诉讼事项属于应当及时披露的重大事件。

此外,豆神教育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张某案、寓乐湾案、张家口案,也未在2023年半年报中予以披露,累计涉案金额1.24亿元。豆神教育未按规定披露上述诉讼、仲裁事项,导致未及时披露重大事件,2023年半年报存在重大遗漏。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豆神教育时任董事长、CEO窦昕,时任董秘、副总裁陈钊,时任副董事长王辉,时任董事、副总裁刘辉分别被给予警告,并被处以110万元、110万元、55万元、55万元的罚款。豆神教育被给予警告,且被处以230万元的罚款,上述罚款合计560万元。

屡踩信披违规红线,合规治理待解

梳理过往不难发现,豆神教育信披违规的问题并非偶然,公司及管理层此前已多次因信披违规受到处罚。

据不完全梳理,中文未来于2022年1月至7月向北京貂蝉梦工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累计采购2838.26万元,相关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公司未及时履行审议程序并对外披露前述关联交易情况,被北京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2020年末,豆神教育就出售江南信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股权与共青城众智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共青城众智”)和马莉签署了股权协议和相关承诺函,后续交易发生纠纷继而引发仲裁事项。仲裁案于2022年12月7日被受理,但公司迟至2023年1月9日才披露,且未披露向共青城众智和马莉出具承诺函的有关情况。

2022年6月,在回复投资者提问及关注函时,豆神教育未能客观、完整反映直播带货业务的具体情况,未充分提示业务风险,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2023年4月,豆神教育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公司计划将与字节跳动联合发起“字节跳动教育产业联盟”,后确认该信息不实。上述三起信披违规,时任董事长池燕明、窦昕、陈钊在2023年11月被北京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2024年12月,深交所对窦昕、陈钊、豆神教育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因截至2024年8月16日,豆神教育累计应披露未披露诉讼、仲裁事项累计涉及金额达4.55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4年5月24日,陈钊董秘职务任期届满离任。同年11月,陈钊于豆神教育离职,其副总裁职务原定任期届满日为2027年5月22日。

扭亏后陷降收增利,主营业务增长乏力

资料显示,豆神教育前身为主营办公系统服务的立思辰,于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中国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之一。2018年,立思辰先后斥资12.91亿元收购中文未来100%股权,窦昕也由此入局。

2020年,窦昕推动公司更名为豆神教育,目前主营业务主要为艺术类学习服务业务及直播电商业务、文旅游研学业务、智慧教育服务业务、人工智能(AI)教育业务。

然而,窦昕掌舵豆神教育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入局当年豆神教育就出现上市后首亏,此后业绩出现大幅波动。受2021年“双减”政策影响及公共事件对主营业务的冲击,剥离K12业务的豆神教育连续三年出现深亏。2020年至2022年,豆神教育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25.67亿元、5.92亿元、6.87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业绩“失血”的同时,豆神教育一度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2022年公司净资产为-6.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29.7%。2023年,豆神教育启动破产重整,引入11亿元投资化解债务危机,由于债务重组收益,豆神教育当年实现扭亏。

豆神教育的难关:隐瞒过亿诉讼领罚560万,增利依赖降本,转型AI难见实效

根据重整时的业绩承诺,豆神教育在2024年至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000万元、8000万元、1.6亿元,或三年合计归母净利润不低于2.8亿元。

2024年,豆神教育利润继续保持增长,但这并非靠主营业务的贡献。公司两大营收板块内容(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及服务、教育产品及管理解决方案的营收分别同比下滑8.78%、26.01%,这也导致其2024年出现降收增利的情形。2024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7亿元、1.37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23.77%、334.04%。

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一方面源自较低的基数,另一方面来源于费用的管控。豆神教育2024年营业成本同比下滑39.52%至4.12亿元。管理、研发以及财务费用分别为9584.82万元、461.58万元、-2203.51万元,降幅分别为44.14%、88.98%、115.24%。上述重大费用的支出减少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豆神教育净利润表现。

今年一季度,豆神教育继续深陷降收增利,公司实现营收1.9亿元,同比下降0.63%;实现归母净利润3736.71万元,同比增长68.05%,成本端的费用管控仍是助力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

转型AI成效待考,研发大幅缩水

证券之星了解到,豆神教育的转型始于2021年“双减”后的业务调整,2023年重整后开始布局AI教育业务,布局AI也成为其寻求“翻身”的手段之一。

豆神教育于2024年10月推出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教育垂类大模型应用“豆神AI”,正式进军“AI+教育”领域。

今年7月8日,豆神教育发布了全新AI教育产品AI CLASS,正式推出超能训练场和学伴机器人。豆神教育一直以来都主攻大语文,从新产品布局来看,豆神教育正借助AI技术从语文向全科扩展,试图破解商业化应用场景和适用科目人群相对单一的短板。

然而,豆神教育的AI产品核心算法依赖智谱华章与微软,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与全力布局AI教育战略形成反差的是,豆神教育的研发费用从2020年的1.14亿元一路降至2024年的461.58万元,期间缩水约96%。2025年一季度仅支出99.4万元,同比下滑近八成。

随着AI、大模型等技术的普及,众多教育公司已通过自建模型、寻求外部合作等方式在“AI+教育”领域探索,AI教育赛道的竞争日趋激烈。比如,猿辅导推出的小猿AI App、小猿AI学习机及飞象星球人工智能通识课;网易有道宣布全面接入国产大模型,AI全科学习助手有道小P结合国产大模型进一步优化了个性化答疑功能;学而思三大系列学习机搭载了DeepSeek与九章双核大模型,强化了产品的智能交互与精准分析能力。

在传统教育机构和AI科技公司的双重挤压下,豆神AI的品牌影响力有限,AI转型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2024年,AI教育业务实现营收2730.91万元,营收占比仅3.6%。(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