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钢企股价领涨,特钢龙头受捧,但高负债与产能过剩问题仍存。
通过打通产业链、管理上降本增效、聚焦特钢等高价值产品,龙头钢企和部分特钢企业以稳健的业绩、较高的分红率受到投资人认可,股价涨幅较大。但也有一些钢企仍处在亏损和负债率上升状态中。在钢铁产能过剩、价格下行的背景下,有评级机构人士建议,应尽快统筹处理债务问题,比如暂停现金分红和考虑债务重组等。
龙头钢企走出慢牛行情
今年以来,钢铁板块走出慢牛行情。Wind显示,钢铁股精选指数今年以来涨幅达24.4%(数据截至10月23日,下同)。在钢铁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具备较强抗周期性能力的钢企主要集中于特钢、不锈钢,或东部沿海地区的地域性钢企,部分企业还兼营稀土等高价值业务。其中,武进不锈(603878.SH)今年涨幅达101%;柳钢股份(601003.SH)、杭钢股份(600126.SH)涨幅分别为92.4%、84.9%;中信金属(601061.SH)涨幅为62.6%。
同样处在特钢赛道的中信特钢(000708.SZ),2025年上半年录得归母净利润27.98亿元,同比增长2.67%;毛利率14.37%,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中信特钢在半年报中表示,“特钢作为钢铁行业的高端分支,正迎来历史性发展窗口”。从成本端看,今年上半年中信特钢的融资成本显著下降,利息费用从2024年上半年的5亿元减少到2025年上半年的4.2亿元。
优质钢企早在2023年就已提前走出牛市行情,比如中信集团旗下的南钢股份(600282.SH),其2022年末的总市值为194亿元,在钢铁(中信)行业成份股的53家钢企中排名15位,到2023年末时,总市值增长到228亿元,板块中排名攀升至第9位。随着公司被中信集团收购,2024年末,南钢股份总市值进一步提升至289亿元,跃升钢铁板块第5位。目前,南钢股份的总市值为322亿元,相比2022年末增长了65%,这一市值增长幅度在A股钢企中排名居前。
相对来说,普钢、建筑用钢等企业,以及东北、西北地区的钢企业绩和股价表现较弱,比如抚顺特钢(600399.SH)总市值从2022年末的282亿元跌至目前的101.8亿元,跌幅超过六成;方大特钢(600507.SH)同期市值从140.3亿元跌至目前的128.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钢铁产业链上一些企业股价也在顺势下跌,比如方大特钢的关联企业方大炭素(600516.SH),主营产品是钢铁冶炼所需的炭素、石墨电极等产品。2023年以来,公司总市值从233亿元跌至207亿元。
财报显示,方大炭素2024年营收38.72亿元,同比下降24.55%;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下降55.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644万元,同比下降87%。2025年上半年,方大炭素营收16.9亿元,同比下滑28%,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453万元,同比下滑68%。公司在半年报中坦言,2025年受下游钢厂需求不及预期的影响,“石墨电极市场呈下行走势,大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减产、亏损状态”,石墨电极产品的需求和价格也受到影响。

部分钢企负债率超过70%
从涨幅领先的钢企来看,普遍具有分红率较高、负债率表现稳健的特点。比如宝钢股份(600019.SH)、中信特钢、南钢股份2024年度的现金分红比率分别达到61.3%、50%、50.4%。分红金额上,三家公司2024年度现金分红45.1亿元、25.6亿元、11.4亿元,在A股钢企中排名前三。三家公司资产负债率还在60%左右或更低(截至今年6月末)。
受今年钢价下行、业绩下滑或亏损等因素影响,部分上市钢企资本补充渠道不足,负债率进一步走高。据Wind数据,钢企中有8家公司截至今年6月末的资产负债率高于70%,13家高于65%。其中负债率最高前三家公司,八一钢铁负债率达101.9%、安阳钢铁负债率达89.9%、酒钢宏兴负债率达86.4%。
对此,资深评级机构人士同业圈老鹏向本刊表示,“部分负债率过高的钢企应及时考虑实施债务重组,如与债权人协商展期或债转股、引入AMC处理不良债务等”。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负债率较高的钢企仍维持着较高分红。公开信息显示,河钢股份(000709.SZ)截至2025年6月末的资产负债率为74.5%,公司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率达44%;位于江苏张家港市的广大特材(688186.SH)今年6月末的负债率为66.3%,公司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率高达76%。
同业圈老鹏表示,部分国企在负债率较高的前提下仍维持高分红,深层原因很可能和国资考核要求的制约有关,建议钢企把“平衡股东回报与财务安全”作为战略抉择的重点,高负债钢企应优先偿债,避免“举债分红”加剧财务风险。
“十五五”钢铁去产能 机构看好特钢赛道
在近年钢价下滑、整体产能过剩、房地产低迷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部分钢企亟待扭亏。Wind显示,钢铁(中信)的53家A股上市公司中,2024年上半年有14家钢企的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今年上半年为11家。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十五五”期间(2026-2030),粗钢产量或下降至9亿吨~9.5亿吨。这意味着,在需求继续下滑的预期下,钢铁行业内部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信建投证券金属材料分析师在最新研报中表示:钢铁是重资产行业,又面临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当前受地产需求拖累,钢材市场呈现“供给减量、需求偏弱、库存上升、价格下跌、收入减少、利润下滑”的态势,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挑战,伴随着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汇率波动、贸易保护与反倾销等的影响,中国钢铁企业出口市场的门槛将显著抬升。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分析,“十五五”期间,中国钢铁行业将从“增量发展”阶段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市场竞争态势更加严峻,“我国钢铁供给强于需求的市场形势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根本性改变,行业运行持续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态势”。
针对“十五五”规划,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在今年7月发文建议,“充分认识国内钢铁行业需求下降、国际贸易缩量的严峻形势,深刻认清市场供需矛盾的长期性,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主动压减低效产线和产能”,避免“以量换价”的恶性循环和“内卷式”竞争。
钢企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同业圈老鹏向本刊表示:“据了解,当前银行及评级机构对钢铁行业的融资审批趋于审慎。”而且除了传统的流动比率、经营性现金流、毛利率、吨钢利润等传统指标外,在“双碳”政策的影响下,当前金融机构还会重点关注钢企绿色转型进度(如电炉钢占比变化)对融资成本的潜在影响,导致对钢企的授信和风控体系更加复杂。需要特别留意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当下还会重点关注国资股东的支持力度,如注资、财政补贴等手段均能提升钢企的信用评级。“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向头部钢企(如宝武、鞍钢)及区域龙头提供授信,对高负债、低效产能企业则明显收紧信贷。”
就各个细分赛道的投资价值来说,中信建投证券金属材料分析师认为:目前中国普钢供应过剩,而中高端特钢的国产比例只有约4%,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差仍较大,中高端特钢国产替代需求有望迎来较快增长,中高端特钢企业估值有望提高,“从发达国家的特钢公司估值来看,多处于15倍-25倍的水平,日本、欧美等特钢快速发展阶段已经过去,而我国中高端特钢还处于成长期,应用的新能源、造船、航空航天行业处在蓬勃发展期,应当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迁址公告
古东管家APP
关于我们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