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突破、AI大模型赋能以及多样化应用场景的开拓,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已构筑起坚实的自主发展基础和显著竞争优势。
日前,特斯拉宣布其暂停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生产计划,并面临重新设计的挑战,预期量产可能推迟2个月时间。然而,与以往不同,这一曾被视作行业风向标的事件,并未在A股机器人板块激起显著波澜。市场的平静反应,折射出中国本土人形机器人产业正逐步具备自我造血与独立进化的硬实力,迈向更为成熟的新阶段。
在国家顶层设计持续赋能及龙头企业技术攻坚深化下,中国企业快速推进技术和产品迭代,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正从“替代”迈向“引领”。以乐聚机器人为例,其 2025年一季度完成300台人形机器人交付,全年目标直指2000台,其产品国产化率已从最初不足10%跃升至90%。
整机领域,华为、小米、优必选、宇树、智元等国产链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优必选、宇树、智元等头部厂商已规划2025年千台至万台级别的人形机器人量产目标,整体量产能力与海外相比不遑多让。据机器人行业权威机构立德智库(Leaderrobot)4月发布的研究,中国今年有望生产超1万台人形机器人,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
“感知-决策-执行”技术链条上,DeepSeek、华为盘古等国产大模型加速赋能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提升,部分性能接近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执行器、行星滚柱丝杠、灵巧手、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等关键部件国产化取得系统性突破,国内均已具备规模化量产与稳定交付能力。
未来,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以我为主”的发展主线将愈发清晰,产业与资本的独立循环已不可逆转。尤其在视觉感知、谐波减速器等确定性较高的细分领域,国内厂商已形成显著优势,发展格局稳定向好。
视觉感知环节,奥比中光(688322.SH)稳居全球3D视觉感知技术第一梯队,其整体3D视觉解决方案能力可对标国际科技巨头,在国内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70%。据了解,在人形机器人场景,深度相机(结构光、iToF技术)、激光雷达、纯视觉相机是目前主流的视觉方案。奥比中光与微软合作的Femto系列iToF深度相机、Gemini 335和336系列3D结构光深度相机等产品,均可以作为各类人形机器人的“眼睛”,让人形机器人在室内外复杂场景中完成高精度场景建模、实时感知交互、动态避障导航及精准操作等任务。
谐波减速器环节,尽管海外巨头哈默纳科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随着国内厂商技术突破和工艺升级,逐渐展现强劲的竞争力和进口替代趋势,国内龙头绿的谐波(688017.SH)率先打破海外垄断,多家国内公司正积极扩大产能,有望凭借快速扩产和性价比优势,抢占人形机器人行业更多份额。
丝杠环节,国产厂商正在加速突破高端市场,人形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的国产替代预期明朗。其中,新剑传动自主研发的新型结构行星滚柱丝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其产品已经获得特斯拉定点,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根植于本土的产业韧性,正推动资本市场形成独立的价值发现逻辑。这些具备稳定优势的环节构筑了国内产业的坚实基础,使得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在面对国际巨头的动态变化时,拥有充分的底气保持自身发展的独立性。未来,A股市场或将不再简单对标海外动向,而是深度锚定国产供应链日益凸显的“不可替代性”。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