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前三季度业绩双降,单季营收下滑15%,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双重承压

发布时间:

2025-10-27 16:43:51

来源:证券之星

证券之星 赵子祥

10月23日,华夏银行(600015.SH)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48.81亿元、归母净利润179.82亿元,分别同比下降8.79%和2.86%,核心盈利指标全面收缩;单季表现更显疲软,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降幅扩大至15.02%,营收增长引擎持续失速。

证券之星注意到,与此同时,该行净息差收窄至1.55%,拨备覆盖率骤降12.56个百分点至149.33%,可疑类贷款余额突破百亿,资本充足率指标全面下滑,多重经营矛盾集中显现。同日,华夏银行宣布三项核心管理层任命,试图通过人事调整破局,但后续仍需在业务结构优化、风险防控强化及资本补充等方面持续发力。

前三季度业绩双降,营收引擎持续“失速”

经过上半年的业绩双降后,华夏银行的经营颓势在2025年三季度并未明显扭转。财报显示,2025年1-9月,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48.81亿元,同比下降8.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82亿元,同比下降2.86%。

单看第三季度单季表现,尽管实现了净利润扭亏为正,但其营业收入仅为193.59亿元,同比降幅高达15.02%。单季度营收的“断崖式”下滑,凸显其业务增长的动力严重不足。

从盈利指标的细分维度看,该行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均与上年同期持平,看似平稳的表象下实则是盈利增长的停滞。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41%,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36%,同比下降0.43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0.41%,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

多项核心盈利指标的同步下滑,反映出华夏银行的盈利能力在2025年三季度出现了全面收缩,其在成本控制、业务结构优化等方面的短板已成为制约盈利增长的关键瓶颈。

营收与净利的双降并非偶然,从业务结构来看,华夏银行的净息差表现同样不容乐观。2025 年1-9月,该行净息差为1.55%,较2024年同期的1.60%下降0.05个百分点。净息差作为衡量银行生息资产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其收窄直接反映出华夏银行在资产端的收益能力或负债端的成本控制上的不足,进一步挤压了盈利空间。尽管净利差微升0.01个百分点至1.62%,但难以抵消净息差收窄带来的负面影响。

资产质量承压,风险抵御能力骤降

证券之星注意到,华夏银行的资产质量在2025年三季度呈现出“不良率微降但风险隐忧加剧”的矛盾态势。截至9月30日,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58%,较2024年末的1.60%仅下降0.0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作为风险抵御的“缓冲垫”,华夏银行拨备覆盖率从2024年末的161.89%骤降至149.33%,降幅高达12.5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从2.59%降至2.36%,下降0.2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的显著下滑,意味着华夏银行在应对不良贷款损失时的准备金储备大幅减少,一旦后续不良贷款出现反弹,其利润端或将面临直接冲击。

从贷款分类的具体数据看,可疑类贷款余额的增长尤为刺眼。9月30日,该行可疑类贷款余额为102.63 亿元,较2024年末的91.54亿元增长12.11%,已突破百亿规模。同时,损失类贷款余额虽同比下降12.26%,但次级类贷款余额仍同比增长4.02%,不良贷款的内部结构仍存在不稳定因素。

在资本实力方面,华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全面下滑。截至9月30日,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33%,较2024年末的9.77%下降0.44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4%,较2024年末的11.70%下降0.56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2.63%,较2024年末的13.44%下降0.81个百分点。

华夏银行在2025年三季度的表现,是其近年来经营矛盾的集中体现。营收净利双降暴露了业务增长的乏力,资产质量承压与拨备覆盖率下滑凸显了风险抵御能力的不足,资本充足率全面下滑则反映了资本管理的短板。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10月23日,华夏银行宣布了3项任命:聘任刘小莉为首席运营官,聘任方宜为首席风险官,聘任刘越为首席财务官。其中,刘小莉原为华夏银行首席风险官,此前还任过华夏银行总行营业部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华夏银行北京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华夏银行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华夏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华夏银行授信审批部总经理等职。

然而,人事调整只是破局的起点,华夏银行要真正走出困境,还需在多个维度发力:例如在业务端,需重新审视业务结构,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优化净息差;在风险端,需强化信贷管理,遏制不良贷款尤其是可疑类贷款的增长。

同时对于这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而言,补充拨备储备,重建风险抵御“缓冲垫”也尤为重要,今后如何平衡业务扩张与资本约束的关系,能否通过多种渠道补充资本,稳定资本充足率也将成为该行解决深层经营矛盾的关键。(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