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债务如何解套?

发布时间:

2024-07-11 12:51:18

来源:老傅说事
贵州债务如何解套?

山坳里的贵州

去年在今日头条号上发了篇关于贵州城投话题的文章(《怕啥?贵州城投债务新解》),在网上引起一定的反响。接上期话题,今天从另一个角度再来谈一谈,理清楚贵州债务高企的来龙去脉,以及找到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努力为贵州债务解个套。不一定可行,但也是一种尝试。

先来说说贵州这债务是怎么来的?简单说,就是政府及有关机构及企业从银行借钱来投资,不断累积起来的,政府当然包括旗下的城投公司之类,一般的投资主要为固定资产投资,比如投资建桥修路,还包括建产业园建公园建景区盖房子等等。

据公开数据,贵州省自2017年以来,每年发布的重大项目计划就没有低于过7000亿元,在2018年更是创出了新高的9062亿元。截至2023年底,贵州债务约为1.51万亿,而2023年全年的GDP为2.09万亿,如果把隐性城投债加进去,这债务起码翻几倍。

有债并不可怕,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这些固投带来的债务都可以慢慢化解掉,比如修路建桥可以收过路费,或者盖房子卖出去或收租金,产业园可以招商引资建厂投产,然后收各种税费,等等,但经济不好了,收费还债就成为一大问题,连成本都回不来,就别提盈利了。

过路车辆少了,房子卖不动了,产业园招不了商了,投资进去变成竹篮打水,不仅收不回成本,还要每年还银行利息。有人说银行也是国家的,欠国家的无所谓。这想法天真了,这一码归一码,银行的钱是靠国家资源和信用作为支撑的,这钱必须有一个借贷平衡的关系,否则,国家金融秩序就会乱套,国有资源和信用就会被滥用,甚至可能导致社会混乱。

当然,欠国有银行的钱,比较好的一点是一般不会逼着你还,甚至搞破产清算,还不了也不会每天打电话骚扰你家人,一般也不会撕破脸到法院告你,顶多通过官方途径,每个财政季度给你发一个官样的公函,或者把你欠款的事情上报到上面去,让上面来找你地方好好聊一聊。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哪怕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但怎么个还法却是个问题?赖是赖不掉的,作为欠债人的你是希望一点一点还钱,还是希望让债主主动一笔勾销(上文提到有可能一笔勾销)?可能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后者,这样就可以让债务瞬间清零了。

事实上,这个貌似想当然的选择其实大错特错。为什么?因为这几乎不太可能,没有任何债主会主动不要你还钱,当然特殊原因除外。债务就像池塘里的一个窟窿,必须得有东西填补上去,否则,这池塘里的水早晚都会流干。关键在于,不要你还债,随着债务归零的,不仅只是你账户上的阿拉伯数据,还有作为一个社会机构或个体耐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这根本是啥?两个字:信用!

信用是什么?简单理解,就是被别人信任后由此产生的可以用来借钱办事的无形资源。复杂点讲,就是在社会规则体系里建立起来的被人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词典上的说法是:履行承诺赢得的信任。

信用是怎么来的?与生俱来的吗?不是,而是后天一点一点累积的。比如我借了朋友的钱,说一个月后还,一个月内,我把钱如数还了,这就是信用。如果再请朋友吃个饭表示感谢,这就是信用的平方。吃的这顿饭,也可以理解为借钱的利息。

一般情况下,我们喜欢叫信用为人情,欠谁的钱,都会说,欠你一个人情。这就把事情搞复杂了,因为人情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没有任何量化的标准。不像国外,直接把信用与还钱的多少与时间挂钩,得出每个人每个企业的信用评级。这就比较科学。可能也有人会觉得,那不近人情。

信用是个好东西!在我们文化体系里,自古以来早就有了关于信用的各种朴素表达,很接地气,比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比如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比如人无信不立,礼尚往来等等。必须说,我们骨子里早种下信用的基因。仅凭这点,可以看出所谓人情社会,只是我们信用异化的一个表现而已。

扯远了,话说回来,贵州债务问题涉及到贵州的信用问题,要保有这个信用,贵州就必须想办法还钱才是。所以贵州省去年的工作报告中提示到,“要千方百计防范化解债务金融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贵州宝宝不容易啊!

还钱意味着什么?意味借钱。也就是说,只有还了钱,才可能以哪怕微弱的信用,继续获得融资借钱的机会,继续一边借债一边还债,继续发展贵州的经济,造福生活在贵州这块土地上的黔人。这叫细水长流。

可怕的是,这信用不仅是对上面或银行的,还涉及到信用的下游,也就是老百姓。首先是包括多少民营企业的组织和个人,承接了政府的多少工程投资,同时也承接了多少债务。对政府而言,勾销债务顶多是个信用缺失,对民企及个人而言,可能就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民企和个人没有还债的能力,也不能够赖账,否则影响到的是最底层的劳动力,也就是工人和农民,他们需要通过劳动换来的收入来维持基本的吃穿住行,还有教育和医疗更不要提了。你可能会说,这个应该有基本保障的。的确有,但在债务都没法还的前提下,何以谈保障。

因此可以说,贵州巨大债务的背后,都包含着贵州老百姓的血汗钱,许许多多的普通老百姓,还等着政府给钱,才有米下锅。还钱不仅是政府的诚信问题,还有老百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所以说,这政府债务不可能一笔勾销,而是必须偿还,只是时间或比例问题。

问题是,怎么还债?吊诡的是,还债不仅仅是政府及城投的事情,每一个贵州人都还要跟着还。这时候你可能明白了人民政府这个概念的含义了吧。你可能说,这关我啥事?又不是我欠的债,为何要我一起还?

你这理解就肤浅了,还债当然关你事,想想看,贵州修的路你在用,建的园你在看,搞的产业你可能在里面工作,怎么与你无关?当年听说贵州县县通高速多牛叉,大家去哪里都方便,现在是到了还债的时候了。是不是感觉过去这傲娇有点尬?

没办法,大家只能上下一条心,一起来还。具体怎么个还法,却很有讲究。现在基本上都是官方在想办法,除了正常的各位工商税收之外,还要再千方百计搞创收,政府原本不应搞创收,但非常时期为了还债也很正常。但搞创收谈何容易。现在比较令人诟病的是这几种情况。

一是加大行政征收力度!比如提高行政收费标准,办个证罚点款都要收高点费。以前可罚可不罚的,现在要罚,可收可不收的,现在要收。所以以后大家做事小心点,开车小心点,那怕开电瓶车,也不要违规,否则罚起款来,可能罚得你跳起来。

二是扩大税务征收维度!明显的是预收过头税,倒查流失税。过头税就是把未来要征的税提前征收了,比如车船税,增值税等等,不管过不过,绝不放过一个。流失税是反过来倒收,最近有地方税收倒查30年就是这个道理,想逃也逃不了,只要人在。

三是增加经营征收范围。能够卖的都尽量拿来卖,卖地卖园,卖山卖水,卖各种经营权,过去卖三年,现在卖三十年,过去有些东西不能卖,现在都可以上架来卖,变相成为权利寻租的另类,比如机关食堂卖30年,甚至机关停车场经常权也可以拿来卖掉。

实话实说,地方政府这么干也不容易,一方面要生存,一方面要发展,既要对上面负责,也要为下面服务,没有点三瓜裂枣,这摊子真搞不下去。但以上的搞法,基本属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不仅没有持续性,而且还具有破坏力。把整个营商环境搞坏了,没有了营商,哪来的收益。

所以,搞创收还债是可以,但咱得讲规矩想办法,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既搞好创收又不影响营商环境的呢?肯定是有的。但要找个立竿见影的好办法,还真没有。这意味着,贵州得抛弃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的态度,树立起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精神。

最近贵州有关方面也发文表示,将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剥离融资平台政府性融资功能,推进实施综合治理,分类推动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加强债务风险防控,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坚决查处债务管理违法违规行为。将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纳入省对市县高质量发展考核。

当然,贵州具体有哪些好办法化解债务,相信政府家早己成竹在胸。不过,今日老傅有一些民间思路冒昧献计。作为土生土长的贵州人,虽然老傅人在深圳,但心系贵州,也给家乡献上几招,希望贵州早日把债化解,延续耐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信用。

第一招,借新还旧。这是最常见的招数,不过因为欠债太多,要借到钱不太容易。这就需要上面来背书。其实上面早想到这一层了,最近发行的新国债里,其中有近4万亿就是属于地方债。这是以国家信用为背书,为地方借新还旧,再拿多出的部分再投资生产。

第二招,优势互补。创新内生动力,以优搭次,扩大销售。比如贵州茅台好,那就学学瑞幸咖啡,混搭茅台,推出浆香咖啡。贵州能不能也推一推浆香旅游,浆香投资,浆香土特产,浆香文化艺术……等等。当然,除浆香之外,还有没有更香的原生态,需要多挖掘。

第三招,借船出海。贵州要跳出夜郎自大的小圈子,大胆走出去才行。依托大腹地,把贵州不仅推向全国,更要推向世界。能不能有一些解放思想的大举措?争取到更加深化的改革政策措施,营造出现代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走出一条真正面向世界之路。

实话实说,有些道理都懂,但要做好谈何容易。对贵州来说,债务已如大山一般压在头上,逃是逃不掉的,唯有坚持愚公移山的精神,才能走出夜郎困局,搬走债务这座大山,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老傅认为,当压力转为动力,一切都有可能!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泡财经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