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圆通自主研发的“智能路由”迎来首次大考,被广泛应用于全国范围的路由规划工作。“智能路由”通过圆通人工智能这个“最强大脑”,深度融合大数据、AI技术和GIS地理信息,不仅能快速精准计算出最优路线,还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动态调整,为高峰期间的运力调度提供了有力保障。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将路由分析效率从5天缩短至1天,预计每年可节约运能成本超亿元。
“过去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完成一条关键线路的深度分析,往往需要一个专业团队花费5天时间。”圆通“智能路由”项目负责人马颖巍表示。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在业务高峰期显得尤为突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物流对效率和精度的要求。

基于这样的痛点,圆通于2025年初组建专项团队,研发新一代“智能路由”系统。马颖巍表示:“我们希望打造一个自主思考、持续进化的'最强大脑',它能理解业务的复杂性,预测网络的变化,并做出最优决策。”
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智能路由”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用马颖巍的话来说,它实现了“数据跑在包裹前面”的模式革新。“以前是快递员揽收到包裹后,由人工安排路线;现在当用户在手机屏幕上生成订单编码的那一刻,系统就已经开始为这个尚未被揽收的包裹规划未来几天的行程了。”
今年“双11”,“智能路由”系统通过“车型调度、路径优化、动态调整”等维度,在旺季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车型调度。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与实时货量数据,提出最优的车型调度方案。马颖巍举例,“上海-合肥这线路,系统经过计算后,建议将车型从2辆9米6货车、1辆13米5货车的调整为两辆17米5货车,预计每月可为该线路节省成本数十万元。”
在路径优化方面,拿“上海-西宁”线路来说,系统将此前的经西安中转变为郑州中转,在时效不变的前提下年成本可下降10万余元;又如原盘锦-永清-宁波线路,调整为盘锦-淮安-宁波线路后,时效快了十余个小时,每公斤成本还下降了0.1元。这种“精打细算”的线路优化,在系统辅助下得以大规模、高效率地实现,全面激活了网络的降本潜能。

“智能路由”系统“智能”不仅体现在静态规划上,更体现在动态调整能力上。马颖巍介绍,在深圳-长沙线路,仅调整了发车顺序,就大幅提升了每天1万多票件的时效。
“虽然我们不直接使用‘智能路由’系统,但今年旺季明显感觉中转时效更快了,客户体验自然得到了提升。我们在市场竞争中也更有底气了。”不少分公司感受到了系统带来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份,在科技日报发起的“十四五”硬核科技成果评选中,该智能路由系统参选上榜。圆通表示,随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探索,目前智能收派、智能中转、智能路由、智能客服等多个业务场景已与AI技术融合落地,未来,公司还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纵深赋能全链条业务。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迁址公告
古东管家APP
关于我们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