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演员马天宇在微博上怒骂携程,三千多的票,点进去变六千,最后变成一万多,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
这一下气得网友们都跳了出来,“大数据杀熟越来越严重了”、“附议附议,马天宇大实在人”。
早在19年的时候,当时就有一位名为“陈利人”的作者发文章控诉携程,第一次买票,价格17000多,退票再买价格就涨到了近19000,删掉软件重新安装,还是将近19000的价格。
但后面就发生戏剧性的一幕了,陈利人下载了航空公司自家的APP,搜同款机票,价格却只要16000多。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携程敢一而再、再而三的大数据杀熟?
原因还是在于携程有着大量的用户数据,作为一家OTA企业,携程通过抓取用户的消费记录从而判断他们的消费偏好和消费意愿,如果你是一个对价格不敏感的用户,那么就会被调高价格,减少优惠比例。
再有一个,携程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里就显示了,携程集团的股东们就净亏损了9.89亿元,对比去年同期净利润的18亿元,直接由盈转亏。
对老用户抬高价格,对新用户给出价格优惠,这样的区别对待也难怪携程口碑越来越差。
这么说那是不是就没人管了?早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规定了,一旦被发现大数据杀熟,将对商家最高处罚上一年度销售额的10%,对平台最高处罚上一年度总销售额的5%,最低处罚1%。
如果按照携程去年200亿的营业额来算,最低1%也就是2个亿,你说携程这么作死会不会心疼呢?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