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产业迎密集催化,高能量固态赛道隐现设备黑马?

发布时间:

2025-05-12 09:43:43

来源:同壁财经

近期,固态电池赛道热度逐渐升温,多家上市公司官宣即将在材料端或者电池端取得重大突破。产业端迎来密集利好释放,也有望在资本市场再度催生固态电池概念热潮。拥有技术护城河及市场份额领先的公司,无疑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

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

近日,固态电池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产品研发进展、量产计划及召开新品发布会:贝特瑞将于5月13日发布其固态电池负极和电解质新品;国轩高科将于5月17日发布全新的高安全固态电池,预计能量密度可达300Wh/kg;而恩捷股份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中试生产线预计将在6月份开工。

作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之一,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已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产业化进程正不断提速。业内人士表示,材料端+电池端新品发布催化共振有望推动固态电池赛道的投资热度迅速升温。

它,率先“弯道超车”固态量产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诸多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中,能实现量产的多为半固态技术路线,而真正能实现超过400Wh/kg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路线的公司,则多处于中试线阶段。市场里,唯一一家发布了全球首款高能量锂金属固态电池,并可实现量产的,则来自一家创业公司欣界能源。而其能如此之快实现固态电池突破,背后离不开设备支持公司海目星的“助力”。

据公开资料,海目星拥有极为深厚的激光技术实力和设备智造经验,也是欣界能源全球首款高能量锂金属固态电池“猎鹰”的整线设备总包商。双方也曾于去年8月正式签署设备采购合同,合同中约定海目星将为欣界能源提供总价值为人民币4亿元的2GWh电池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这也成为行业内首个全固态电池的设备量产订单。

而该订单的技术量含还不至于此。据悉,不同于传统的半固态电池技术路径,“猎鹰”采用锂金属替代石墨作为负极,同时以固态电解质替代隔膜电解液,凭借其独特的界面处理技术和固态电解质技术,不仅在能量密度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还成功解决了固态界面融合与安全性的技术难题。据了解,该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超过450Wh/kg,超过传统液态锂电池两倍以上,在目前一众达到可量产阶段的固态电池产品中,能量密度最高。并且该款固态电池,已经运用至亿航智能的eVTOL飞行器上。

下游应用场景多点开花

众所周知,下游市场对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电池需求的增长,是固态电池发展提速的关键催化因素之一。截止目前,包括蔚来、宝马在内的多家车企都已宣布固态电池装车时间表。此外,固态电池也被视为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能够满足eVTOL等对电池性能的要求。

作为低空经济中最为关键的电池组件部分,海目星目前已经联手欣界能源,亿航智能取得固态电池研发及应用的率先突破,并完成产业链的布局,这无异于拿到了固态电池设备赛道的重大起跑优势。

而作为在锂电设备行业深耕十余年的激光及自动化公司,海目星在车企中的口碑更是有目共睹。据了解,特斯拉、大众、路虎、捷豹、广汽等国内外车企巨头公司都是海目星设备的客户,今年一季度公司更是手握92亿的在手订单,在2025年伊始即迎来开门红。有业内人士透露,公司目前正在接洽清陶、卫蓝等固态电池新生力量,或已有新技术路径订单斩获。

除低空经济领域之外,消费电子领域也同样掀起了固态电池热潮。截至去年12月,国内手机大厂VIVO已推出8款配备半固态电芯的机型,推动固态电池在3C产品中的开始普及。至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中国电池企业已经抢占了半固态电池量产先机。赣锋锂电、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均率先实现技术落地,其半固态电池已成功搭载上市车型。此外,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头部企业也纷纷与车企展开深度合作,加速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整体来看,虽然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量产仍需克服技术和成本瓶颈,但申港证券指出,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高安全和高能量密度(轻量化)为主要诉求的全新电动场景将有力刺激固态电池加速发展,固态电池技术进展有望加快。而已经形成独特技术优势,以及在产业段已实现强强联合,完成从技术突破到产品量产,再到市场拓展闭环的公司,无疑在固态电池产业链更具竞争力。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泡财经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