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九有,会是下一个普利制药吗?

泡财经

*ST九有

发布时间:

2025-01-10 17:09:42

冰点

       自2020年底退市新规新增重大信息披露违法退市以来,触发该标准的上市公司案例并不多。虽然新“国九条”将重大信息披露违法退市的门槛进行较大幅度下调,进一步畅通了财务造假的退市通道,但相关案例仍然十分少见。

天下苦秦久矣!一句话道尽投资者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不满与无奈。

1月5日(周日)午间,普利制药(300630)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公司2021年年报、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并将根据最终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依规实施退市。一时间,市场舆论哗然,普利制药成为众矢之的。

普利制药是新“国九条”实施以来首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可能涉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既然普利制药首开先河,市场现在最关心的是,谁是下一个?

一、谁是下一个?

风起于青萍之末。普利制药被强制退市绝非事先毫无预兆。简单梳理普利制药相关时间线如下:

2024年4月16日,公司被海南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违规情形涉及公司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中营业收入、利润等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

5月8日,公司因2023年年报未能在法定时间内披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7月5日晚,披露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以及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涉及对多个年度的多项财务数据进行大幅调整。但年审会计师事务所因无法核实前期差错更正事项是否完整、更正金额是否准确,对2023年报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7月7日晚,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最值得留意的是,在最近一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公告中,普利制药特别增加了以下风险提示内容,并进行加黑显示。

若后续经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公司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上市公司披露“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公告,一般不需要专门提示退市风险,更不需要提示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普利制药公告的特别之处,理应引起市场关注(从后续的市场反应看,投资者显然对此关注不够)。

通过对上市公司公告进行全文检索统计,全市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的上市公司超过400家次,而仅有9家在披露相关公告的同时,提示可能存在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的风险,具体如下:

*ST九有,会是下一个普利制药吗?


      从上表看出,除去已经退市摘牌或正在退市流程中的案例外,退市仍存不确定性的只有*ST九有(600462)。

二、*ST九有会是下一个吗?

      1、最近几年*ST九有公开披露的违法违规时间线。

      2022年11月22日,*ST九有披露《关于对湖北九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纪律处分的决定》,涉及未披露计提预计负债和相关重大风险:

image.png

2024年11月4日,*ST九有披露《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的公告》,涉及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特别是涉及净资产由正转负。

image.png

2024年12月20日,*ST九有披露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的公告,并特别提示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2、*ST九有会是下一个普利制药吗?

根据上交所上市规则,上市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如果最近一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新“国九条”将营收标准提高至3亿,但从2024年度起算),或者最近一年净资产为负、财报被出具保留意见等,将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

而依照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来看,上市公司满足下列条件其一,即构成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注意:以下为标准节选而非全部引用):

(1)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载明的事实,导致2015年度至2020年度或者2020年度至2023年度内的任意连续会计年度财务类指标已实际触及相应年度的终止上市情形。

(2)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载明的事实,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连续3年存在虚假记载,前述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者负债科目(本项情形适用于2020年度及以后年度的虚假记载行为)。

(3)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载明的事实,公司披露的营业收入连续2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2年披露的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50%;或者公司披露的净利润连续2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净利润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2年披露的年度净利润合计金额的50%;或者公司披露的利润总额连续2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2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50%;或者公司披露的资产负债表连续2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资产负债表虚假记载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2年披露的年度期末净资产合计金额的50%(计算前述合计数时,相关财务数据为负值的,则先取其绝对值再合计计算(计算前述合计数时,相关财务数据为负值的,则先取其绝对值再合计计算;本项情形适用于2020年度至2024年度)。

为便于说明,将*ST九有2019-2023年度财务摘要如下:

单位:亿元

image.png

不难看出,净资产实为影响*ST九有是否退市的关键指标。

2020年12月11日,*ST九有披露拟无偿受让张东旗持有的亳州纵翔90%股权,而亳州纵翔主要资产为安徽泰睿国际建材家居生活广场S2#商业楼的179套商业房产,账面价值为7,115万元,占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的284.57%,并于2020年底前完成对亳州纵翔并表,因此2020年底固定资产余额较年初增加逾6500万元,净资产余额4500万元。如果没有对亳州纵翔的并表,*ST九有2020年底的净资产将继续为负,并可能在2020年报披露后被强制退市。

根据*ST九有2021年度报告,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余额由2021年初的108.7万元大幅增加至年底的7115万元,年报给出的解释为“报告期内控股子公司亳州纵翔所持房产从固定资产转入其他非流动资产所致”,原因系“S2#商业楼因开发商未办理完毕竣工验收相关手续,导致产权证书尚未办妥”。此后直至2023年报和2024年度半年报,S2#商业楼始终是按“其他非流动资产”科目进行核算。

2021年度存在固定资产大额转计,如果没有新增,报告期内的“固定资产”期末余额应会相应减少。2021年报显示,上市公司“固定资产“从2021年初的0.66亿元减至2021年底的0.61亿元(见上表),净减少额0.05亿元。

经核查,上市公司2021年度不存在在建工程转固,也不存在新增投资取得的固定资产。对比“其他非流动资产”0.7亿元的净增加额,“固定资产“的变动金额与之并不匹配。

2024年7月31日,上市公司披露《关于控股孙公司涉及重大诉讼的公告》,谯城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作为被告之一的上市公司控股孙公司亳州纵翔与时任实际控制人李明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向原告何伟支付本金33,002,493元及利息(以33,002,493元为基数,自2021年5 月31日起,按照年利率15.4%计算至实际付清之日止)。李明不服进行上诉,上诉法院驳回了上诉,维持原判。公告同时提示,本次诉讼可能会对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以及后续2021年、2022年、2023年各期定期报告及2024年三季度报告造成影响,可能导致公司净利润、净资产由正转负,公司及年审会计师正在积极配合并全力推进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事项。

2024年8月30日,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半年报显示,亳州纵翔名下的S2#商业楼(整栋计179 套)房产已被谯城法院预查封。上市公司再次提示,本次诉讼可能会对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以及后续2021年、2022年、2023年各期定期报告及2024年三季度报告造成影响,可能导致公司净利润、净资产由正转负,公司及年审会计师正在积极配合并全力推进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事项。

根据上市公司2024年三季度报告,净资产余额已由年初的-0.14亿元,进一步降至-0.36亿元。而其他非流动资产(主要系S2#商业楼)2024年三季度末余额与年初相比未发生任何变化,仍为0.5亿元。

那么,*ST九有会是下一个普利制药吗?

我不知道,你说呢?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泡财经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