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商银行(HK:02016、SH:601916)发布公告称,该行于11月23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额为100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券(第二期)(以下简称“本期债券”),并于11月27日发行完毕。

公告显示,浙商银行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00亿元,为10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在第5年末附有前提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票面利率为3.50%,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该行二级资本,优化资本结构,促进业务稳健发展。

贝多财经了解到,浙商银行2023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券于今年5月发行,发行规模为200亿元,债券期限5+5年,票面利率3.47%,创今年以来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票面利率新低,可比曲线估值的溢价收窄至10BP。
据浙商银行介绍,此次向市场发行债券是该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历史上单期规模之最,全场认购倍数为3.6倍,涵盖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类机构170余家。
此外,浙商银行还于6月中旬发布了A股配股发行计划,将以股权登记日(2023年6月14日)收市后A股股本总数为基数,按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向全体A股股东配售,可配售A股股份总数为50.14亿股,配股价格为2.02元/股。
彼时有媒体报道,按照6月12日的收盘价2.74元/股计算,2.02元/股的配股价格是浙商银行盘中股价的七折。而根据该行2023年上半年的财报,这一配股价格也远低于截至上半年末每股净资产的5.80元。
今年6月26日,浙商银行发布A股配股发行结果公告,截至6月21日认购缴款结束,浙商银行A股配股有效认购数量约为48.3亿股,占可配售股份总数比例达96.32%,认购金额超97亿元,将全部用于补充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贝多财经通过梳理财报发现,浙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连续四年走低,由2019年末的14.24%降至2022年末的11.6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亦由9.64%降至8.05%;一级资本充足率于2021年末回升至10.80%,但又于2022年再度下跌。

截至2022年末,浙商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05%、9.54%和11.60%,三项指标均在9家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排名垫底,也是其中唯一一家一级资本充足率不足10%的银行。
就这个维度而言,浙商银行补充资本“迫在眉睫”。而在发行二级债券、进行配股后,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18%、9.57%和11.83%,较2022年末分别提升0.13、0.03和0.23个百分点。
同时,浙商银行2023年上半年的二级资本为395.3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332.24亿元增长19.00%;总资本净额为2076.24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891.00亿元增长9.80%,整体资本结构有所改善,资本实力得到提升。

截至2023年9月末,浙商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25%、9.62%和11.82%。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半年末进一步增长,资本充足率则基本与上半年持平。

2023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的收入为496.90亿元,同比增长4.13%;净利润为127.53亿元,同比增长10.54%;扣非后净利润为124.76亿元,同比增长8.74%。截至三季度末,该行的资产总额约为2.96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2.77%。
其中,浙商银行于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164.63亿元,同比增长3.04%;净利润50.10亿元,同比增长9.80%;扣非后净利润50.25亿元,同比增长8.74%。不难看出,该行2023年以来的业绩整体呈稳中向好态势。

但需要指出的是,浙商银行2023年的营收增速远不及往年。此前财报显示,浙商银行2019年的收入增长率为19.06%,2020年因受新冠肺炎影响,增速降至2.89%,2021年和2022年则再度实现双位数增长,分别为14.19%和12.14%。
截至三季度末,浙商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45.48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21.95亿元,增长9.82%,但其不良贷款率仅较2022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为1.45%;贷款拨备率2.65%,下降0.02%;拨备覆盖率为182.94%,微增0.75%。
贝多财经了解到,浙商银行2023年开年至今已经收到了多张罚单。1月9日和11日,浙商银行北京长虹桥支行和南京分行分别因贷款业务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小微企业贷后管理不到位相继被罚款50万元和30万元。
2023年3月至7月,浙商银行下设分行多次被拉响处罚警钟,个人贷款“三查”、信贷管理和授信业务贸易背景审查不尽职、函证事项审查不严、贷款管理不审慎等贷款问题是该行背负监管部门处罚的“重灾区”。
其中,浙商银行因信贷资金转作保证金用于开立银票,虚增存款、未审核票据业务的贸易背景真实性,被没收违法所得7.2505万元,罚款140万元;员工曹创因对浙商银行违规事实负有管理责任,被警告并罚款8万元。
进入9月和10月,浙商银行重庆分行、萧山分行和宁波分行分别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代销业务严重不审慎等问题被处罚。就在发行第二期二级资本债券的当天,浙商银行贵阳分行因债权融资计划投资管控不到位等问题再收罚单。
可以说,浙商银行2023年的受罚频率十分频繁,甚至每个月都有。据不完全统计,该行今年以来的被罚累计金额已超过600万元。罚单不断,浙商银行“稳内核,控风险”的口号尚未落在实处,也难以提振其一路走低的股价。
事实上,浙商银行2019年11月回归A股的发行价格为4.94元/股,此后便持续下跌。截至11月29日收盘,浙商银行A股报收2.52元/股,而其5月9日报收3.08元/股,短短半年便下跌了约18.18%,较发行价更是近乎“腰斩”。
另据贝多财经了解,浙商银行还在今年下半年迎来了新任董事长陆建强。8月9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收到批复,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核准陆建强的董事及董事长任职资格。
同期,浙商银行执行董事、行长张荣森不再代为履行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法定代表人职责。其中,张荣森于2021年6月被聘任为浙商银行行长,同年8月获得批复同意。
截至目前,张荣森履职浙商银行行长已有两年的时间,成绩却不算突出,但也有诸多亮点。今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是9家股份制银行中唯一一家收入增长的银行,其他8家股份制银行的营收均同比有所下降。
2023年前三季度,招商银行仍以2602.79亿元的营收一枝独秀,华夏银行突破了700亿元,而浙商银行的营收则不足500亿元,和招商银行等“第一梯队玩家”相比仍是相形见绌。
另从资产规模增速情况来看,浙商银行的资产规模较2022年末的增幅最高,增长率为12.77%,远超同行。相比之下,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的资产规模较2022年末的增长率分别为8.48%、7.09%、5.25%、5.22%。
就增长速率而言,浙商银行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