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荐书特辑5:要让你的投资组合“反脆弱”

发布时间:

2022-10-05 07:55:08

来源:星图金融研究院

各位读者,大家好。

投资是一场长跑,我们需要从书籍中汲取力量。国庆长假,星图金融研究院联合星图金融财顾频道推出“国庆荐书”系列文章,精选7本投资经典,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第5本书是《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推荐人是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薛洪言,书籍作者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塔勒布有三本书非常知名,分别是《黑天鹅》、《反脆弱》和《随机漫步的傻瓜》,看名字似乎差异很大,实际上却一脉相承,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就理念的完整性而言,《反脆弱》是这一系列的灵魂,另外两本更像是延伸和发挥,所以,如果时间有限,读这一本就够了。塔勒布是交易员出身,他写的书或多或少都渗透了很多投资理念,读塔勒布的书,对投资也大有裨益。

国庆荐书特辑5:要让你的投资组合“反脆弱”

以下为推荐正文。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本能地讨厌不确定性,追求确定性带来的掌控感和稳定感。但塔勒布却观察到,生活中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比如人类的骨骼,间断性地施加一些压力,有助于骨骼密度的提升。

塔勒布将这种受益于不确定性冲击的特征命名为“反脆弱性”,然后用了一本书的篇幅来介绍和宣传这种反脆弱性,并希望读者都能像他一样,“宁愿做愚钝但具有反脆弱性的人,也不做极其聪明但脆弱的人”。

在现实中,出于对确定性的追求,我们会主动屏蔽掉很多随机事件的冲击,这样反而会剥夺受保护对象的反脆弱性,使其变得不堪一击。

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帮孩子搞定所有事情,其结果却是当孩子长大后,自身缺乏处理事情的能力,像脆弱的花瓶一样,很容易被现实世界打垮和击碎。

某种意义上,反脆弱性描述的是一种自我修复能力,在修复过程中会产生过度补偿,从而让我们受益。比如运动有益健康,很大程度上是运动产生了微小的伤害,促使我们的肌体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的过度补偿效应,让我们变得更强壮。不妨想一想健身房中的肌肉男是怎么炼成的。

所以,我们可以把反脆弱的产生分解为“冲击”和“修复”两个阶段,二者缺一不可。如果缺乏修复时间,冲击只会给我们带来伤害,如不少人因为房贷压力、工作疲劳等长期精神紧张,若不能有效修复与舒缓,就容易引发一系列不可逆的损伤;如冲击过大超出了我们的修复能力,也会过犹不及,典型如运动超量导致的肌肉拉伤。

就职场而言,这两年的疫情冲击,让很多人产生了对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感,于是不少人用塔勒布的“从不确定性中受益”来自我慰藉。但真相是,不确定性冲击本身并不会让我们受益,真正让我们受益的是面对不确定性的应对过程(修复过程),在应对中我们得到成长和进步,才能产生反脆弱性。反之,若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一味逃避,是不可能产生反脆弱性的,也就不可能从不确定性中受益。

在这个意义上,对某个人是反脆弱的环境,换另一个人未必还是如此。换言之,有些人可以从不确定性中受益,有些人则不能,根本上取决于我们面对冲击的“修复”能力。

回到投资领域,投资者该如何获得反脆弱性呢?

如前所述,面对不确定性冲击,如果好处大于坏处,便是具备了反脆弱性。资本市场每天都在波动,如何确保好处大于坏处呢?塔勒布的建议是生存优先,消除影响生存的致命因素,即凡事先做最坏的打算。

在投资中,杠杆是典型的致命因素,只有加了杠杆,投资者才会面临爆仓风险,影响生存。所以,要想在投资中获得反脆弱性,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去掉杠杆,确保无论情况如何糟糕,都没有爆仓的风险。限制了不利因素,自然也就获得了反脆弱性。否则,背负着爆仓风险,无论你如何提高投资技艺都无济于事,因为终会一场空。此外,将投资组合中的高估值产品替换为低估值产品,也会增大组合的反脆弱性,更容易在波动中受益。

同样,购买保险也是获得反脆弱性的有效策略。有了保险产品对最坏状况的兜底,我们就可以大胆拥抱不确定性了。而社会政策保护弱势群体,同时让强者各尽其职,某种意义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到这里,大家不难看出,反脆弱性本质上描述的是好处和坏处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存在于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效识别并应用这种不对称性,便能够从不确定性中受益。

好了,推荐就到这里,建议大家去读一读原书,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感触。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公众号“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可在“星图金融研究院”公众号后台回复“进群”,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免费加入星图金融研究院读者交流群,群内每日分享市场观点。)

编辑:孙江永 毛德芬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泡财经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